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案例探讨及思考范文-

2020-05-17 05: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写分析_初中有关叙事作文教案如何写_教案分析怎么写

小学语文课堂案例探讨及思考范文 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刻组织三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式: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思考(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构想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学生在使用小组合作时就会发生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跟独立构想的关系。教师应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构想的关系提出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审视。独立构想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构想的补充跟发挥。多数学习可借助独立构想解决的难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跟广度应远远超出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跟教学情境、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趋于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探讨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使学员经历过独立探讨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细化的角色分工呢?

2、[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含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教师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

初中有关叙事作文教案如何写_教案分析怎么写_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写分析

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说法:“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教案分析怎么写,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同学听课,我们班的同事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同学的询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学校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骄傲,感到非常兴奋。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仍然认真反思,积极举手,许多疑问又不难,但同学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觉更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那位朋友认识情况:

问:小朋友,你了解老师为什么没令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也许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提问不具体吧,因为物理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教学上,老师都叫什么朋友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很好的朋友。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视角探讨):

答:这是我们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师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也许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特色的教学组织方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取加强小组合作交流,让学员的个人看法在小组内受到展示,在小组内受到表现。…

3、案例描述

教案分析怎么写_初中有关叙事作文教案如何写_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写分析

师: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他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淘气和笑笑一起到商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方法给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 2元,他既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 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教师迎接挑战,认真做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2+11.5=?)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见的一些朋友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11.5+3.2=?教师也把它提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为了给淘气解决付钱的难题,大家都列举了恰当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可独立看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构想,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如何计算的。其中那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也有不同的算法吗?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写分析_教案分析怎么写_初中有关叙事作文教案如何写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哪些特征跟同样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非常注重“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总结,明晰小数除法的算理。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同样数位(单位)上的数能够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征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乘,但“相同单位的数能够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除法的推导与多位数加法的换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问题讨论

(1). “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使教师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学生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为此有哪些想法?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2)、教师在师生讨论完以后,安排了吃饭的环节,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

(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哪个?为什么要使学生探讨这个难题? 案例探讨(围绕上述难题分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写分析_教案分析怎么写_初中有关叙事作文教案如何写

4、案例《9加几》前半节课的课堂过程: ⒈创设9+5的情境,列出英语算式。 ⒉学生合作交流9+5=?

⒊比较算法多样化,得出“凑十法”。

⒋教师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的为单位,通过摆小棒计算9+6= 9+7= 9+4= 9+3=

笔者仔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状况,大多数小组同学先说出得数,再摆小

棒,有一个组的朋友单纯在玩小棒。为什么会这么呢?为了弄清原因,于是我既出了一些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口答,每人5题,抽测了十位同学,只有三人算错了1题。问她们如何算的,多数老师提问教案分析怎么写,想起来的,在幼儿园里经常算了。位数不少的朋友可把“凑十法”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思考题:1、摆小棒计算时学生为什么先写得数再摆小棒? 2、我们要怎么对待书中所安排的动手操作? 案例分析:

5、设计一个你觉得较理想的弊端情境,并加以分析。 6、、案例描述:这样的合作有效果吗? 场景1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教师依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使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需要如何计算16-7。

场景2

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使学员合作建立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后来,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一辆大货车能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轻型货车能坐30人,每辆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让学员按照学生提供的这种数据,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