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二次备课:如何“备学生”刘振刚(原创)

2020-08-13 14: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二次备课怎么写_怎样备课写教案_备课和写教案的区别

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二次备课:如何“备学生”

提高教学品质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有一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备课。一个教师在备课上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一堂的品质。尤其在历史教学注重核心能力的大背景下,更需要教师在备课上投入大量的精力。

然而,备课的环节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次就成形的,要想提升备课的品质跟针对性二次备课怎么写,就必须教师有效的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不仅仅是两次,它指的是,教师撰写完教学设计后,结合学科组集体智慧、课堂教学实际、学生实际、教学效果等详细状况,反复多次的设置教学设计,最终产生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益和品质。而有效的“二次备课”包括了“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学过程”、“备学生”等。这些环节中,“备学生”又变得尤为重要,教师课堂的最后“服务”对象就是学生,不“备透”学生,再好的课堂设计都是“纸上谈兵”,那怎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对于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备课和写教案的区别_怎样备课写教案_二次备课怎么写

一、合理取舍,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形成对于教师特点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讲课前必须各自撰写教学设计,针对同一节课,备课组内部会有多个“版本”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集体备课,相互借鉴,就是首次的“二次备课”。而每位学生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特征跟风格,教师需要应有所取舍,这个合理取舍的方法,就是自己所带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因为每位学生的课堂设计都有自己的简约和特点,但“为我所用”必须应适合自己的学生特质。而这个特征包含了学生的性格变化、能力差距、成绩变化或者班级的风格差别之类,所以“备透”这些变化,才会“有的放矢”,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部编新教材16课《三国鼎立》这一课导入为例,在编写教学设计时,了解到学生对三国历史非常知道,而认识这些源于《三国演义》,所以在初次备课时,这样设计导入:以《三国演义》电视剧视频导入,展示三国时期的几个著名人物,然后导入新课。而在二次备课环节中看到,很多学生的课堂设计,在导入时,都结合了《三国演义》这部电影进行展开。但通常从一个确切的人物导入,有的从刘备跟汉朝的关系展开,有的从诸葛亮和赤壁之战展开,有的从关羽的性格特征展开等等。

怎样备课写教案_二次备课怎么写_备课和写教案的区别

结合备课组的课堂设计,同时课前与学员进行充分交流,发现七年级很多学生对三国历史非常知道,但学校众多朋友对曹操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存在偏差。于是设置了导入设计:以歌词《说唱脸谱》导入,在戏剧表演上,曹操是“白脸”,象征愚蠢疑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通过材料跟引用鲁迅的话,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上的曹操是知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个导入设计,合理的取舍了备课组的智慧,也考虑到了学生实际状况,有效的“备学生”,既增加了学生兴趣,又培养了的学生全面探讨历史人物的素养。从而在“二次备课”下做到形成对于学生特质的教学设计。

二、积极思考,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形成对于课堂实际的教学反思

在课前“二次备课”下产生的课堂设计,能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但课堂是动态的,也是多变的,有了好的教学设计,不一定有好的教学效果,同一个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上,效果也有不一样的,甚至大相径庭。所以必须教师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员在教学上的实际体现、教学效果实现的程度,以及一些没有预料的教学具体状况,进行切实的思考,再次进行“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怎么写_怎样备课写教案_备课和写教案的区别

再以人教版部编新课本16课《三国鼎立》这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以曹操的《龟虽寿》展开,把曹操比成为一匹“老骥”,以“一匹老骥的拼搏历程”展开,把最本课分为三个别,“一、老骥出枥——官渡之战;二、老骥壮心——赤壁之战;三、老骥归枥——三国鼎立”,针对两场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采用小讲解员的形式,让学生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采用新闻发布会的方法二次备课怎么写,让学员分析两场战阵的大致情况及胜负的缘由,以及三国鼎立形成的情况,初步让学生认识统一是美国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势。最后鼓励学生评价这匹老骥——曹操。

这样的课堂设计,是课前“二次备课”形成后的预设过程。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实际的难题,比如:在令学生充当小讲解员,讲解赤壁之战时,几个班的学生都讲了“蒋干盗书”、“诸葛亮草船借箭”等故事,而这种故事仍不见于正史记载。在令学生探讨两场战役胜负的缘由时,很多学生都把因素归结于许攸和诸葛亮等个人的缘由。诸如此类在课堂遇到的实际状况,只有在实际上了这一节课后,才能有所发现。所以,课前“二次备课”形成后的课堂设计,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思考,比如《三国鼎立》这一课,通过教师在教学上的真实状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课堂设计,再次备课:需要使教师学会区分历史故事跟史实之间的关系,对历史要有认真细致的心态;了解个人素质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个人在重大历史事件所起的作用。这就是很“接地气”的课堂反思,也是课前未能预设的,从而在“二次备课”下做到了产生对于课堂教学实际的课堂设计。

三、不断升华,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形成对于教学效果的技巧体会

二次备课怎么写_怎样备课写教案_备课和写教案的区别

课堂教学完成后,“二次备课”依然没有结束,因为教学究竟怎么样,还必须看教学效果。这个教学效果可以从多方面反馈,除了教学上观察学生的实际体现外,具体的效果就是学生完成作业的状况、考试成绩的反馈、以及教师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及认可等。如果学生结合课堂的这种实际效果,完善整个教学环节,认真思考,不断升华,再把这种过程中的得与失,形成自己的技巧体会,形成教学论文等文字成果,这就是“后二次备课”,也是我们每个学生在自己“三尺讲台”上的心得,共同分享、相互借鉴,这就是我们教学的“财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代代传承,“二次备课”逐渐就产生了几代教师的共同备课,教育心得、思想也会不断得到传承。

综上所述,“二次备课”贯穿于课堂的整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备学生”也是在增加老师自己的课堂能力、形成学生自己的课堂风格、完善学生自己的课堂思想。“备自己的教师,提升自己的素质”。

巢湖二中:刘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