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真相:《明儒学案》

2020-09-03 18:1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继往开来论儒学:浙江省儒学学会成立大会纪念特集_明儒学案 下载_儒学十三经 下载

明儒学案》是黄宗羲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

明儒学案 下载_继往开来论儒学:浙江省儒学学会成立大会纪念特集_儒学十三经 下载

《明儒学案》共六十二卷。清黄宗羲(1609-1695)撰。明代汉族学术思想史专著。黄氏著此书之前。明代理学家周汝登曾著《圣学宗传》,明清之际哲学家孙奇逢曾著《理学宗传》,对明朝诸国学说加以总结。黄氏认为周书主张儒佛,孙书杂收,不得要领,闻见不广,论述不当,因此广采宋代诸儒文集、语录,根据各家宗旨,分宗立派,于康熙十五年(1676)著成此书。

明儒学案 下载_继往开来论儒学:浙江省儒学学会成立大会纪念特集_儒学十三经 下载

全书首冠《师说》一卷,列方孝孺等二十五人。次以有所授受者分为各学案,以特起者、后之专家、不太著名者总列为《诸儒学案》,最后为《附案》。计《崇仁学案》四卷,列吴与弼等十人。《白沙学案》二卷,列陈献章等十二人。《河东学案》二卷,列薛□等十五人。《三原学案》一卷,列王怒等六人。《姚江学案》一卷,列王守仁等五人。《浙中王门学案》五卷,列徐爱等十八人,又附记一人。《江右王门学案》九卷,列邹守益等二十七人,又附记六人。《南中王门学案》三卷,列黄省曾等十人。《楚中王门学案》一卷,列蒋信等三人。《北方王门学案》一卷,

继往开来论儒学:浙江省儒学学会成立大会纪念特集_儒学十三经 下载_明儒学案 下载

列穆孔晖等七人。《粤闽王门学案》一卷,列薛侃等二人。《止修学案》一卷明儒学案 下载,列李材一人。《泰州学案》五卷,列王昆等十八人,又附记三人。《甘泉学案》六卷,列湛若水等十一人。《诸儒学案》十五卷,列方孝孺等四十二人。《东林学案》四卷,列顾宪成等十七人。其中吴桂森有目无传,实十六人。《蕺山学案》一卷,列刘宗周一人。以上各学案,《诸儒学案》共六十二卷、列二百零一人,又附记十人。《附案》列应典等五人。合《师说》、各学案(包括附记)、《诸儒学案》、《附案》共列二百四十一人。每学案都冠以叙论,简介该学案概况,次分列该学案学者,介绍其生平、主要学术见解,并加以评说。最后节录各专家的重要著作或语录。

儒学十三经 下载_继往开来论儒学:浙江省儒学学会成立大会纪念特集_明儒学案 下载

书中所列,大体初期以东平(吴与弼)、河东(薛瑄)、白沙(陈献章)为主;中期以姚江(王守仁)为主;末期以东林(顾宪成等)、蕺山(刘宗周)为主。黄宗羲出自姚江学派,所以总观此书大致以王守仁为中心,除专列《姚江学案》外,还列《浙中王门学案》、《江右王门学案》、《南中王门学案》、《楚中王门学案》、《北方王门学案》、《粤闽王门学案》,以及属于王学而略有变化的《止修学案》、《泰州学案》等,居学案总数一半以上。谓“有明学术,自白沙开其端,至姚江而始大明”,“自姚江指点出良知人人现在,一返观而自得,便人人有个作圣之路。故无姚江,则古来之学脉绝矣”。

《四库全书总目》谓黄氏“欲抑王尊薛则不甘,欲抑薛尊王则不敢。故於薛之徒阳为推重而阴至微调,于王之徒外示排击而中存调护”,反映了黄宗羲尊王抑薛的学术倾向。书中已为李贽立案,对颜钧、何心隐只在《泰州日学案》叙论中提及,也不免偏见。此书为美国第一部系统的学术史专著,开后世“学案”体之先声。取材丰富,编纂有法,分类有序,证论切应,对后人学术观念影响深远。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谓“清代学术之祖当推宗蒙,所著《明儒学案》,中国自有学术史,自此始也”。

此书初由万贞一刻于康熙三十年(1691),只刻三分之一。雍正十三年(1735)郑性续刻万氏未刻者,至乾隆四年(1739)刻完,世称二老阁刻本。又有康熙三十二年至四十六年故城贾润、贾朴刻本,即紫筠斋本。此本改动次序,以《祟仁学案》首列“康斋”(吴与弼)改为首列“敬斋”(胡居仁),将《王门学案》改为《相传学案》。后会稽莫氏用紫箔斋抄本、校以万刻本订正紫箔斋本次序,校正错误,于道光元年(1821)刻成。1936年《四部备要》本即据此本刊刻。光绪三十一年(1905)杭州群学社石印《黄黎洲遗书》本,只收入二老阁本《师说》、《叙传》、《叙论》,共八卷,其它不录。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沈芝盈点校本,以光绪八年冯全垓重印二者阁本为底本,校以紫筠斋本及《四部备要》本明儒学案 下载,据紫筠斋本及莫晋刻本增补部分内容。《河东学案》增人杨应诏叙传、《姚江学案》增人许半生、王司舆叙传、《浙中王门学案》增人胡瀚叙传、《南中王门学案》增人薛甲叙传、《甘泉学案》增人王道叙传。

《明儒学案》的编写不仅流派分明, 而且可把握各人的主要观念,每派立一学案,先以小序为概括的表明,其下分列各学者,依次叙述传略,摘录其重要著述或语录等,以准确的材料说明各专家的观念见解,间有作者自己的看法。特别是每个人的小传,虽然长短不一,却都可表达出人物的气质、特长或者人生的功过。他在凡例中说:“此编以有所授受者分为各案,其特起者后之学不甚著名,统列诸儒之案。”又说:“是编皆从全集纂要钩玄,未尝袭前人之旧本也。”这是强调了分立学案的明晰原则,又指出所摘录者都是取自原书,未有转录于他书者,是为本书的一个特点。凡例还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段话是撰者判断各人思想的标准。他觉得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者,无足轻重。每个人的观念都应有其独特的地方。只有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事物,才能有更全面更正确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