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古诗教学设计

2020-06-22 00: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关于写乐的古诗_写雪的古诗_古诗教案怎么写

《长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人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情感地朗读诗歌。

4、领悟学习古诗的技巧,理解诗歌的涵义,体会诗人所抒发的观念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诗词的诗意,体会诗人所抒发的观念感情。

2、有情感地诵读诗歌,背诵古文,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哲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文学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另类,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诗词,能使我们展现古代作家奔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展现诗中刻画的雄浑、优美的唯美。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出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跟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知道。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当时学过古代大作家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朋友可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人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方式的诗——《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

(2)查词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含义,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困惑,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教师依据“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短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手稿,教师配乐合唱,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如何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次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盼阳光。温暖的秋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即将来到,到现在植物草木都消亡枯黄。时光荏苒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爱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举行“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素养。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方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方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加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看看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通过学习这首诗,你可感受出作者怎么的观念感情?(《长歌行》劝导他们珍视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些情感再次朗读诗歌。

8、教师请一名老师配乐合唱,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场景。

9、诗中的那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意思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他们,要善待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诗歌背诵出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名言。

板书设计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情感地朗读诗歌。

3、领悟学习古诗的技巧,理解诗歌的涵义,体会诗人所抒发的观念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诗词的诗意,体会诗人所抒发的观念感情。

2、有情感地诵读诗歌,背诵古文,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除了展现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形容,更使我们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言不时地鼓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已经欣赏的这首诗的构思经过已经变成家喻户晓的独白。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跟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雪的古诗_关于写乐的古诗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弟弟曹丕当宰相后,他受歧视、迫害,终生受到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

(2)查词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含义,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困惑,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

6、自学,指导教师依据“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员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动画版的短文插图)出示《七步诗》动画手稿,教师配乐合唱,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如何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次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凉粉。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样急!

乙组:主持举行“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素养。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方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方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加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看看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汤,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可感受出作者怎么的观念感情?(《七步诗》全诗用形容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弟弟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词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专制统治集团外部相互排斥斗争的惨烈现实。)

6、带着这些情感再次朗读诗歌。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这首诗中饱含的独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我们知道地发现了专制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抗争,为曹氏父子为了夺回皇位而不顾及兄弟情义的做法而失望,更让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境遇。今天让我们利用我们的智慧与能够再次上演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并且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诗歌的涵义,体会诗人所抒发的观念感情。

2、有情感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诗词的诗意,体会诗人所抒发的观念感情。

2、有情感的朗诵诗歌,背诵古文,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粗犷的边塞诗,表现了作家强烈的爱国热情。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出塞》。揭题《出塞》。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代画家。京兆长安人(今河南郑州人。)他擅长写边塞诗。选择边塞军旅生活成为写诗的素材。

2、小组探讨预习生字词的状况并汇报。

关——关塞。

但让——只要。

龙城——地名,又称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飞将——指古代将领李广。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不教——不令,不让。

胡马——胡人的粮草。胡,古代汉民族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度,指翻越。银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大声说说诗句的含义和抒发了作者怎么的观念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个老师说说诗句的含义,不懂的地方请朋友、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状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已还。”这句诗的含义是:还是清朝的明月跟楚国的边关,到现在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让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含义是: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决不会使突厥的粮草度过阴山的。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寄寓了作者怎么的观念感情。

1、同学之间相互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抒发的诗意和作家如何的观念感情。

古诗教案怎么写_关于写乐的古诗_写雪的古诗

《出塞》是唐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古代著名的羁旅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年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评述和对古代将领李广的追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帅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军,保住边疆。诗中颇具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五、指导朗读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相互背一背。

七、推荐欣赏:(投影)

教师导入: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评述和对古代将领李广的追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帅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军,保住边疆。现在教授在为同学们推荐一首歌颂李广的诗作,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恰当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字词。

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句,并看看诗句的意思。

感受古诗语言的蕴藉精美和诗意的幽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抒怀表达的情结和志向。

教学重难点

能解释句子中带点的词句,并看看诗句的含义,感受诗词语言的蕴藉精美和诗意的幽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抒怀表达的情结和志向。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汗青、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另类,永开不败。而学习诗词能使我们展现古代作家奔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可使我们展现诗歌抒写的雄浑、优美的诗意。因此,我们从小经常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提问:你们明白题目是哪个意思吗?

(吟:古代文学体裁的一种名称。)

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石灰吟》的作者是古代作家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作家。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教师点拨

初读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画出字词。

学生读字词,认读并理解字词组成的词句。

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比较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太平时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含义是:经过千锤万凿从山中里开采出来的木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凸显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含义是即使粉身碎骨全不害怕,只要可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并且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寻。

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诗中这些词突出了石灰的优雅品质,我们朗读时要如何读?

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该用哪个语气读呢?

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探讨。(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抱负。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情感朗读,赛读。

齐读。

拓展延伸

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象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人生的写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