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二高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设计意图】:提供带有思考性的弊端情景,如“这两题有哪些相似和不同样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非常,以突显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相同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知道。利用开放题提供给教师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教师大胆探讨,深入研究,鼓励教师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事例,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常识和心得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课堂活动,使教师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式子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
2、培养教师利用所学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教学难点: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难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小碗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同学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难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员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如何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员已有的常识和心得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难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观念,温故知新,为推行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借助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这样的弊端能不能用一种方式直接计算呢?最近我们就一出来学习这些方式。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碟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相同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种的状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他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说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鼓励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式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极力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加“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教师提供做学校的机会。让学员通过操作进一步展现解决难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同学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构想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幸福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方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方式,营造出富有生气和温情的学习气氛,并利用奖励机制,满足父母们顺利的愉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常识和心得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教师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涵义。认识除法算式各个别的名称。
3、培养教师利用所学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教学重点:
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涵义,培养教师利用所学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教学难点:
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涵义和加法算式各个别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认真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难题?
(2)、熊妈妈是如何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校长课件演示熊孩子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哪些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员已有的常识和心得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难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观念,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个别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个别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场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哪些?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孩子的这两个难题为什么都可以用加法来推导?学生探讨、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员已有的常识和心得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探讨、比较,让学生了解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数量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教案教学过程怎么写,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规定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和加法算式各个别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方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训练方式,让学员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富有生气和温情的学习气氛,满足女儿们顺利的愉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16、17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加强多种方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难题,进一步理解把握除法的涵义,培养教师利用所学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常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这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反例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常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看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1)、请学生认真观察图,了解到这些信息?说给同学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里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如何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构想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式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个别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了解。
四、课堂总结。
现在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难题情境的探求,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借助比较剖析的认知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可以用多种方式求商,感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或者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教师合作学习的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式。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式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父亲给猴子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父亲打算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式。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看看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式。
3、我们通过分一分清楚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如何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如何算的?
7、学生汇报并表明解题思路。
8、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以下的抽象认知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互相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诠释用加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计算方式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运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那些题目有哪些特征。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幸福,让学生感受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现在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2,练习四第4~6题。
教学目标:
1、能从详细的生活情景中强调数学难题并用多种方式缓解问题。
2、能利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培养应用观念。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促使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式。
教学难点:
培养教师综合利用所学常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观念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到了这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事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认识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景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按照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难题。
(2)、学生按照收集到的信息提出语文问题,教师板书。
*每个笼屉放4个煎饼教案教学过程怎么写,6个锅子一共放多少个包子?
*一共包了24个煎饼,每个笼屉放4个煎饼,需要多少个笼屉?
*一共包了24个煎饼,需要6个锅子,每个笼屉放多少个团子?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哪些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如何算的?非常总结求商的方式。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认真观察都用这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种乘法算式求商的方式看到规律。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己强调的难题,满足学生的创造感,激起学生进一步体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认知能力。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19页做一做1、2。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并且求商的方式。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式。
四、课堂总结。
现在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1、22页,练习四7--1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测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平台化,培养教师综合、沟通知识的素养。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难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测能力。
教学难点:
增强乘除认知结构的平台化,培养教师综合、沟通知识的素养。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有实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