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学的方案,不是备课的一个失败
备课时,有很多同志的一篇讲读课本讲义写到七八页,有的并且提到十几页,真的有那么多的东西能写吗?恐怕只是该写的写了,不该写的也写了,也许她们觉得教案越具体越好,大到课文重点、难点的全面探讨,小到自己上课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历历在目,一个都不能少。这些同志的此类做法果真能超过预期的效果吗?写了十几页的课件,结果开会时,几个问题尚未把全部的内容囊括了,接下来不知该说哪个;有的则是力争2个课时该完成的,3个课时还认为紧张。这不能不说是备课的一个失败。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对课文认识得不够透彻,还没有抓住重点,更不要对说教学目的的理解跟设计啦,他们这样胡子、眉毛一起抓的做法,得到费力不讨好的结果只是不足为怪的。 教案是课堂的方案,更准确地说是学生开会时大概思路的一个行动指南,而不是自己所有的心中所想。因此,教案不应过于具体,只要可围绕教学目的跟教学重点,设计好几个探讨的弊端,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就能,不必样样都详。如备教案时,像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等则完全可以使教师从书上找出或教授一点即可(重点的写一点),万不能像写文学史一样来写他们。另外,写教案时,关键的几个问题设计好了,至于如何探讨的过程,以及自己对它的理解,只写个一般就能。
因为我们记上的东西虽然未定了位,而学生的认知却是多变的。为了教会学生,以定位来适应运动多变是不行的,可行的唯有变换视角,变换不同的表述,否则,一个问题追求唯一标准的答案,很可能要耽误很多时间,而且限制了学生的认知。 二、系统 系统是指每一节教案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练习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因为从一本书来看,它是整本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从一个单元来看,它既是一个单元的一个部分,正是这一节节的教案构成一个个单元,再构成整本书的教学平台的,因而,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把每一节的教案都放到它正确的位置。 例如,初中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八课备课时,心里首先应想到本册书主要学习的是议论文,再次应知道该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学习强调学习议论文的方式,然后再看第八课引入的是哪个方法强调论点的,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设计学生能否识别和利用这些强调论点的方式,这就超过了本课规定的主要教学目的,且为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做了铺垫。在大的课堂目的的指引下教师教案怎么写,学生的探讨都会围绕着课文提出论据的方法转。在讲完这一单元后,再来一个知识性的小结,就会让学生看到原本常见的强调论点的方法有这几种呀! 当然把实用列为写好教案的一个大难题来说,主要是要求老师知己知学生教师教案怎么写,同时也可以说是主要针对这些应付性的教案来说的。
什么是应付性的教案呢?书写不认真,照抄照搬他人的教案,说话不切实际。这三点说成是应付性教案的特点,我觉得是再具体不过了。特别是有的同志备课时较严肃,翻阅了不少的课外资料或特级校长的教案,按说,借鉴别人的长处也未免不可,可他想,自己再写得好也比不上人家特级教师的呀,于是把别人的教案往自己教案本上一抄,认为这算一大成功。但他仍没想过人家设计的东西,怎能适合自己的学生呢?上课时碰一鼻子灰我想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