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程论文
导读:本文是一篇学生课程论文范文,可成为选题参考。
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
王书田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计算机教研室,海南 海口 570105)
摘要:根据远程开放教育传统,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性质跟课堂对象预测, 从课程课堂策略、教学环节、教学方案跟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TP 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10)02-0128-04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公共课.开放教育的特质是以教师个别化学习为主、以老师培训为辅,学生个别化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实现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过渡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师生为中心的转变.为突显开放教育传统,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方式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需适当压缩面授课学时,增加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自学的时间.学生在校长指导下,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利用大学提供的文字课本、CAI课件、网络等课堂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培训、网络教学(包括网上讨论、网上答疑和电子信箱)、论文范文电话等课堂方法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为配合新型教学方法,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构建跟实践.
一课程概况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教师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能够适应将来计算机使用规定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的.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跟基本操作技能,并兼具实用工具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为学员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程课堂目标是培养教师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跟生活所需要具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具备在网上获得信息和交流的素养, 具有熟练地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本课程为模块化结构设计,总共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开放教育本科学员通常为儿童,来自各行各业,在年纪、生活阅历、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变化巨大,入学前的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针对儿童学校教师来说,学习计算机目的不是为了把握高深的计算机理论常识,而是把计算机成为其专业的辅助软件来使用.其次,他们考虑问题非常周全,对事物的存在可做出较为合理的价值判断,对学习成本可知道地据说,追求学习效率,希望用最少时间获得最好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思路上,应“精讲多练”,增加上机时间,以加强动手能力为主.在教学设计上,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跟学习时间,要具备较强能操作性.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实验仪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实现抽象内容形象化,进行互动式教学;老师在讲解要点的同时,要切实引导学员上机实际操作,让学员自己多思考、多训练,学会解决难题的方式跟方法,培养学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缓解问题的素养,激发师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任务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要无法知道当今计算机平台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式,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网络使用、多媒体等工具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常识.教与学重点与立脚点必须放到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上.
本课程课堂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实践环节是本课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解”表示看过演示或感受过功能性的操作过程;“理解”表示无法进行操作但不够熟练;“掌握”是指无法熟练运用和操作.
四教学媒体配置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采用论文范文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2003年12月第一版的文字课本《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操作系统》《计算机应用基础——Word 2003文字处理系统》《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 2003电子表格系统》.
(二) CAI光盘
文字教材中附有CAI学习光盘,较具体介绍了基本理论跟详细操作方法.并配套《自我测评系统》.学生需要完全把握课程中所涵盖的操作方法和知道基本原理.
(三)录像教材和视频点播
本课程配有录像教材(论文范文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对文字教材内容的补充跟诠释,帮助教师理解文字课本,已经融合进入了海南电大在线系统,可供学员自由点播.平台中还有很多录像制成的IP课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件的“视频教学”进入学习.
五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五个别:
六教学活动设计
(一)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学生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必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学生跟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阐释方法而获取[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要求学生由内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常识的宣扬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学生则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教师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作为教师主动构建意义的对象;各种媒体可以拿来创设情境、进行协同学习跟会话交流,即成为教师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究的思维工具.
(二)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课堂中,教师创设真实的课堂环境,把教学内容巧妙隐含在每个学习任务之中,指导学员在密切联络学习、生活跟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自主解决难题,从而构建知识、获得技能跟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构建问题来鼓励跟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跟意图,不断激励学生前进,并培育学生创新观念、创新素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使教师通过感受学会怎样看到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求缓解问题的方式.该教学法将教授者、学习者和教学环境两者融为一体,给学习者构建了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氛围,很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类实践应用型课程的课堂.
(三)教学环节
1.集中教学(24学时)
本课程集中教学性教学环节安排8次,24课时,学生上机实验时间不得少于2/3,即学生上机操作不超过16学时.集中教学在多媒体计算机机房进行,通过周密设计的任务案例研讨、演示操作过程来消除重难点知识,注重实际操作,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上讲练结合,演示讲解利用手机投影仪或多媒体控制工具进行.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学生跟随进行操作;或者使学生轮流上台操作,其他学员研讨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理解素养和预测解决难题能力.以学生自主操作为主,讲练有机结合,让学员在操作中强调问题,在操作中解决难题.
2.自主学习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构建新旧知识的涵义关系.一种精心设计的课堂策略促使着学习者更切实地在新旧知识之间形成连接[2].由于本门课程强调操作技能的把握,所以规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多达35学时.
为帮助学员熟悉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要求,提高教学品质跟学员学习效率,本课程共安排了13讲的视频资源.学生能进入省电大在线平台点播.不能参加集中教学的师生要自主安排时间收看.
3.网上教学活动
包括网上解答、辅导和探讨等,安排在每位模块学习结束的次日晚上进行.教师在线答疑,包括运用论文范文进行远程培训、BBS讨论等.
(四)一体化教学活动设计
七教学评价
本课程课堂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真正学会使用计算机这个重要的现代软件, 远程开放课堂是老师组织跟鼓励教师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 无论是老师的教而是教师的学最后都要在学生那里受到表现, 因此, 我们觉得应把教学过程跟教学效果评价结合上去.
由于自测系统中的检测界面、题目类别和答题方式与考试系统比较近似,因此,为了推动学生熟练掌握自测系统的使用,我们将自测系统与形成性考核直接挂钩.每个模块学习结束,用《自我测评软件》进行实时检测,当场记录学生的评分名次.学生可以反复训练测试软件(至少3次),取最高分做为该模块的最终得分.
学生需要参与三个模块(WindowsXP,Word2003,Excel2003)的综合测试.我们取三个模块的平均分作为教师形成性考核成绩.对于不能到校参加面授的教师,要求其需要自我完成每个组件的检测,将评分界面截屏保存在WORD文档中,并发送至教师的电子邮件.否则形考成绩按0分处理.
终结性考核是对教与学的全面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课堂环节.本课程考试由论文范文电大命题,考核方法为无纸化上机考试.考试试题全部为操作题,WindowsXP、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每个模块各有五道操作题,共15个操作题,满分100分,由计算机自动评分.评分后产生加密的数据文件直接导出教务系统.
八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安排上,按照“任务驱动+学生实践+师生共同总结”模式;在时间安排上,辅导与实践的比例为1:2,课程学习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得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课程实践环节的课堂得以较好落实.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效果很好.
本一体化教学设计自2007年春季开始,在我校开放教育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中实施.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明,2007年春季起,本课程无纸化考试成绩(上机原始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80分以上)均有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佚名.构建主义-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9065.htm.
[2]Gary R. Morrison,Steven M.Ross.设计有效教学(第四版)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扔股市是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