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技师教案怎么写 风华 | 撑起戈壁半边天
张玉华,46岁,中共党员,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现任风城油田作业区风城采油二站采油五班班长。2012年,快40岁的张玉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组织的需要,也是她心之所向。
张玉华从小家境清贫采油技师教案怎么写,父母均为建筑工人,姐姐在纺织厂上班,每天辛苦工作之余,家人还要带着她下地劳作。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因此在学生时代,她的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
16岁那年,张玉华面临人生中第一个选择——是继续读高中,还是去上石油技校。考虑到上技校能够早点参加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当时在学校里中考成绩排名第一的张玉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石油技校这条路,哪怕被外界称为“黄羊”也并不往心里去。父亲告诉她:“只要努力,无论干什么咱都不会比别人差。”张玉华坚信这一点。她在技校刻苦学习技能,连续两年获得奖学金,为之后在工作岗位中一路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向党组织靠拢 “黄羊”变“凤凰”
1992年,张玉华参加工作。从巡井工到资料工,不管在哪个岗位她都格外认真,但她心里清楚,想要提升自己的价值,仅仅止步于做好眼前的工作还不够,于是她开始报名参加技能大赛。“我的父亲记忆力很好,他看过的书都能过目不忘,现在70多岁了也仍然能够清晰的给我儿子讲历史故事。”张玉华认为自己除了本身热爱学习以外采油技师教案怎么写,还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基因,使她看起书、背起题来比别人更快,再加上分外努力和刻苦认真,她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在油田公司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一等奖,借着这股势头,她又在2009年获得企业级技能专家的称号,星光熠熠的她从采油工队伍里脱颖而出,也让采油站领导看到了她身上的可塑性。
2011年,张玉华迎来人生中的第二个重大选择。当时采油站正打造巾帼班组,需要一名女班长,站领导认为张玉华是不二之选,但她却一直认为自己是技能大赛出身,擅长的是带培训,今后想要走的也是教书育人之道,并非班组管理之路。可是,站领导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想法:“今天不管这个班你带的好与否,明天你都会和没带过班的人不一样,因为你比别人多收获的是一份历练。”
虽然当时还不是党员,但张玉华一直用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听到这句话后,她俯下身子从零开始,扛起巾帼班组的管理大旗。从此,她的肩上有了担子,也有了使命,除了要带好采油站唯一一支巾帼班组外,更要将自己的特长尽情发挥,为这支娘子军队伍效力。她借着班长的身份,在班组里做好“传帮带”工作,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把巾帼班组打造成采油站的培训基地,新员工的成长摇篮。
张玉华刚开始当班长的那一年,采油站才刚刚成立不久,各个班组都没有建立起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各项要求也不规范、统一。资料工出身的张玉华,干任何事都有条有理、认真细致,她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开启班组“精细化”管理之路,资料台账、奖励考核、技能培训、设备管理等等都逐步精细起来。张玉华还利用技能大赛时所学的知识创建了无纸化办公系统,利用电子表格代替传统的手写运转记录保养本,不仅规范了班组台账,还减少了资料出错率。2014年,张玉华在班组推行“三化”管理制度,实行属地责任化;随后开展HSE自主化管理,带领班员对各项操作和设备设施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并将辨识结果融入操作规程的验证和修订中,全年修订操作规程35项。她编制出《采油五班危害因素辩识清单》,确保每条螺丝都有责任人,实现“安全制度落地、安全责任归位”。在她的坚持下,采油五班成为其他班组学习的标杆,她也带领着一线班组长在各个方面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班组管理制度。
在带好班组的同时,张玉华还有一份“副业”,就是担任采油站的培训教练。2012年6月,500名新员工涌入风城,采油站的技能培训工作迫在眉睫。张玉华白天带班,晚上加班加点制作多媒体培训课件,编订教案和教材,发放至各班组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班组提高了对新员工的培训效率,使新人能够在工作中快速成才,单独顶岗。
一年后,在班长这条路上已经有所作为的张玉华终于通过了党组织的考验,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党员。她激动地说:“共产党是自带正能量的组织,每一名党员都是榜样与模范,我愿意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力量,在组织中实现自我价值,让‘老黄羊’变成高空展翅的‘金凤凰’。”
为石油奉献智慧换成果
张玉华坦言,带班这条路一开始走得并不自信。因为在巾帼班组刚成立的头两年,面对所获得的荣誉,她很怕被外人质疑“娘子军”们配不上。但党员的眼里没有困难,张玉华视压力为动力,她告诉班员们,要让班组做到实至名归,所有的工作大家都必须做到最好,没有退路和商量的余地。也正因如此,采油五班的班员们一直以来都很团结,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为了给自己进步的空间,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同时也为了获得外界的认可,将更多更有分量的荣誉收入囊中,张玉华开始将自己的智慧用于搞科研和创新。她密切关注、潜心研究生产一线的难题。无数个夜晚,当写完作业的儿子准备关灯睡觉时,却看见张玉华卧室的灯还亮着,她正在熬夜写QC或科研论文。近几年,由她牵头研制的多级过滤蒸汽滤油装置,改善了稠油缓冲罐“飘油”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单人抽油井防冲距调节器装置,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消除了安全隐患;光杆解卡工具,解决了防喷盘根盒在注汽时易结垢、挂抽时易杆卡的问题……这些新装置的研发与应用都受到了一线员工们的一致好评。
2015年10月,张玉华创建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招纳多位技师一起为一线班组解决问题。她还在工作室开启了“网络问诊”服务,为班组提供生产技术咨询,有效缓解作业区技师资源配置不均、班组解决生产难题水平差距大等问题。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累计完成作业区技术攻关课题3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5项,发布技术论文80余篇。所研制的新装置获国优QC成果5项、集团一等奖QC成果7项,同时完成革新成果254项,修旧利废600余件,累计创效超1000万元。
巾帼不让须眉,张玉华用自己的专业和执着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对得起“专家”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她成功挑战了“采油”这个以男性主导的行业,找到了自己的重要位置,在戈壁撑起半边天。
壮大党员队伍慧眼识明珠
党员的身份除了赋予张玉华使命和责任外,还使家人为她感到无比自豪。父亲经常得意地告诉邻居们,他的女儿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张玉华回想起2011年,那个勇于扛起巾帼班组管理大旗的自己,特别想郑重地说一声谢谢。如果当时自己少了份果敢和担当,就没有之后这个快速成长、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张玉华。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还是会选择向党组织看齐,接受挑战。正因如此,入党后的张玉华也会十分关注那些对事业有追求和赤诚肝胆的员工,并主动成为他们的入党介绍人。
采油五班的女大班古米拉•别力克拜就是张玉华口中特别认真的人,是上厕所都要拿着书看的人。2011年巾帼班组成立之时,为了配合工作需求,古米拉来到班组后要从巡井工转型为女大班,她一句推辞的话都没有。那时的古米拉每日只知埋头苦干,认真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即可。张玉华发现她除了做事仔细外,动手能力也是极强,当时正值采油站选拔技能大赛选手,张玉华第一个推荐的人就是她,并主动担任她的培训老师。
青年员工张言和张玉华相识于技能大赛的培训基地,踏实、认真听讲是张玉华对张言的第一印象。之后,张玉华发现张言每天都坚持学到四点,为自己制定目标,一天内必须完成指定的项目,不完成则不睡觉。2016年,巾帼班组进行人员调配,张言分到采油五班,成为了张玉华的班员。“他在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是个令人放心的人。”张玉华总是这样形容张言,她还说:“张言以后也是要走班长这条路的,肯定能大有作为。”
古米拉和张言在张玉华的鼓励下都参加过多次技能大赛,虽然没有取得特别高的名次,但这些经历都为今后他们顺利通过技师技能考试做足了铺垫。2016年,整个作业区参加技师技能鉴定的员工中只有两人通过,其中就有古米拉·别克力拜,而张言也成为采油站最年轻的技师。
同时,张玉华还是他们二人的入党介绍人,在她的影响下,古米拉和张言也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不断突破自我,从一名普通采油工走上了技能大赛培训教练之路。
带好队伍不忘责任。在戈壁扎根了27年,还剩4年即将退休的张玉华,仍然坚持用匠心诠释着石油女性的魅力,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不断感染着周围人。
细腻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