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春望翻译?杜甫《石壕吏》原文·翻译·赏析

2016-10-01 08:0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本文关键词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由教案网整理发布

时间:2010-09-24 作者: 男孩不哭

【原作】

石壕吏——[唐]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石壕吏朗诵。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陽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暮投石壕村:傍晚到石壕村投宿,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投,投宿。石壕村,今河南陕县石壕村。

逾墙走:翻墙逃走。

吏呼一何怒:官吏呼叫起来是那么恼怒。一何,何等,多么。

妇啼一何苦:老妇的哀啼是多么悲伤。

听妇前致词:听到老妇上前向官吏禀告。

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都在参加工大邺城的战斗。邺城,今河南省安陽。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一个儿子托人捎信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阵亡了。

存者且偷生:活着的暂时还苟且活着。

死者长已矣:死去了的就永远死去了。

室中更无人:家里在没有可参加作战的人了,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惟有-乳-下孙:只有还在吃奶的小孙子。

老妪(yù):老妇。老妇人自称。

请从吏夜归:请允许我跟随老总连夜赶到军营里去,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

急应河陽役,犹得备晨炊:赶紧去河陽兵营充兵役,还来得及到兵营为将士们准备早餐。河陽,今河南孟县西。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夜深人静,语声断绝,还依稀低微的哭泣声。

【古诗今译】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天刚黑就有差役进村捉人。这家的老汉听到动静翻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去看情况。

差役们的吼叫非常恼怒,非要向她家要人,老妇人哭得非常悲痛!

听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我一共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最近有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活着的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可以抓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这孙子,所以他母亲还没有离家而去,只是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啊!你们如果非要抓一个人不可,就抓我老婆子吧,我虽然年老没什么力气,但今晚跟你们去,还能支应河陽紧急的差使,赶得上给部队准备明天的早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夜深了,嘈杂的说话声消失了。我似乎还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哭泣、抽咽。天亮后,我起程赶路,只好跟老汉一个人告别。

【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屡受挫折,生活窘迫,晚年病死在去湘江途中。

《石壕吏》是被誉为“诗史”的杜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这是一首叙事诗。作者按他的行踪,以第一人称客观叙述一夜和一朝中所见所闻,不加论断,让人从故事中去体会诗的主旨,懂得作者的爱憎。

开头四句,一句叙一人一事,极简练的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写出了事件的开端,而字里行间又显露出战乱之际特有的骚乱、恐怖气氛。

作者接着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对比鲜明的两句概括写出事件的发展。然后转入对老妇在差役威逼下一段自诉的详细记录。这段“致词”共有十三句。前五句说三个儿子全都上前线了,而且最近有两个阵亡。尽管如此,官府还要再来抓人,简直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这也集中体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深重,。中间四句说家中只有吃奶的孩子,儿媳妇连一件出门的衣服也没有,更反映出“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的十室九空,人民极端贫困的生活状况。最后四句说老妇在万般无奈中,为了顾惜老翁和幼孙的生存,慨然应征,奔赴国难,这出人意料的结局把全诗推向高|潮,是对昏庸的统治者的血泪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