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五单元 祭十二郎文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祭十二郎文》 第一课时 课型:新课 备课人: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熟读课文,都准字音。教学重点:熟读课文,都准字音。教学难点:概括课文内容。疑难预设:理解文章内容。模式与技巧:理解法,探究式。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 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更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内心里流淌出来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煽情散文,成了悼词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本时要找出描述作者亲情的句子,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寄寓感情。二、 背景介绍 学生回想先前学过的韩愈作品,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教师大屏幕显示作者介绍,学生看大屏幕,笔记重点。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知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哲学方面影响巨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古代先秦的优秀文学特色祭十二郎文优秀ppt教案下载,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应有充实内容,学习文言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知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哲学传统或受其显著的妨碍,在各自的文学创作中获得辉煌创造。
三、 初读课本,整体认知。教师范读课本,学生拿出笔,记录字音和句式。学生自由朗读短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读课本,教师口头提问,全班轮读,读的准确、流利的加分。四、 注意以下划线字的发音。 教师口头问答,学生提问,加分。闻汝丧(sàng)之七日 所怙(hù) 兄殁(mò)南方 省(xǐng)坟墓 归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 佐戎(róng)徐州 孰谓汝遽(jù)去吾 万乘(shèng)之公相 殒(yǔn)其生 窆(biǎn)不临其穴 尚飨(xiǎng)板书重点字音。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课题《祭十二郎文》 课型 新课 备课人:教学目标:1.熟读课本,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2. 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素质。疑难预设:理解文章第一段。模式与技巧:理解法,探究式。教学步骤:诵读、感悟 一、祭文的开头文字有哪些特征,根据本文开头,总结。交代写祭文的时间、情况及致祭的对象。二、引导学员饱含情感地分段朗读。在读的过程中,逐段理清文章的策略,揣摩文意,重点体会抒写感情的语句。学生再读课本,给文章划分层次。小组交流答案,每组派代表黑板写答案,答对的组加分。教师明确答案。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一人之间的深挚情谊。先从身世跟家世的不幸,写童年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苦闷无穷,抱憾终身。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恸,再详叙死因跟死期。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孀的吊慰,交代葬于及教养遗孤等事。 三、文章的线索是哪个?(学生提问祭十二郎文优秀ppt教案下载,教师板书)生离之情 死别之情 痛悼之情四、这篇祭文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文章反复述说自己对十二郎的想念与胞弟之间生离死别的悲恸。于萦纡中见吟咏,于呜咽处见沉痛,话语从肺腑流出。(学生找到语句)作业:学生总结重点字词,整理在笔记上。 第三课时 课题《祭十二郎文》 课型 新课 备课人: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第二段。 2. 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方式。疑难预设:掌握重点实词和动词。模式与技巧:理解法,探究式。教学流程:诵读、赏析 (一)诵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二、三段),讨论。 1.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应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旧事? 叙事是煽情的基础。
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之切,于抒情中,亦可见作者真情。 2.在这两段的表述之中,你以为很动人的细节是何处? 允许自由答问。(二)诵读课文第二部分(第四至第九段),体会行文中的跌宕变化。学生朗读短文后探讨问题: 1.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 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吊十二郎之死)密切相关,穿插其中,又产生行文的跌宕。第4段写自己的未老先衰之像,意在为下文蓄势,也就是用自己之将死而却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特别可哀。“少者殁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这不合情理,故最令人无法接受。第6、7段又言己之衰、子孙之弱,不仅写出十二郎辞世后家境的悲凉,也很突现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其痛苦、痛不欲生之情。) 2.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需要反反复复的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第8.9段),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而梦?反复诵读第5段,体会 “邪”“乎”“也”“矣”等词语在传情达意中的功用。 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体现对十二郎忆念之深。第5段中,写自己惊闻噩耗后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慌乱心态,突出了哥哥之死在作者眼中造成的五雷轰顶般的猛烈震荡,以及确信死讯后五内俱焚般的巨大悲恸。
这一段中,先连用三个“邪”字,紧接着是三个“乎”字,三个“也”字跟五个“矣”字,这样连接不断的使用语气词,恰如古人所评:“句句用助辞”而“反复出没”,“如怒涛惊湍,变化不测”,既提高了节奏感,也让表达的情感十分强烈,更可吸引人心。学生反思后回答,教师询问,总结。作业:学生整理笔记,翻译课文一二段。 第四课时 课题《祭十二郎文》 课型 新课 备课人: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第三四段。 2. 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课文的语言方式。疑难预设:掌握重点实词和动词。模式与技巧:理解法,探究式。教学流程:学生朗读短文第三部分。诵读课文第三部分的第十一自然段,分析这个句子的语言传统及所抒发的感情。 在这一段中,从开头到“‘彼苍者天’,‘曷其有极”’一句止,声调刺耳,一气贯注,一句紧接一句,一字紧接一字,中间无法断掉,简直就是顿足捶胸,呼天抢地,悲痛之情发展至最高点。而后的“自今以前”至段末诸句,是一段虽然感伤但仍较为平静的倾诉,这样张弛交替、徐疾错落的情感变化,是完全与生活真实吻合的。 学生探讨本文的戏剧传统。小组探讨完成。教师鼓励明确答案。艺术赏析 作者把抒情与写景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跟生活琐事,反复述说他对亡侄的无限悲伤之情。
同时,也充满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浮沉的一生感慨。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2.感情细腻,催人泪下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赞美死者,而在于宣泄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怀想。3.边诉边泣的语言方式 板书设计 家庭身世 想法打算 生离死死别的悲(叙事) (抒情)作业:学生试整理文章结构。第五课时 课题《祭十二郎文》 课型 新课 备课人:教学目标:1.学生整体认知课文。2.让教师找出描述作者亲情的句子,进而探讨作者抒情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疑难预设:体会情感。模式与技巧:理解法,探究式。学生朗读短文,大屏幕显示重点字词。重点实词 衔(含着)哀致(表达)诚 掇汝而就(就职上任) 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 不克(能够)蒙其泽 吊(抚慰)之孤 吾实为之,其既何尤(怨恨) 活用 成家以致汝(使动,使家成,使汝来) 业其家(业,名词用如短语,继承……的事业) 长吾女及汝女(养育,使……成长,可视为让动) 重要虚词 其: 其可久存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选择的连词) 其无知,悲不几时(表假设的连词) 乎:(助词,表问题或反问语气,反问语气见“其”的例句) 矣:其信然矣(判断语气,语气较重)学生提问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加分。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笔记。重点内容学生实记,教师口头回答,加分。整体认知: 这篇祭文是如何把叙事和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学生探讨后回答,教师明确答案。总的来说,这篇长诗抒发生离死别之情,深沉隽永,悲哀凄楚,婉转曲折。这得力于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事显情,融情于事,叙述平常琐事毫不觉得乏味单调,只觉一片哀情出自肺腑,读来催人泪下,这是间接抒情。作者感情不断积蓄,到高潮时,则直接抒情,感情的潮水喷涌而出,令人感动。作业布置:学生整理重点实词词类,特殊用法。 - 7 -
还有空在这对大陆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