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老师,你会写教案吗?

2022-05-05 08:3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主持人叶澜强调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价值,那么每堂课要写的教案就对教师成长没有多大意义吗?如果教案没有什么价值,为什么还要让教师写呢?

教案对于保障每节课的质量,对于教师专业成长,都是有价值的,而现实中如果教案失去了价值,那一定是写教案的方式、对教案的管理出现了问题。

从新课程改革启动之初到今天,关于备课、写教案,以及怎么进行教案管理改革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

教师对写教案普遍都没有什么好感,认为写教案的功能主要是应付学校检查。老师们的说法常常是: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怎么能按照教案写的上课呢?

调查

Research

河南省西峡县阳城镇中心学校的董国雷老师2018年承担的一项河南省应用性课题研究曾对学校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76.8%的教师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21.7%的教师认为“备好课与上好课没有必然联系”;29.6%的教师选择靠“教师用书”备课,28.2%的教师选择靠“通用教案集”备课,26.8%的教师依据“教师用书和通用教案集”备课,只有15.4%的教师通过查阅资料“独立备课”。

这个调查结果很有意思,大多数老师在认识上知道备课重要,但在备课行动上却表现出“应付”的状态。

海南省澄迈县澄迈中学的胡继云老师参加某八校联盟组织的“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两天听了8节英语课,发现8位教师的课几乎没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即教学重难点相同、教学设计相同、教学理念相同、教学方法相同,甚至课堂练习的题型和试题内容也惊人的相同。他推断,很可能几位老师备课时过度依赖了网络资源。

浙江省的周辉兵校长受邀担任了几次不同级别的优质课大赛的评委,也同样发现选手的课堂流程、活动设计、教学素材如出一辙的情况。

他了解后得知,参加优质课大赛的绝大多数老师在抽到上课题目后,并不是去认真理解课标要求、深入分析教材、了解学情,而是急于上网查找与上课课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以及相关资料,然后加以“整合”“修改”,就完成了自己这节课的设计。

他由此感慨:准备优质课大赛尚且如此,那么平常老师们怎么备课就可想而知了。

从这些现象可以作出推断:中小学教师普遍遭受着写教案的“折磨”,但同时备课质量不高。

教案的价值

作为一位深刻洞悉基础教育的学者,叶澜教授绝不会否认写教案的价值。

教师之所以“写一辈子教案”也没有成长,只可能是从未认认真真地用自己的头脑备过课教案教学后记怎么写,独立思考缺席,教案的思想含量太低——这样的教案当然是“死”的。实际上,在这种备课、写教案的状态下,教师再怎么投入地做教学反思,也是枉然。备课、写教案的质量直接决定教学反思的质量。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不是担心部分老师不认真备课、敷衍了事,为何学校普遍都把检查教案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个项目呢?这个判断可能草率且简单,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核心。

真正应该引起渴望专业成长的老师们,以及希望老师们获得专业成长的学校领导反思的是:怎样备课,或者进一步说是怎么写教案,才能有助于教师成长?

教师对备课、写教案在认识与行动上有那么大的差距,是有原因的:

老师们每天的工作头绪多,如在很多农村学校,老师往往要身兼数职;同时,老师们的“非教学工作”大量增加,后果就是难以用心备课,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备课和写教案上。

教案模式化严重,如格式固定、单一,方便了学校的管理和评价,但导致教案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脱节,强化了教案就是为了应付检查的错误认识,促使教师更消极地对待写教案。

商业资本利用人性懒惰的弱点,打着服务教师、解放教师的旗号教案教学后记怎么写,把教学资源变成一种买卖,不断引诱和鼓动教师放弃独立思考,直接搬用现成的备课资源,从中谋利。

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综合治理、教育改革来化解。

回到教师自身,一个教师如果屈服于环境对自我专业成长的干扰,那么选择“最轻松”的备课方式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但同时,他的职业生涯将无法避免“工具化”的命运,“人格”和“精神”上就与“高贵”“自由”无缘了。

那教师该如何写教案呢?

不妨从这里找找答案……

教师写作,是让教育变得更美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通往职业幸福之路。

当然,这条路并不是好走的坦途大道,需要教师付出很多时间与心血。教师写作,是一定会感到累、辛苦的,也一定会遭遇脑袋空空、写不下去的苦恼阶段。

但要相信:文章就在备课的过程中,文章就在精彩的课堂上,文章就在听课的反思里,文章就在评课的交锋中,文章就在阅读的感悟里,文章就在对学生心灵的呵护中……

写教后记和观课记

写“上学记”

写教育生活

写学生故事

写读后记

创作教育类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