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提问的艺术 下载?提问的艺术 如何?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6-10-12 20:0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本文关键词提问的艺术,由教案网整理发布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课堂提问的艺术


巴彦县长春中学郝艳玲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问的艺术 如何。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柳暗花明;这样问,可以“一 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 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现在我就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技巧性谈谈我的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具有针对性

洋洋洒洒的一篇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主要抓住了重点,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提问的艺术在线阅读。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教学上的重点是要落实作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达父子之间那种深厚的感情,但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题目:朱自清笔下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有几次?作者有几次相应的流泪?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学生很容易就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概括了出来,从中可以看出父与子之间内敛而又深厚的感情,从而抓住了文章写作的最大特点;感情真挚,作者正是基于对父亲深厚的感情才写下了这篇文章的。这就解决本文的重点,达到了教学效果。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1)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行吗?2)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1)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2)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而且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的提出要有灵活性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

脑筋。所谓的“活问”,就是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时就需教师能提出出人意料的的问题,提问的艺术读后感。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全文学完了,但教师提出了这样一问“老师认为文中有一处交代不清——我的父亲又怎会知道我被困小悬崖呢?”于是学生先对当时的情形作了想象。接着教师又提出“文中没有交代这些你认为是作者的失误吗?”学生在思考后明确了这是文中结构上的详略取舍。这样的提问与教师对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分析相比,其效果显而易见。


四、提出的问题要有连续性
一节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往往不是一两个问题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连续发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这样,前一个问题就是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就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每一个问题都是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一层阶梯,从而形成链式思考,提高分析理解的能力。如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边读边拟发言要点15分钟后,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教师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在教学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一系列的深层次的智能课堂学习活动。于是,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五、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