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初中写作优秀教学案例:作文审题要抓规律

2020-07-07 01: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初中关于写人的作文_初中作文教案怎么写_关于写人的作文初中

很多朋友自由练笔写得不错,但教学、考场命题作文的成绩大多不好,主要因素是审题思路不正。因此,如何在教学、考场上精确掌握作文审题的想法,就变成写好作文的关键。

审题是决定命题作文成败的首要关键,在考试时只有审题正确,才可能获得出色成绩;否则,文字基本功再好,也要砸锅。而英语应试留给作文的时间有限,审题的时间至多只能是十来分钟。因此写作应试时除了应审题正确,而且需要集中思想,尽快掌握审题思路。

那么,怎样能够做到这一点呢?除首先应稳定情绪,排除杂念,克服平常在自由练笔中“我行我素”的习惯外,应知道考试作文命题的通常特征。按理来说,一般命题作文只提供给作者一个文题,不带其他文字规定。其审题目标仅仅是三个:即一审文体要求,二明题材取向,三定写作重点。但纵观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试题,往往还附加了若干具体规定,如“必须夹叙夹议”,“自拟具体题目”,或在篇幅控制、卷面注意及写作方面强调一些特定规定,因此我们在写作审题时要仔细审题包括附加说明、具体规定在内的作文题的全部文字。

审题是我们写作过程的第一步,这第一步没走好初中作文教案怎么写,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却文不对题,甚至离题万里,自然也在乎中了。你自我感到审题还是认真的,但结果仍事与愿违,这表明在审题方面习惯、技巧与素质肯定还存在一些弊端。

第一、你必须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一拿到作文题,在动笔前,要仔细读题,要认真的通读作文题中的每一个字,从而确立题目要求,把握住写作重点、文章中心、取材范围及文体要求,如果是给材料的作文题,还要仔细读好材料或者题目对使用材料的提醒和规定。总之,审题应做到慎、细、清、明、不留任何环节上的漏洞,俗语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二、你应把握些审题的方法。如同类题跟相同题的非常辨异,可进入你的作文模式,例如《我的老师》与《我和老师》题目仅一字之差,但后者要注重于写“老师”,刻画老师的形象;后者则要注重于写“我”与“老师”间的交往过从,重点则应落在事件的叙写上。又如应学会寻找命题中的关键字词以确立写作的重点,例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就告诉我们要多写家庭中所出现的细琐杂事;《人生处处有考场》,则要从多方面来体现人生无处不都对我们有所考验。再如要学会体味作文题中所包括的喻示和形容含意,例如《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朵生活的浪花》之类的题目。这样,文章能够正确地使用好相应的表现手法,透现出诗意来。

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呢?

我们经常说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而解题能力则是我们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构成个别。审题能力的优劣往往决定了作文水平与层次的高下优劣。至于能力的锤炼形成与加强离不开日常的练习。建议你能多些作文审题方面的单项训练,现“为你支招”。

[为你支招] 一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审题有这种几个要领

初中作文教案怎么写_关于写人的作文初中_初中关于写人的作文

1、分清文体:首要区分作文的文体,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还是其它类题。

2、领会命题用意:比如要分清题目要求是写人而是写事、写人的记叙文。有的是通过记叙一件较完整的事来写,也有的是借助几件事或几个片断来写,而抒情的记叙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但应留意的是,写人和写事的记叙文中人和事是分不开的。事是人做起来的,不写人就能够体现事。同样,不写事也能够体现人。因此,具体到一篇文章中,要准确地找到侧重点才不会跑题。

3、看清范围大小:文体中通常会有起至限制的词语,这就规定同学们在范围中进行作文,千万不能冲出禁区,否则写得越好跑得越远。有些是地点范围,如《街头见闻》、有些是时间范围《童年的我》、有些是人物范围《我的邻居》。对于直截了当的命题限制,同学们还不大会出错,但在近年更加流行的材料式作文和话题式作文中,同学就要借助仔细的阅读、把握文章的限制范围。

4、把握关键词语:每道考题都有题眼。因此朋友要勇于抓住题眼、一击即中。这里能详细介绍几则方法:加字、减字法。中考命题是非常科学严谨的,老师对于每个字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要琢磨推敲。因此,学生千万不能大意失误。例如:2001年中考作文题《有家真好》,很多朋友疏忽了这个“有”字,同学心中要注意《有家真好》和《家真好》这题一字之差的奥妙。另外,同学也应留意同类题型的非常另外,同学在考试,千万不要放过命题要求,尤其是小写字排印的文字,这是命题者对学生的重要提醒。别小看这几行字,可谓“言约旨远”,它又明确题目的文体、字数,更点明了考题的指向跟作文的忌讳之处,有时细细品味“提示”,还能为你开阔写作模式。可以这么说,近年的高考作文题内容跟文字明白晓畅,为的是减少审题难度,但而是有考生跑题、离题。究其原因:一是考试态度不好,粗枝大叶;二是理解能力不足。会错意、表错意、牛头不对马嘴,那就糟糕了;三是观念认识、生活阅历、语言功力有所不足,审题时仍然造成困难。

[为你支招] 二

一、审读题目

审读作文题目是为了定体例,明范围,找重点。面对作文题目,应该这么去审读:

1.看文题的类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自由拟题;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

2.看文题的内容——是抒情,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叙事;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

3.看文题的关键词——或是时间,或是空间,或是对象,或是重点,或是主题……

初中关于写人的作文_关于写人的作文初中_初中作文教案怎么写

4.看文题的表达——是平实,还是生动;是直露,还是深沉;是简洁,还是复杂。

二、审读“要求”

中考作文题目后面通常有一系列要求,这些规定也有写作文时需要切记的条条框框。它们主要包括——

1.提示与解说。如2006年江苏苏州卷,文题为“门虽然开着”,下面有这种的提醒:“‘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象中的门,如灵魂的门、父母亲婚姻的门、文学殿堂的门……”这段提示,为审定题目、写好全文指明了方向。

2.交代与警示。一般包含:书写要求、字数限定、文体类型、写作禁忌等等。这些规定,必须遵守,不能我行我素。如2006年江苏南京卷,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下要求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散文则不超过25行);③要有自己的感受跟体会,不得抄袭;④不超过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一共五条“要求”,不得违反,若掉以轻心,都会因违法而扣分。

下面介绍几种审题的技巧:

一、填补标题法

此方式适用于较宽泛性的标题。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审题时即使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题旨就会显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

譬如题目《风景》,如果用填补标题法探讨,在原题目后面加上“大自然的”、“小院的”、“学校的”等新条件,使题目相应作为《大自然的风景》《小院的风景》《学校的风景》,题目意思很清楚了,文章就容易抓住得多了。像这类题目还有《歌声》《心事》《忏悔》《尝试》《变化》等。

运用填补标题法时应留意以下三点:

初中作文教案怎么写_关于写人的作文初中_初中关于写人的作文

(一)补充的条件通常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越准确越好。如上面说的《风景》补充题目后,能从小处着眼,可以以小见大来写;但若补充成《祖国的风景》,题目却更宽泛,写时就不好把握了。

(二)补充的位置能在原题目之前或以后,但不得擅自改变原题目,只能在草稿纸上或心中进行填补。

(三)如果命题者没有附加要求(从那时中考趋势来看,淡化要求、鼓励创新),补充时可以让原题以写人为主,也可以让原题以写事为主,如《哭笑不得》可以填补成《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

二、虚题实做法

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初中作文教案怎么写,学生无法掌握,怎样写好这类题目呢?将这类非常大、比较虚的题目化为比较小、比较实的题目即可。

比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即使把它推进至某一具体的人跟事上,就相当容易下笔了:可以写一位老师的追求、一名退休员工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总之,各行各业人物的苛求都可以写。当然也可以写出议论文,论述当代青年应该追求什么,当代青少年必须探求什么。像书本中《背影》写的是母亲的背影;《一面》写的是“我”和鲁迅的一面之交及这一面对“我”的影响。

例文:一堂语文课

小时候,我就偏爱看书,而且也有一个特点:速度迅速,大有一目十行的觉得。到了学校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父亲、妈妈却说我吃饭不仔细。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人们抓住。

我仍然用这些方法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一个旧书摊,我起身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出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儿子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拿起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关于写人的作文初中_初中关于写人的作文_初中作文教案怎么写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英语教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词,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哪个?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提问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我心中暗暗惊叹,“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也笑了出来,“儿子,你能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同学不会错。但看父亲那仔细劲儿,又不象是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起身跑出家门,向旧书摊奔去。爸爸仍然看懂了哪些,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搬走。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也有个作者简介:“苏东坡,原名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觉:这确实,不过父亲成了同学,他使我改掉了阅读课外经典不耐心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