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判准的疑惑:第八届世锦赛半决赛天大vs华中科大,为什么
36 人赞同了该回答
私以为这场比赛华科是可以赢的,但是也大致能懂评委评判的理由,问题核心在于辩题and题解模糊。
半决赛的题目是要不要支持seti计划(地外文明探索)
题解为“是否存在外星文明向来是我们热议的话题,在这个浩瀚的宇宙,是否在某一个或者几万个星球,有着和我们一样或者完全不一样的生命体,和他们接触到底会带来人类的进化还是灭亡,这一切都是未知数。在这样的情况下,SETI计划依旧在不断推进,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为此付出终身的精力,那么你是否支持这个计划呢?让我们听听双方辩手的解读吧。”
与此同时
不难发现,题解中对于“seti计划”仅侧重于主动寻觅外星人。而现实层面上“seti计划”的内涵为通过射电望远镜等特定设备以“接受电磁波”的方式寻觅外星文明。而这样也是天大和华科的一个重大分歧。
在天大的视角下,只要人类能够主动寻觅外星人就具有非常的意义(不强调寻觅与否的结果),尤其是通过“seti@home”以众筹的方式强化民众的参与感。
而华科开篇开始就是一副非常硬核朋克的姿态,强行科普,将为什么通过射电望远镜接受电磁波这种方式寻觅外星文明的不可行解释了明明白白,时至今日我还大致记得主要理由是电磁波的传播中的衰减机制使得此方式不具有现实意义。
而华科对于天大立论的攻击在我看来也是到位的。
参与感上,有能不能利用民科引发科研热情以及通过噱头吸引人进入科学博物馆两个例子进行了攻击。
只要寻觅就有意义:如果我们只是知道对方存在,不跟对方有任何交流,那这样的知道有何意义。
要想判断物体处于什么平衡状态,可以从物体偏离平衡时,重心的变化来判断,重心上升,是稳定平衡,重心下降,是不稳定平衡。如果你对《哈利波特与理性之道》的科普和《绑架全人类》的脑洞感兴趣,那么本书是绝不逊色于两者的佳作……除了更新慢和极高的太监风险,大约没什么值得诟病的了……。当确定你的方向时,那么整个的设计过程都要围绕着关于游戏类型的核心玩法展开海峡辩论赛地外文明,切忌偏离轨道,或是所谓的脑洞大开,在你有足够多的把握之前,只需要关注游戏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分——玩法。
从评判的角度来说,华科没有说服评委被判负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这里不禁让人思考,华科的定义或者立论真的是不诚恳,或者说是超越了一般人对于这个辩题的正常期待语境吗?
我觉得不是。
问题的根源在于辩题或者题解本身的模糊。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现在除出版和纸介质外还有其他的使用形式,为了表述方便,不能一一罗列除纸介质外还有哪些使用形式,而这些使用形式并不是数字或网络表述所能概括的,因为各部委对这类形式的表述不尽一致。设置的题目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也有生活中的语言表述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情商。
而当下已然在题目中有明确的表述“seti计划”,甚至题解中也有表述“在这样的情况下,SETI计划依旧在不断推进”,结合上下文,此处是将题目中的“seti计划”做现实中的特指处理了。
当然,还有一个角度可能认为海峡辩论赛地外文明,“seti计划”根据其名称“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其核心是搜索地外文明。理应通过目的对这一计划进行定义,举个例子,今天seti计划用接受电磁波的方式,而明天或者来年seti计划摇身一变,通过发光的方式以吸引寻觅外星追光者。可是,这样的定义与“为什么中国不应该征收遗产税,因为中国不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指在世界地理中居于中位的国土,包括非洲等等,而这些国土没有遗产税的条件”有什么根本区别吗?
在我看来,题解的作用本就应该是主动消解辩题中可能的歧义(当然上文提到的中国是地理为中的国土这个有点太偏了……程度太过分了……更切题的应该是上一段里另外一个梗QWQ),使辩题的交锋更加向出题者原意集中。
简而言之,由于辩题and题解的模糊,所以天大和华科分别选择了各自有利的定义与立论体系,而华科并没有通过题解or题目本身发现评委内心原初的期待,所以判断失误。
目录1.偷种子计划12.偷种子计划23.偷种子计划34.守株待“兔”5.猎物上钩咯16.猎物上钩咯27.哇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叫做“守(shǒu)制”37.守(shǒu)株待兔 shǒuzhū-dàitù[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come and cl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rust to chance and windfalls] 比喻死守(shǒu)经验。
加油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