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专题】实施“目标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Hello
选自头条号“教育探微”
许多人的教案上是不缺“教学目标”,但教学过程中缺丧失了目标,浑浑噩噩的上完了一节课。
=
首先,明确一个观点:目标教学的核心是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目标进行。如果教学目标制定不准确,不明确,不具体,后面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做好。这就是目标教学中提到的纲举目张,如果“纲”出了问题,目就无法实施。
一、关于目标的制定
目标制定的根本依据是课标、教材和学情,必须在“三个吃透”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出准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只有做到“三个吃透”,才能知道这一节课要给学生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
确定目标类型和维度:依据目标分类表,先确定知识的类型(一维),再在认知维度过程中确定认知层次(二维),这样就明确这节课学生这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教案教学目标怎么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载体。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定前必须预设,这节课学生通过完成一维和二维目标情感得到怎么样的体验,价值得到怎样的判断,有什么样的启迪、思考,激发了什么,激起了什么......
目标的表述:目标表述必须具备“四大要素”谁—在做什么—什么条件下做—做到什么程度
(1)行为主体(谁,即学生)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一般用“能读准”“能熟记”“能理解”“会运用”“能推出”“会操作”等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2)行为动词(做什么)
常用的行为动词:会写、把握、写下、熟记理解、展示、使用、区分、判断、掌握、运用、讲述、表达、复述、转述、提取、策划等等。
目标制定和表述越具体越小越有利于达标,越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三维度目标,是学生在学习知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比如,通过学习和参与了什么喜欢什么、体会到什么、乐于干什么、敢干什么、抵制什么、对什么有兴趣、欣赏什么、感受到什么、愿意做什么、尊重什么、辨别(是非)、对什么关心、养成什么、领悟到什么等等。
(2)行为条件(在什么条件下)
“多长时间完成”“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多长时间”。
表现什么程度(做到什么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表述”“能熟练运用”“能推导得出”等等。
二、达标过程与方法
引标。达标过程的第一步是引标,即导课。不同的是引标是通过导引来引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展标。出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认识什么,会运用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等。交代和解读目标语速要慢,让学生理解并能记住学习的要求,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心中有数。
达标。遵循“目标问题化”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达标的根本方法是在教学目标的牵引下将教学内容设置成具体的问题,形成一些列问题串,以问题导路,任务驱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反复演练,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教案教学目标怎么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贯穿反馈矫正,问题都解决了目标也基本上达成了。
测标。紧扣教学目标,通过一定形式的提问、习题、演示等来检测学生当节课目标达成情况。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的设置,根据“三个一致”(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检测三者一致)原则,习题的设计必须和目标相一致,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知道目标到底达成没有。
补标。补标分为两层:第一层,根据测标情况及时补救知识漏洞,不留死角,真正做到“堂堂清”。第二层,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课后适当地拓展延伸,也可以叫做延标。
=
=
比如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