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中学,学中教,自己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了解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智思考跟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思考,积极构建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让自己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怎么教,自己怎样学。教中学,学中教。因此,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与你们讨论:(1)、写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超过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要更加当的举措;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观念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机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变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仍然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常常有疏忽失误之处,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解读、梳理,并对其作深切的反省、探究和分析,使之作为未来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认知发展及感情交流的和睦,往往会由于一些偶发事件而形成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来,若不立即运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抱憾不已。
(4)、写师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都会有"创新的火花"在耀眼,教师必须充分肯定学员在教学上强调的一些新颖的看法,这样除了让学生的好办法、好策略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有一种赞赏和鼓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看法也有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建立,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堂思路,提高教学水准。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出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这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什么创新;知识点上有哪些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众多弊端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取舍,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抉择,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需要怎样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寻。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累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以上是笔者对教学反思的撰写一些观点,可能也有众多错误,希望老师们在课堂实践中指责指正。笔者也将按照自己的教学反思认知和探究深入进行修正。
课后反思的“七应”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堂(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取舍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解读、分析跟解构,才能产生自我反省的观念跟自我监控的素养,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建立教学艺术,以期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一应思考教学行为能否超过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建立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非常注意培养教师的科学能力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代教学要求脱离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率极快,只要具有获得知识的素养,就可以借助许多渠道获得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课堂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课堂过程的灵魂。
二要思考教学活动能否“沟通”和“合作”叶澜教授曾强调:“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产生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跟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学生相处、积极互动、共同演进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教师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互相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顺利的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产生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成为平等的一员在参加学习过程,进行灵魂的交谈与精神的融合。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已出现教学,那是唯有教学方式体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
三应思考能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材,历来被成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模式下,教材的首要功能也是成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发生,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跟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除了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变革中的一些改革模式却带有试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论断,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跟深化。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成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看法,使老师、教材和教师作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应思考教学过程能否存在着“内伤”要思考自己能否在故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雕刻细琢,教学方法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探讨热热闹闹,回答疑问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教师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能否富有实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感情、态度、价值的差异?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种“内伤”必须严肃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省、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五要反思教学过程中能否展现出“智慧的火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去历程、去感受、去体会、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除了要在教学上迅速将这种微妙之处散发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融合,并借此引起师生举行探讨,给教学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要运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能拓展学生的课堂思路,提高教学水准。将其记录下来,可以成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六应思考教学过程能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变化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教案中的教学反思怎么写,成功的教育者,必须依据学生的气质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气质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教案中的教学反思怎么写,无论是情景的营造还是内容的展现,无论是难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答,均须“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举办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营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教师的认知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七应思考教学过程能否存在“伪探究”有的探究性学习只体现在问题的探讨上,只要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能否合理,问题的价值是否有争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至于其它教师,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能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需要学会的技巧、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这种“神散形未散”的“伪探究”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别,甚至会丧失部分学生的独立审视、质疑、发言的权利。那么究竟解决了多少“疑难疾病”?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加、体验了学习的幸福、获得心智的发展呢?反思教育教学实践? 1.反思的涵义?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学生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探讨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动、决策或者因而形成的结果进行探讨跟预测。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解构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景的素养。从某些意义上说,教师的思考能力决定着它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跟在工作中加强研究的素养。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跟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跟创造性地思考它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它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它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因此,“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专家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单地强调了学生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强调,没有反思的心得是愚蠢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常识,教师如果只是满足于取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探讨,其演进将大受限制。?反思教育教学实践除了要求学生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判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规定学生利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觉得反思性教育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思考”;二是“实践中思考”;三是“为实践思考”。“对实践的思考”是指反思发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之后,“实践中思考”指的是反省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思考”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思考”与“实践中思考”的目的,最终是应产生超前性反思的良好习惯。?2.反思的方法?概括国内外有关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强调一个教师思考的框架:(1)发现问题。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小学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搜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式包含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通过于录音、录象档案资料等等。教研组、平行班同学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氛围,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2)分析问题。教师预测所搜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教师以批评的目光审视自己的观念、行为,包括自己的信仰、价值观、态度、情感跟科技手段等,以产生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这里,教师可以运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难题的理解,也可以借助合作的方法(相互观察和预测)来进行。
(3)确立假设。明确问题之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借助请教专家、同事,或借助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方式)搜寻与当前问题相同或相关的信息,以确立解决难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求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造成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4)验证假设。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行解决难题的细则。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遭遇新的难题、新的经验,当这些行动过程继续被观察和预测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循环。?3.反思的方法?教师必须怎样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思考呢?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证实,以下几种反思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1)课后备课。课后,教师依据教学中所取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更改和建立教案,明确课堂教学优化的方向跟机制,同时让有益的心得及时给与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教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心得,并与教研组成员一同探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与特点。另外,教师也能在开会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看法,并具体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详细展现、存在的弊端以及借助反思后得出的缓解方法等。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建立教育教学的优化计划造就了良好的条件。对新教师而言,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学习自我反思,例如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看完录制的讲座情况后写下自己的见解,指出优点及能优化之处,并强调改进计划。指导学生必须在相应的练习过程中培养新学生的反思和研究的习惯。
(3)课堂观摩。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互相研讨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叙述它们所观察到的情境,并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预测,最终产生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参加研讨的学生把研讨的方案带回各自的教学或大学,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
(4)专家会诊。请专业研究员工、教研室领导定期、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学理念、设计跟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借助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
(5)行动研究。为弄清学校中所见到的弊端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教师和校外专业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跟研究。它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从而构建普遍定律的“科学探究”或以此塑造教育梦想的“哲学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化。行动研究除了在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在整个学校学生集体中产生一种调查跟反思探究的良好氛围。?总之,通过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动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考量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根据的观念,并切实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缓解所遭受的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教师将逐步发展作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你们没注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