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 该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汉中市发展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现状及教学创新实践研究”(SGH17H143)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对比 21 世纪两个版本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分析了新修订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日常教学实践给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建议。化学课程标准 比较 教学 核心素养摘 要关键词2019 年 2 月 1 日 E-mail:jxyglcn@163.com《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 2016 年 9 月颁布实施,包含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各科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也相继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经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一年多的反复打磨,2018 年 2 月高中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刊印发行。笔者在领会和实践 2003年与2018 年刊印发行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1-2]中,发现新修订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凝练了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新修订课程标准?本文结合日常教学,比较新旧课标的差异,给出了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2017 版的比较分析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结构,表 1 就新旧课程标准目录部分进行比较。表 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 版与实验版(2003 年)目录比较通过表 1 的比较发现 2017 版课程标准很好地继承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中的内容,并增加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和附录等内容。新修订课标的颁布与实施适应了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化学概念的比较实验稿课标描述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2017 版课标描述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其特征是从微观层面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2017 版课标对化学的定义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融入了化学核心素养及化学的三重表征(宏观-微观-符号)理念,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实验稿课标对化学的定义,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2.课程目标的比较2017 版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提倡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分析比较发现,三维目标体现的是科学素养,对中学 12 大学科教学自身学科特征的表现力不强;核心素养继承和发展了三维目标,突出了学科内涵特征,如化学学科明确提出了 5 大素养,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依据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了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从此“三维目标”新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王鹏飞1刘存芳2(1.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陕西城固,723213;2.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0)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 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第一部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关于目标的说明)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三维目标)四、课程内容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五、学业质量六、实施建议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附录44 · ·式的教学设计范式将由台前走向幕后高中化学喷泉实验,教学中将出现“教学与评价目标”式的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
加强高中艺术鉴赏课程(必修)和模块课程(选修)教学。 班 学籍号:学业成就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模块 选修Ⅰ模块 学业水平考试 模块数 学分 模块数 学分 语言与文学 语文 外语 数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艺术 音乐 美术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名称 主题或内容 评价描述: 学分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选修Ⅱ 课程名称 评价描述: 学分 学分合计: 必修共 。在新课程实验阶段,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为各学科必修模块(含选修i中的必修学分模块)的内容。
学习《xx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x教委基〔2013〕59号文件),贯彻落实xx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求,严格落实第三实验小学“六个增加六个不”,切实减轻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推进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指挥棒,教师应该对课标了然于心,新的课标明确了各年级段的目标,各备课组加强课标的学习,杜绝教学的随意性,不随意超越课标要求,不任意拔高课标目标,抓住年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学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2)根据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确定元素的化合价已知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确定某元素的化合价,可通过元素的质量比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推断化学式中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元素的化合价。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
要求命题者依据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的特点,结合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要求进行命题,立足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真实问题为测试载体、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化学知识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课堂教学是落实化学知识、课程目标的基本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 。1.准确理解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化学学科 5 大核心素养从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层面解释了化学学科内涵,是科学素养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也是对三维目标的继承和发展。化学 5 大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表 2 所示,5 大核心素养并不是彼此割裂的,从 3 个层面体现了化学学科在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整体育人功能,5 大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化凝练,如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从实验探究活动中也进一步地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联系化学发展史的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
例如,王鹏飞 刘存芳:新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必修课程化学 1 化学 2高中化学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0~6 学分)模块 1:化学反应原理(2 学分)模块 2:物质结构与性质(2 学分)模块 3:有机化学基础(2 学分)选修课程(0~4 学分)系列 1:实验化学系列 2:化学与社会系列 3:发展中的化学科学选修课程化学与生活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 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选修课程(4 学分)主题 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主题 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 3: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主题 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 5:化学与社会发展2003 版 2017 版45 · ·化学核心素养 属性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科学思想描述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化学科学实践表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化学科学价值取向刻画表 2 化学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必修 1 “氨”的教学中用“为什么诺贝尔奖三次垂青于与合成氨有关的研究”引出“氨”这一教学主题,引发学生思考,可以突出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素养;利用喷泉实验探究氨气的溶解性和碱性,就要考虑到该知识具有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发展功能,性质的探究过程就是寻找证据的推理过程,也建构了氨水显碱性原因的认知模型,从而引发学生的变化观念、科学探究等素养发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由此可知,化学学科的 5 大核心素养并不是彼此割裂,而是彼此交织、互为补充的关系。2.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是实现知识向素养转化的有效途径从化学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结构化设计,实现化学知识向化学素养的转变,如图 2所示为氧化物知识的逻辑关系。图 2 氧化物知识的逻辑关系在初高中化学教学中氧化物相关的知识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回避的话题,通过图 2 就可以把氧化物的知识及其联系理清楚。“位-构-性”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认识思路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宏微结合化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如统摄性“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核心观念,这些观念在无机化合物、常见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知识中的应用极为广泛,还有“位置决定结构,结构反映位置”化学观念形成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学习等。3.发挥化学实验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教育功能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素养在实验教学中得到很好地培养和落实。新修订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地规定了高中学生必做的 18 个实验,如必修教材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就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实验之一。
高温下,手机电池内部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发生的具有损伤性的不可逆化学副反应会加快,降低电池使用寿命,但低温冷藏没有修复微观结构的能力,冰箱不可能让旧电池起死回生。mcbreen认为在充放电过程中,锌电极中 电流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和极化程度的不同,使得锌电极表面出现浓差电池,于是活性物质倾向于从高电流密度区域(电极边缘)向低电流密度区域(电极中 心)迁移,从而导致锌电极发生形变,此即浓差电池模型。当锌电极中和混合使用,二者总质量占锌粉质量的且二者质量比例为时(电极),此电极所装配成的电池表现出良好的放电性能,虽然放电时间与电池相比优势不太明显,但电池的平均工作电压比电池高出mv,这就使得电池的放电容量、实际能量均有所增加。
图 3 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框架真实的 STSE 问题和化学史实等都是有价值的情境素材,为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提供真实的表现机会。如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如何除铁钉表面的铁锈?水垢如何产生,如何除去沉积在容器底部的水垢?月饼盒中为什么要放小包装袋?洁厕灵和 84 消毒液为什么不能混用?未食用完的食品为什么要放在冰箱里?炒菜时为什么要放糖和醋?家里没有洗洁精为什么要用碱面代替?为什么雷雨会发庄稼,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防治呢?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真实问题是很好的情境素材,可以让学生自觉思考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解决离不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王鹏飞 刘存芳:新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其他氧化物核心素养真实情境 实际问题 化学知识46 · ·评价方式 评价主体 评价途径活动表现纸笔测试学习档案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提问与点评练习与作业复习与考试表 3 教学评价要素与模型认知等素养的涵养。当实际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可以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学生自然会体验“化学即生活、生活即化学”的理念,从而喜欢上化学学科。
教材中的科学史话也是很好的情境素材。如利用好“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的结构学说”的素材,就可以进行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讲述 19 世纪初生产煤气中剩余的油状液体长期无人问津,但法拉第对这种液体特别感兴趣,并分离得到了一种液体;1834 年希尔里希通过蒸馏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与法拉第所制液体相同的一种液体,并命名为苯,接着热拉尔确定了苯的分子量和分子式。此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组织学生讨论苯分子的可能结构,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学生运用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最终得出苯分子的实际结构,接着讲解1866 年由凯库勒确定了苯的分子结构,再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推理出苯分子的真实结构。从苯的发现到苯的命名,接着确定苯的分子式、分子量,到最终确定苯的结构经历了长达半世纪的探索,这难道不是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素养培养的好素材吗。这样的素材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真正做到引生入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5.基于核心素养积极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化学学习评价包括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和化学学业成就评价,化学日常学习评价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链条,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如图 4 所示)。
传统的教学关注教师的教,尤其是 2003年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学已经逐步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以学定教的思想基本深入且固化在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中。但是对“评”的关注度不高,评价大多采取纸笔进行考试测评,以终结性的评价为主,对过程性评价关注度较少,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把“评”作为重要的内容写进来,教师应该在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选择上下功夫,表 3 罗列了化学教学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途径。化学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活动表现,在提问和点评上多做文章,实施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如化学反应速率评价依据学业质量水平做出如下描述:水平 1:能从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化学现象;水平 2:能运用控制变量的办法分析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水平 3:能根据反应速率理论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水平 4:能从调控反应速率、提高反应转化率方面综合分析反应的条件,提出有效控制反应条件的措施。
如果在教学中提问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这一问题的提出与探究过程就可以诊断学生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及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等素养的发展水平。一线的化学教师应仔细研读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深入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卡片、信息搜索”等栏目蕴含的素养培养功能,充分利用好现行教材中“学与问、思考与交流”栏目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加大现行教材中课后“习题”对教学评价的辅助功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4] 。使高中化学课程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使其在科学文化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喷泉实验,2018.[3]吴新建,张贤今.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7 (02).[4]郑长龙,孙佳琳. “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8 (04).【责任编辑 郭振玲】王鹏飞 刘存芳:新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图 4 教、学、评与核心素养关系教评 学47 · ·
才终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