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教案中的课后记.doc

2020-01-19 13: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教学后记怎么写_教案教学后记怎么写_教学后记写作

教案中的课后记篇一:教学设计与思考模板 教学设计与思考模板 篇二: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反思撰写基本格式跟主要内容 一、题目:课题+教学反思 二、正文 包括下列四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设计反思 针对教学设计中的某一个环节以及这几个环节进行思考。比如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得当,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否适合,问题的设计能否科学。 例如: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规定是:在详细生活情景中,感受并了解吨,并可进行简单的计算。根据这一规定我做了深入地教材分析及学员分析。并建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这一单位计算公式。 目标2:能用“吨”表述物体的品质,能进行吨与其他质量单位的计算。 目标3:提高学生了解抽象事物的素养,提高教师预测问题、解决难题的能力。 目标4: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这里之所以建立这种一个创新目标是因为在“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是一个抽象的内容,在“常见的量”中“质量单位”是非常抽象的内容,而在“质量单位”中“吨”又是一个最难感受跟认知的量。所以我觉得制定这个创新目标并把它成为本课的“重头戏”是恰当的。在实际教学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教学过程反思 主要对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反思,如导入,提问、小结等。

例如: 教学过程中第一个探究环节是了解吨,掌握1吨=1000千克这个公式。我觉得这个环节仍然是重点,但难度最小,所以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方法。课堂效果符合我的想象,学生用至少3分钟的时间把握了这两个知识点。我想原因有二:一是知识本身难度更小,二是当时学的米和千米是千进制,上节课学的千克和克也有千进制,形成了良性知识迁移。 1第二个探究环节是在详细生活情景中,感受并了解1吨有多重。教材用了四个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研究并感知,我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到此处必须说超过了教材的规定,但我却认为有缺陷,因为学生没有亲眼看见自己身边1吨重的物体。怎样解决这个难题?我以前构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探讨一下什么物体重大约1吨。后来想不行,没法验证,1吨重的物体不像1千克的可以称。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想到可以创新性地运用“大合作”的方式。即用学习千克时我帮全班每个学员测量的体重数据制作一个体重表,并用EXCEL软件中手动求和功能找出体重至少1吨的同学们,把这群人展现出来让学生看一看1吨到底有多重。实际教学中效果非常好,学生对次特别感兴趣,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延伸环节中的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是教材提供帮我们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后记写作_教学后记怎么写_教案教学后记怎么写

我相应地加入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加油呀!”的观念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员的自信心。 (三)存在弊端反思 主要是指课后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难题的一个集中的解读和探讨。 例如: 1、设计的教学内容太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更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应把拓展延伸部份第三个环节去除。 2、运用教学语言不够熟练,出现了几次口误。尤其有一次把质量说成重量,这是不需要的,因为在这节课中明辩质量跟重量的差别对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四)改进措施反思 这一项和前一项密切相连,冷静的中肯的理智的探讨解决难题的方法。 1、教学设计要很严格、更科学。尤其应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实行弹性教学,在本节课未能充分进行的环节移至训练课上加以延伸。尤其利用体重表找出体重至少1吨的同学们的环节,应多找几组同学,使学员充分认知。 3、提高自己的课堂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 2“克与千克”是质量单位,认识质量单位,在课堂时除了应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常识于教师教学实践的活动中,更应使学生了解品质单位的名称跟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知道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强调让学员动手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亲自实践并使它们深刻认识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确立1克和1千克的理念。 教学克时,我打算一个2分硬币,一些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同时还规定每位学生打算一个2分硬币,主要是借助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以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产生克的概念。 教学千克时,准备一些重1千克的物体,如1袋重1千克的糖,让学生亲自掂一掂,来感知1千克有多重,帮助学生产生千克的理念。为了让学生对1千克有较深的印象,还可以使学生说一说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教学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时,我准备两袋各重500克的糖,2袋盐正好是1000克,让学生把两袋盐放入1只手掂一掂,增加对“千克”的感性认识,从而记住1千克=1000克。 整堂课学生们在一种欢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在课堂中,让学员分组自己动手去掂一掂,让学员自主探索,为教师学习英语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教师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跟探索精神,也增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员在操作中探讨,在交流中阐释,在探讨中构建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学生们从起初认识他各种各样的称道最后使部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称一称物体的重量。

教案教学后记怎么写_教学后记写作_教学后记怎么写

三、结束语。 简要的小结,认识,感悟,心得。 例如:经过此次课堂教学的反省,我在这些方面受到增强,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将如何加强工作。 3篇三: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思考 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思考 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 语文整合性教学是依据新课程教材观的"示范性",也就是把课本看做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引导学生思维、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思考,在课堂过程中老师以教师己有的学习心得为基础,根据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跟学员的实际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再次编排,从而让之适宜学生必须,有效推动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摒弃了特色的单篇教学的做法,将物理课堂活动转化为学生共同研发、运用教材的一种互动、共生的动态过程。在某些含义上推动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单元整合是数学整合性教学的方式之一。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探险"为话题,由《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壁上地球之巅》和《真正的英雄》四篇课文组成。这四篇课文内容丰富,主题确立,人物塑造鲜明。但怎样在短短两节课的时间内通过整合设计完成本单元快速朗读短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技巧的课堂任务呢? 一、单元整合教学的设计模式 (一)适当取舍,凸显学法指导 四篇课文包含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教学的技巧也好多。

因此,在进行单元整合设计时,要敢于取舍。在短短两节课的时间内,要求学生首先认识文章主要内容,其次概述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最后动手写作,再现英雄人物的动人事迹。要完成这种任务,必须另辟蹊径,采取正确的阅读方式,以求出奇制胜。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把握了运用人物描写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的方式,所以这次不再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而学会利用跳读法快速获得信息作为此次设计的重点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略读,重在考查能否掌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这次的学法指导一一跳读法,属于快读法之一,着重培养教师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素养。 那么,如何指导教师运用跳读法学习课本昵?学习这四篇课文该从哪个角度切入呢? (二)主题切入,两条线索穿插 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谁是真正的英雄"的难题。这个主题内容学生借助浏览课文就可掌握,所以选取从这个视角切入。这是单元整合的第一条线索:主题的整合。四篇文章篇幅都非常长,内容容量大,信息较多,如何在短短的两节课内迅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无疑,运用跳读法阅读课本是非常正确的方式,这就组成了单元整合的另一条线索:跳读方式的指导。

教学后记写作_教案教学后记怎么写_教学后记怎么写

至此,整合的模式尚未清晰,两条线索贯串始终。一条线索是主题内容:谁是真正的英雄。教学分为三个环节:1.初读课文,认识英雄;2.细读课文教案教学后记怎么写,品味英雄;3.回顾课文,记住英雄。另一条线索是读法写法指导:跳读课本,抓住关键语段,概括内容一跳读主要人物,抓住关键字词,概括主要事件一跳读演讲文段,品味叙述语言,仿写英雄事迹。那么,问题发生了:这两条线索是否有主次之分呢?我们进行如下分析:四篇文章内容丰富、容易理解,但篇幅较长,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快速获得有效信息作为教学难点之一。 采用跳读的阅读方式,正是要培养学生从长期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素养。所以在课堂中,以跳读的方式指导为主线,以主题内容的梳理为辅线,把四篇课文整合为一体,两条线索穿插始终,能够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阅读中利用跳读的方式,首先抓住关键语段,迅速梳理故事情节;然后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刻画人物的方式,从而以阅读推动写作;在口语中研读文本,再现英雄人物的煽情事迹,以口语深化阅读,整堂课阅读写作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三)以读促写,阅读与口语相结合 第二环节是当时两个环节中提取的主要信息为口语素材进行仿写练习。这一环节是对前两个环节中所学习的文本内容的进一步概括和加工,并借助仿写练习提高教师的作文能力。

第三环节的教学有下列三个预设目标:一是学习利用比喻段落,在抒发上提升语言的气势,内容上加深对英雄的无比崇敬之情;二是利用前两个环节所提取的主要信息积累写作素材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恼人问题;三是进行写作练习,再次解读文本,概括文本要点,理清主要内容,同时学习利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口语能力,从而超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教材除了是阅读教学的示范文本,同时也有口语教学的示范文本。日常课堂中,我们有时不辞艰辛地从课外寻找例文,却忘记了课本所选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有效地发掘教材的作文示范功能,引导学员进行有的放矢的融合写作练习,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的有效做法之一。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一次有效尝试,为你们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资探讨的范本。 我过去写过一篇《语文教师可以向唱歌老师学习教法》主要讲阅读教学,发表于1993年1月《小学教学》。时隔14年我既来写一篇《教小学(转载自: 千 叶帆 文摘:教案中的课后记)生写作可以向图画教师学习》,是专门谈作文的。 “作文”这个概念似乎是相当广阔的。从低至高,可以有许多层次.婴幼儿呀呀学语,学语法,学唱歌是写作的准备(口语表达);认字后写留言条,写周记,写信,写笔记,……是书面表达教案教学后记怎么写,是写作;写报告,写合同,写广告,是写作;写短文,写电影,写剧本是写作;写学术报告、博士论文只是写作;写《红楼梦》、《史纪》更是作文。

教学后记写作_教案教学后记怎么写_教学后记怎么写

那么我们小学生作文是什么样的写作呢?这个困惑搞不清,作文教学时常打乱仗。现在我国小学生作文教学就是在这个难题上出了问题。 这个难题是哪个?是小学生作文的性质问题,如何划分的弊端。 正确的考量:小学生作文是作文。可以有几个参照: 叶圣陶先生的话:“小学生作文老师之目的在让教师可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矛盾;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词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叶圣陶论小学作文教学》第3页)“习作一课,我谓宜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己。……果臻文理通顺,习作课即为成功。至于思想之玄妙,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同上,第4页)“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体现他现在原先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累积。”(同书,第9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中关于习作要求写着:“能准确明确、文从字顺地描述自己的含义。能按照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形式写作。” 以上可以看出小学生作文是作文,是练习,是锻炼,是作文;不是成人的口语、著作、文学创作、科学文献。是很初步、最浅近的文字抒发。它必定是肤浅的,初级的,甚至是出错百出的。

它是一个过程,由不通到通、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而且是缓慢的过程(一般极其,个别有天才的例外)——达十年之久。最后基本超过标的,达到及格,就可毕业。拿错别字来说,根据我数十年实验,错别字全班达到0.4%是我所见最高的水准。即使这种的“凤毛麟角”,也也有错别字。更不要说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了。以后也有小学、高中……的训练,再去提升。 说清楚这一点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打乱仗”会干扰基础训练,会模糊目标,减低效率。“教之道,贵以专”嘛!因为这种过度拔高,是拔苗助长,增加难度,使学生为难,以致害怕,丧失兴趣跟信心,自然影响学习效果。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哪可一口吃成大胖子,不会走就要人家跑呢? 现在是普遍弄不知道这一点。试看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小学生作文的文章有多少是说到点子上的?无限拔高有之,引用创作理论有之,优秀写作越来越奇并成为目标有之;却很少讲如何指导学生写通文章的,避免病句的,减少错别字的,学会格式的……那些“高深”文章作者的动机是好的,可惜早了一点,高了一点。须知我们教的是七八岁的娃娃! 怎样教小学生作文,我认为可以学一学图画老师。 图画教师让一二年级学生绘画,先要教站姿、执笔姿势,怎样运笔,怎样用色,怎样构图……从更基本的入手。

教作文也该先让学员认字,认词,用词造句说话,知道如何才是一个句子,标点是干什么用的,怎样用……总之,要从更基础抓起,抓好。 图画教师要教小学生画自己熟悉的、认识的实物,一般不画没有见过的东西(想像画宜靠后)。写作文就要写学生熟悉的人、物、事。 图画教师应按照年级、年龄、各人的基础来定训练项目、目标,不提过高的规定。作文也该随年级、年龄来安排练习目标,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图画教师应使学员动笔前先观察,先设想。作文也应使学生先观察实物(如果写观察作文),先调查知道,看清楚了,想清楚了再动笔,不可逾越准备阶段。 图画教师应使师生先构草图,改草图,再逐步画出图画。作文也要先让教师写讲稿,认真创作,不要急于动笔。如果可使同学看一看改一改提纲再动笔,更好。图画教师对师生的画总是鼓励,说有进步,并强调不足,帮助改图,改色。作文也要鼓励教师敢写,有进步,并帮助修改。 图画老师常从绘画开始,但逐渐要求超过自己创作,有个性,不赞成只会绘画,依样画葫芦。作文也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句子,但逐渐要求超过有个性,有特色,不许抄袭。 最后,图画老师就会绘画,都可示范。教作文的同学自己也需要会写作,会示范,会鉴赏,会批改。

说了那么多,其实是一个意思: 作文是一种技能训练,技能是要靠学习者自己下功夫,循序训练,反复练习,自我领悟,自我感受,逐步掌握的。而且各人不同。教作文好比教人唱歌,教人骑自行车,教人游泳,心急不得,弄得学习者很厌烦,甚至不想学,不想写了,那不进了死胡同?想一想儿童是如何学会做事的?要经过多少年!用脸说话难,用笔用汉字说话很难,要尊重学生,用心去给他。这里关键是两个字,一个是“懂”,懂得作文是如何一回事;一个是“爱”,要爱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儿子着想,爱护小苗顺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