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有四种境界,你到了哪重境界?
备
课
墨子在《七患》中指出:“备者,国之重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只有备得深,才讲得透,析得准,练得精。
不同的教师,素养和能力不一样,备课的境界也不一样。同一个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学识和经验在发生着变化,其备课的境界也在变化着。
教师的备课其实有四种境界,老师,你在哪一层?快快对比一下——
01
第一种境界:写在本上
“写在本上”这种境界是指把教案认真地详写在备课本上,这是新教师常经历的。由于缺乏经验,缺乏课堂调控能力,有一股工作热情,又诚惶诚恐,害怕课上得不好,又担心领导检查备课本,批评自己备课不认真。
02
第二种境界:写在书上
当工作了一些时间后,有一些工作经验了,发现上课时去瞟备课本实在不方便,便把需要强调的知识点标注在教科书上,把需要向学生提问的问题旁批在教科书上,把需要注意的重要任务、关键的环节写在教科书上。
03
第三种境界:写在心上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显然,这十五分钟,不会是忙着写教案,而是熟悉一下教材。他成功的秘诀是“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这类教师是把教案写在心上了。这类教师对教材相当熟悉,甚至达到背诵的程度,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讲起课来胸有成竹,得心应手,能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碰撞出学生心灵的火花。
教师在课堂上是智慧的点拨者、思想的引领者。要达到此境界,需下一番苦功夫,甚至花上一辈子的精力。
04
第四种境界:写在纸上
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这类教师学识渊博,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他知识储备中沧海之一粟。在课堂上能一语道破“天机”,切中肯綮,游刃有余。
更重要的是还具有理论的高度、知识的深度、视野的宽度、思维的活度,有较好的表达技巧、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类教师不仅能让学生上“道”,还能让学生学会悟“道”。 在这类教师眼中,备课是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是在深度解读文本,是在深度参悟教育,研究出具有“范式”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提炼出具有指引作用的教育理论。
他们把备课中得到的灵感、参悟出的道理、创新出的教法记在纸上,写成教育论文,甚至写成教育专著,进行交流、发表,指导、引领其他教师成长,推动教育的发展,甚至引发教育的革命。
魏书生、邱学华、陈少堂、余映潮、李镇西等就是进入了这种备课境界的教师。
第一、第二种境界的教师是在教教材,第三种境界的教师是在用教材,第四种境界的教师是在写教材。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工作几年后,蜕去初出茅庐的诚惶诚恐之后,备课境界由“写在本上”升到“写在书上”之后,就停步不前了。
这类教师,能当一个劳动模范;能进入第三境界的,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若能跨入第四境界,离教育家就不远了,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05
名师是如何备课的呢?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反正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于永正老师是怎么谈备课的吧!也许会对你的备课工作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观点1: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写教案等。
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观点2:隐性备课最重要
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第一步:钻研教材。
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
第二步: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
备“朗读”,一是多读,用心揣摩课文的意境、思想感情(包括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二是多听别人朗读,听录音。平时,我特别喜欢听广播电台的小说朗读、诗歌朗诵,这对提高我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三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
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
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
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我先努力去做。
此外,隐性备课还包括查阅资料。书到用时方恨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听了一位历史老师讲课,很感动,问他是什么时候备课的,这位老师回答说:“备了一辈子。”一个好的教师,随时随地都要为备课做准备。
观点3:要思考教法
在思考教法的时候,必然“备学生”、“备学法”。上边说了,课文钻研好了对外汉语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即使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朗读好了,读出文章的妙处和味道来了,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观点4:教案一定要写
隐形实际上并不隐形,它指的是在写教案之前的准备工作。当然其中包括无形的思考。但我认为,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显性备课。
所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我所记下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东西,以防忘记。这相当于“作战计划”。
教学目标要记,过程要记,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要记,老师要讲的重要的话要记;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片断、造的句子,我先写一写,造一造;重要的参考资料也写下来。我以前书写较工整,为的是校长检查能得到好评。现在写得较随意,底线是自己必须能看懂。有些课文考虑得比较周密,我只写个大体教学过程。对已经教过数次的课文,我只写新的体会、新的处理方法。
总之,备课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出发。
写在最后:
于永正老师说——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老师们,请多多反思、体会教学的技巧与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备课思路。
从一点一滴的实际做起,向优秀教师出发!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在看”,并转发给更多人看。
【版权说明】文章整理自中国教育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汉国际汉语教育中心 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对外汉语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请联系我们处理。
联系我们
武汉国际汉语教育中心
考证|培训|留学
汉硕 |就业|外教
武汉国际汉语教育中心()
功夫汉语KFCC()
地址:华中师范大学北门资讯广场B座5楼
查一查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