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如何写模板
教材分析怎样写1.如何写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含对教材地位的介绍、对教材内容的剖析和对教材作用的剖析三个部分。
1.对教材地位的介绍 教材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地位跟作用的介绍,这应根据教学大纲所条例的教学方法跟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制度跟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预测教材内容特征,确定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 2.对教材内容的剖析 指在确立教材地位以后,具体探讨教材的内容,包括读本的常识结构模式(能精确精练地写成教材的常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跟要求、教材的特征、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确认课时安排。
3.对教材作用的剖析 指在确立地位跟主要内容后来,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跟主要内容,通过预测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扩展资料 整套课本的课堂目标,是根据三个维度设置的:知识跟能力,过程和技巧,情感、态度跟价值观。
本册丛书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素养,阅读议论文的素质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一)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抽象作品跟虚构作品,了解诗词、小说等哲学风格。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涵义,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观念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判;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品味作品中充满表现力的语言。
(二)议论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借助自己的探讨,作出判定。 (三)文言文 1.能通过译文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累积、感悟和利用中,提高自己的赏析品位和审美情趣。
2.如何写教材分析
《鲸》教材分析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鲸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一种动物,因为形体像鱼,人们管它叫鲸鱼。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读后感,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征、种类跟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热情。
课文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开头介绍鲸是特大特重的动物。接着以通俗的语言介绍鲸的演化进化过程,说明鲸是哺乳动物。最后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本文在表达上采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表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征作了通俗的表明。
选编本文的动机是让学生认识鲸的一些常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教师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知道课文介绍的鲸的常识,体会所采用的多种说明方式。鲸的演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选做题第1题,主要是培养教师形象思维的素养,使教师可把形象的语言转换为准确的形象,增强了表明的形象性。选做题第2题鲸的自述,其动机是借助英语交流,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跟热爱科学的兴趣。并把学到的表明原则,运用于口语交际的实践。
3.【小学拼音教案老师让写教案
īūǖ(小学拼音教案)(教师中心稿) 作者:不详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抽读字母卡片。
2、听写a o e 。 3、说说这三个字母叫什么。
二、引出新授内容 1、指导看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画了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2、教学语境歌,出示: 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他驮,鱼儿见了乐呵呵。 三、教学īūǖ读音跟写法 1、教学ī。
(1) 读音。出示蚂蚁图,告诉学生,蚂蚁的“蚁”变成第一声就是ī的读音。
教师范读三遍。然后讲述发音方式。
教学顺口溜 :牙齿对齐īīī。学生部分读、开火车读。
(2) ī的书写。看笔顺图,说说先写哪些教案教材分析怎么写,再写什么。
教师范写一遍,学生跟着书空。 (3) 在书上描红两遍。
2、教学ū。 教学方法同上。
读音与“乌龟”的“乌”相似。 顺口溜:嘴巴突出ūūū。
3、教学ǖ。 教学方法同上。
读音与“小鱼”的“鱼”相似,把第二声变成第一声。 顺口溜:嘴巴翘起ǖǖǖ。
四、巩固练习 1、告诉学生īūǖ也是单韵母。 2、看口型,拿卡片。
拿对了,齐读三遍。 五、作业 抄写īūǖ各一行。
第二课时、一、复习 指读卡片:a o e īūǖ. 二、教学īūǖ的四声。 1、教学ī的四声。
(1) 讲述书写规则:ī加声调时应省写一点。 (2) 出示ī的四声。
(3) 教师领读: 第一声:yi 衣服。 第二声:yi 阿姨。
第三声:yi 椅子。 第四声:yi 注意。
(4) 指名读ī的四声 2、教学ū的四声。 (1) 教师在四线格上写ū的四声,指出ū的中格,声调符号写在上格。
(2) 指名读ū的四声。 (3) 引导用ū的四声组词。
3、教学ǖ的四声。 (1) 范写ǖ的四声。
(2) 学生自由练读。 (3) 指名试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错的音。
(4) 引导用ǖ的四声组词。 (5) 开火车读ǖ的四声。
三、比较单韵母的不同形体。 1、出示:a—o,然后指名读。
2、指名说说a 和o形体有哪些不同。 3、齐读,体会形体的不同。
4、其余几组方法同样。 四、比较带调韵母的发音。
1、出示:ā-ǎ、í-ǐ、ú-ǔ。 (1) 指名读。
(2) 说说横线两边的单韵母发音有哪些不同。 (3) 齐读。
ā-ǎ、í-ǐ、ú-ǔ 2、出示:ó-ò é-è ǘ-ǜ。 (1) 指名读。
(2) 说说横线两侧的单韵母分别如何读。 (3) 齐读ó-ò é-è ǘ-ǜ。
五、作业、练读课本。 希望可帮你帮助 谢谢。
4.幼儿园教材分析如何写
一、熟读《纲要》,明确方向(教材分析的前提)1.健康领域2.社会领域3.语言领域4.科学领域5.艺术领域推荐书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纲要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撰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根据。
它具体要求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因此,在探讨教材时要以纲要为根据,以纲要的规定为目的。
认真研读纲要是恰当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跟首要的方法。二、认真研读,把握特点(一)教材分析的含义教材分析仍然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它是学生的课程设计、课程的组织与推进的基础,是教学目标的谋求、教育目的的达成的前提跟关键。 教材分析的过程无法充分展现学生的课堂能力跟老师个体创造性的劳动;是学生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跟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升教学品质,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都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不是就事论事的狭义的对教材内容的剖析,而是置于儿童发展跟大学社会背景下的整体分析,这样才可以掌握教学设计的逻辑与方向。教材分析是以幼儿发展为立足点和归宿,强调以幼儿经验为出发点,遵循幼儿的思维规律,帮助幼儿有效有意义地构建经验。
所以在分析教材时,幼儿的年龄特点跟学习特性是教材分析的一个重点。(二)教材分析的方法1.通读课本整合内容抄录教材,对课本的编写意图跟特征,知识结构、体系、深广度,地位作用、文字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整体了解。
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机制跟知识制度,才能弄清教材要推动的目标。如何具体掌握教材,一是应具体掌握教材的观念内容。
知道这篇教材写的是什么,表达什么样的观念跟感情,对表现课文中心的重点词、句、段要有深刻的理解。二是应具体掌握教材的表达特征。
三是应具体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熟悉了课本的体系结构和目标定位,在教学设计时,才可能把推动同一目标或相似目标的内容进行融合、组织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前后照应、反复渗透。
2.分析内容设计教学教材分析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择合适自己幼儿园、自己学校儿童的课堂,是为了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所以,教材分析一定要放在自己幼儿园实际情境下,以本班幼儿现有经验为出发点,结合教材的构架、体系、内容、特点等,对帮助儿童学习,促进幼儿智力、情感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来融合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需要从下面五个方面展开:教学环境预测、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推行、课程的评判。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一)了解目前主要使用教材的特征当前幼儿园教材版本的多元化,很多幼儿园往往是多种方案同时并存,并按照自身教育条件、特色或其它详细状况而有所侧重。
纵观某些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以及教材文本的状况,可以看出现在课程编制的主导性原则,课程编排及教材制度架构的基本特征。1.目前幼儿园课程编制的主导方法:“领域”与“主题”的辨证结合《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相对界定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领域”是确认儿童发展经验或教育内容的不同范围或组件的一种课程概念。它在必定程度上又表现了对学科的整合或统整,又从根本上考虑到了不同学科的特殊性。
如在科学领域中融入动物学、植物学、数学等,在戏剧领域中整合美术、音乐等。根据不同“领域”来界定不同的教育内容,而每一相对独立的“领域”内部所涉及的学科模式既顺应着由简渐繁、由浅入深、由大致到逐步完善的逻辑方法,从而体现了学习心得的横向层次性和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形成所谓由主干到分支的“知识树”。
“主题”则是对相互紧密关联的一系列活动或经验的概括,是“一种围绕某个中心产生的一种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并经常以幼儿的生活主题为主要表现形式。“主题”作为一种活动组织跟课程融合的有效方式,是摆脱传统分科课程或学科教学中更加严格的学科边界的基本思路之一。
一个“主题”可以纵向关涉或辐射至多个学科或领域的常识与心得,并同幼儿的整体感知和理性体验的心灵特点相呼应。如“金色的春天”这一主题就可以涉及到有关天气变化的科学知识(科学领域)、粘贴“枫叶”的手工艺术(艺术领域)、预防便秘感冒的健康指导(健康领域)、感受春节节日气氛的社会教育(社会领域)等。
然而,当前很多主题活动在举行时,除却受季节时令变化或者儿童生活范围等原因的制约而表现出一定的自然顺序外,其原本在常识经验跟学科逻辑上并未体现出应有的层次性和渐进性,以至于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育中会重复发生同样的“主题”(如幼儿园各学校还会有“快快乐乐过‘六一”’的主题)。因此,在必定意义上,仅以“主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只是完成了不同学科知识或领域经验之间的纵向联系,不利于让幼儿获得逻辑化的心得和进行系统化的常识学习。
为此,依据“主题”组织或编制的课程需要关注各学科或领域知识的内在逻辑性。
5.教材分析如何写
对计算教学的一些探讨 刚才秦颖老师就几何教学的相关内容谈了一些观点, 接着我想就计算的有关 内容阐述自己的教学体会。
这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 ,这部分内容 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式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至两位数。 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增添了横式的课堂, 我觉得教材编排 的动机是使学生将新知识转换为未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难题,让学生感受“转化” 的观念, 通过亲自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让学员在解决新知识的之后 尝试用所学的旧知识进行解决。
如 13 * 12 = 13 * 10 + 13 * 2 = 130 + 26 = 156 ; 将因数 12 分拆成 10 与 2 的跟。 13 * 12 = 10 * 12+3 * 12 = 120 + 36 = 156 ;将因数 13 分拆成 10 与 3 的跟。
13 * 12 = 13 * 2 * 6 = 26 * 6 = 156 ;将因数 12 分拆成 2 与 6 的积。 这样编排, 让学生开阔了想法, 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缓解问题, 这是新教 材比旧教材优越的地方。
但是即使过分地去指出横式计算就没有必要了。 横式计算如果作为学生理解 竖式计算的一个过程, 作为学生加深算理的理解, 这方面是很高的, 但是学生真 正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 还是觉得竖式计算更实用。
所以在处理这部分教材 时,我是这种进行教学的。 与旧教材中的图形相结合。
首先情境引入: 教科书在撰写时提供帮了学员的学习材料是它们在自己的生 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是它们熟悉的、喜欢的、愿意接受的,同时这 些材料也带有合适的数学内容、体现一定的数学价值。 教师的任务是结合学生的 实际, 把教科书中的学习材料以适合的、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对 学习材料感兴趣、想学习、愿探究。
都是高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