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教学后记
因为有了第一、二节的知识作为铺垫,而且留了固定的时间给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所以,课堂上开门见山,明确告诉学生,本节的教学重点就是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和判断基因所在位置的实验设计。红绿色盲的推导与前一节果蝇的眼色遗传类似,所以,本节也可以看作是上一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复习与延伸,苏教版、沪科版、北师版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2019)就把果蝇的眼色遗传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融合为一节。上课铃响,蒙蒙细语要求学生关闭教材,拿出草稿纸,写出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虽然写遗传图解在第一章已练习过,但为何在本节又再次作要求?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检测预习效果。第二,这是教材第一次规范呈现遗传图解的范例,学习时需要模仿。第三,再一次巩固遗传图解的写法。虽然历年高考真题要求考生写遗传图解的主要集中在浙江卷,但全国卷以及到其他省也有考查,比如2021年全国乙卷第32题,平时教学,就需要作为常规训练,但通过自己的课堂观察,发现能完整、规范写出遗传图解的同学很少。
1 前摄抑制因上一堂课(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侧重科学史分析,教学时,尽量还原当初摩尔根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但课后作业发现,部分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有误,答题时会出现AaBbXY、BbXX这类的写法。可能有三种原因,第一种,因为上一节课分析摩尔根实验时,把雌雄当做一对相对性状来看待,学生课堂也推导过,虽已经推翻了原来的假设,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最初的假设阶段。第二,学生刚刚接触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表示方法,会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表示方法混淆,因为以前没有补充过“把雌雄当做一对相对性状来看待”时,学生也会出现这类写法。第三,通过与部分学生沟通,学生是知道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要作为父本,就得通过加XY来区分,写成AaBbXY。同是一类错误的答案,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因此,需要对症下药,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今后可能还需要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心理学家对遗忘的原因提出过多种假说(可以参考《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比如,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同化说以及提取失败说等,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这里借用干扰说中的“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来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分析学生写错的可能原因,因为学生先学习了常染色体的写法(如,Aa),当再学习性染色体的写法(如,XAY)时,会受到常染色体的干扰,加之受到摩尔根当初实验假说的干扰,而写成了AaBbXY这一形式。
教学启示:第一,课堂上,学生难以做到时时刻刻都能全神贯注听讲,在课堂开始与课堂结束时,可能注意力最为集中,当然,有些同学的记忆是分散的,当集中精力听讲时,容易记住,松懈时可能很快遗忘。因此,重要的内容需要课前与课后多次训练或强调。第二,受前摄抑制干扰,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易混淆程度会增加,这也是为何部分同学高一高二基础不错,但高三成绩不一定理想的原因之一,因此,学习需要前后对比,需要归纳总结,需要通过作业了解易错知识,并在课堂上及时纠正来降低遗忘率。若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疑难知识积累过多,轻则两极分化,重则厌学甚至放弃学习。由此可见,“教学—作业—再教学”看似很常规、很平凡的工作,但这是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目前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教学评价之一。2 演绎推理2.1 家族系谱图以教材图为例子,第一,复习如何判断显隐性(必修二第一章已学),第二,如何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无论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教案后记怎么写,初学阶段,要学会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若系谱图实际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矛盾,即排除此类假设,不发生矛盾,则假设合理。
分析教材系谱图之后,用教材习题第2题作为巩固练习。接着把这道题的隐字改为“显”,其余不变,系谱图应该如何画?或者说什么样的系谱图只能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决定,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自己画图,随机抽几位同学到黑板展示。根据教学需要,老师还可以继续改编,也可以配套一些真题(如,2015年新课标Ⅱ第32题、2014年新课标Ⅱ第32题)加以巩固。
2.2 基因位置判断有关基因位置的判定,一般情况涉及常染色体、仅在x染色体、XY同源区三种,解答这一类实验设计题,常规有三种思路,第一种,假说演绎法。随机选择一种交配组合,根据题目提供的设问进行假设,只要选择的组合在不同的假设下能推出不同的结果,说明可以使用这类交配组合加以判定。第二种,答题模板。使用“同型隐异形显”、“正反交实验”这一类解题模板,可以节约一些时间。第三种,材料受限。若供选择的材料有限,可以通过继续杂交,利用子代作为新的实验选材。
教学启示:课堂练习时,可以把教材的习题作为母本,根据教材的习题,拓展类似题型,这样做的好处有,第一,课堂总以教材为主,学生不会脱离教材,讲解其他教辅资料的题目也只是教材习题的延伸与巩固,知道教材的重要性。第二,课堂不会因为教材、教辅、课件的频繁切换而让学生感到教学主线零乱,因此,所有教学都围绕教材开展,若需要补充知识,让学生补充在教材的空白处,教材可以作为学生最佳的笔记本。第四,初高中教材有衔接时,课件再现初中的教材(我校学生初中用的是苏教版)图片,说清楚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RY),此时,课后习题的判断题就容易理解,同时,可以提醒学生,常染色体也有参与性别的发育[1]。
3 修订缘由有关新教材的变化,人教社无论是在新教材培训、疑难解答以及教师用书的分析,都做了很多服务工作,但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内容需要老师们自己感悟。新教材色盲故事的素材变了,旧教材用的是道尔顿给母亲买袜子这个例子,蒙蒙查看了一些网络信息,有些认为这是亨利· 隆斯德尔(Henry Lonsdale)1874年写作的《道尔顿传》记载的,是否属实存在争议,因此,新教材替换了材料,用《有关色觉的离奇事实—附观察记录》这篇的论文内容作为证据,更客观真实。但无论道尔顿是何时第一次发现自己色觉的异常,都为他后来发表与色盲有关的论文奠定了基础,道尔顿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发现问题,努力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这一求真的科学精神都是值得每一位学生努力学习的。新教材删除了交叉遗传的概念,这让蒙蒙细语想起了曾经(2008年至2017年)在内质网互动平台讨论过的话题,标题是“到底什么是‘交叉遗传’”(已收录在《中学生物教学热点互动》一书),编者可能是考虑到大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容易产生歧义,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删除,命题时也不必为了交叉遗传的概念而烦恼。新教材系谱图中加了标注,显得更规范,把遗传图解的推导单独作为“思考讨论”而从正文中脱离出来,让正文与练习分开,删除旧教材拓展题中布里奇斯的实验,删除章末不必要的概念图,增加了基因定位的判断(38页拓展应用第2题)。再说说抗维生素D佝偻病,原本是打算查看显性杂合子不完全显性的发病机理,深入了解部分女性患者病轻的具体原因,但查阅资料才发现,原来佝偻病分类如此之多,以下截图大家可以参考。这些资料对教学也许没有什么帮助,但可以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启示:教材根据课标要求不断修订,让最终呈现在师生面前的新教材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方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理,教师的教学也应当随着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对教改的深入探讨,教法也才应当越来越优化,课堂效率也应当越来越高,但遗憾的是蒙蒙细语的课堂还很低效。研究教材的变化教案后记怎么写,除了关注知识的改变而规避陈旧的试题以外,我们更应该看到教材变化背后所隐藏的理念。在查阅教材变化的素材时,往往离不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过程,既能提升自己的文献检索能力,还可以通过文献的学习拓展了自己的专业视野,一举两得,但有时候也会因为自己需要的文献检索不到,心情也会感到很失落,恨不得身边就是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参考文献[1]刘祖洞.遗传学 [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7——133.[2]王青青,薛颖. 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简述[J]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20,8(3):277-281.附1:教学后记
附2:成长随笔
而咱们的071两栖舰航速20节追不上人家30的航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