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莫尔斯发明了 [转载]论述类文本阅读之一

2018-02-04 16: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莫尔斯发明密码_贝尔和沃森发明了_莫尔斯发明了

论述类文章的考查重点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等。从设题来说,选择题主要集中在前两个方面,而问答题则主要考查后几个方面。要解答好此类试题,读懂文章是关键。而要读懂文章,理清结构,梳理好作者的思路尤为重要。

阅读时要带题入文。带着不同的阅读要求阅读。初读要圈点勾画,理出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再读要着眼整体,理清框架,做到纲举目张。

1.初读:做标记及眉批

(1)标记的内容有:标段落序号、标句子、标词语。

标句子是指标注中心句、关联句、过渡句(或段)。中心句所在的位置常常是在段首或段尾。关联句要重点关注因果句(具有概括作用)、转折句(有提示重心作用)和递进句(有明确层次作用)。过渡句(段)有承上启下或总结上文或揭示下文作用。

标词语重点标注关键词和虚词。关键词是指论述的中心话题或承载信息量较大的词汇。虚词要尤其关注副词、连词和指代词。比如表时间的“将、正在”;表范围的“一些、全、都”;表推测的“可能、大概、也许”;表各种句意关系的“因此、但是、假如、如果、而且”;表顺序的“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阅读的时候根据个人习惯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

(2)做眉批

读完一段就在旁边简单批注,大体上就是提炼出本段的中心议题,进而为理清全文思路做准备。

2.再读:

再读时要着眼全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为答题时尽快找准答题区间做准备。理清思路对论述时内容庞杂的文段意义尤其重大。先要找出作者的观点(即全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是什么;然后明确作者想要证明什么(或想阐明什么),他是怎样论证或阐明的,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什么方法;最后,明确文章的论点与论据之间是怎样联系的,有没有节外生枝,哪些地方是起连接作用或过渡作用的,是否每一段、每一句都能纳入到文章的整体论证中去。莫尔斯发明了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方法要注意消化、吸收、借鉴。

二、典型例题分析示例(注意其中的圈点勾画及提示性性话语)

创新与想象 王生平

1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此为阐述二者之间的区别)(12题-E项答案信息处)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划线部分为全文总观点句,阐明二者之间的联系)(12题-A、项答案信息处)(首段提出总观点――中心论点)

(此段首先提出分论点,后分别举三例证明分论点,得出结论,紧扣全文总观点。)

3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分论点二)(此亦12题-C项答案处)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1964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杨振宁文集》)(例证1)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年10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例证2)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例证3、4)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例证5)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分析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