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教案不是问题,关键是要什么样的教案?
■姚月林
日前,《中国教育报》推出了“教案,为什么爱你不容易?”的话题。微信上,引来不少老师的抱怨。“教案无用”已成为不少中小学教师的口头禅。背后的原因是,老师知道班级是怎么教的就够了,不需要“写”出来。而且,很少有人在“写”时阅读它。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教辅材料泛滥的今天,“写”教案似乎已经落伍了。
《现代汉语大辞典》对“教案”的解释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教案,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程序、考察、教材的组织等。” 一般来说,上课肯定有教案,虽然不用解释“娟”。试想一下,如果你正在准备一个研究班,你需要准备一个详细的案例吗?如果每个班级都被视为研究班会怎样?因此,这不是是否有教案的问题。关键是需要什么样的教案,以及如何准备教案。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什么要检查教师的教案?因为教育需要管理。既然课堂不能没有教案,当然检查。为什么手写教案很重要?因为有人从网上复制打印出来的,读起来不方便。笔迹虽然存在抄袭问题,但至少还得重来。可以看出,手写教案的检查是一种基于检查效率的方法,不是很准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能够维护诚信底线。估计这个法暂时还是有市场的。
因此,教师应该“编写”有用的教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需要手写的有用教案呢?笔者认为,对课程目标、课堂流程、重点难点、问题设计、一般问题、重点知识、参考文献、需要精确文字展示的内容进行提醒是有益的。写在那里准备。课堂就像写作,无论是否精心设计教师教案怎么写,结果都会大不相同。所谓诀窍,自然要仔细考虑课堂的各种要素和各种新情况。“负责”不仅规范严谨,而且自信高效。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自己的体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班级的质量只是一般,根据经验或按照文本进行教学是可以的。另外,教案的质量和“写”教案的时间是两个问题。如果你没有时间写,这并不意味着教案没有用。
什么样的教案“写”在那里没用?第一种是教师在有心理抗拒的情况下画上几句话来应对检查的那种教案。二是教条地、形式地“写”。每个案例都是完全相同的,为了更完整而贪婪。没有重点和难点,我要找到重点和难点。我想象了一个复杂的“阶段描述”,把教案写成了课堂记录。其次是不科学,别无选择。每节课都是一个“详”的案例教师教案怎么写,每一个“案例”都是一篇“完美”的文章,没有时间细细琢磨,数量和质量。教师和管理部门都对教案无用负责。
一般要求新教师写详细的计划书,尽量规范、详细;老教师用大纲写出简短的计划。在此基础上,作者所在学校鼓励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创新教案”。“创新教案”也是手写教案,但活页纸可以反复使用。如果教科书大体不变,则不必经过一轮重写。同时,改进教案检查方法,将课堂实际效果、课件等课程资源作为考核教师备课情况的重要依据,而不仅仅是纸质的手写教案。
我们提倡以终身教学为基础的职业成长规划。如果你立志终身教书,那么在你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就必须经过多轮规范、严谨的专业训练。认真详细地编写教案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计算机时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一个有效的、个性化的、可共享的“资源库”。“写作”教案既可以穿针引线,又可以增强记忆力。怎么可能被忽视?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应该适应和理解有组织的生活的一般方式。他们应该对一些“规则”抱有善意和合作的态度,他们不应该因为他们的高水平或不负责任而不必要或不愿意编写教案。它否定了编写教案的普遍意义和检查教案的必要性。
(作者为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