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刘红凛:政党政治发展与政党制度变迁:以英国为例

2019-05-16 07:1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政党政治发展_政党产生的政治前提是_传播发展与中国政治改革进程

第二阶段,孕育着一场新的探索、董志凯,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李克穆等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划分时期,恢复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1949~1957年)、1992年至今后某年等三个小阶段,统一了全党关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方面的认识。女:恩格斯在1881年7月写的《工人党》一文中指出:“在英国只有工人党才有可能是真正民主的政党,其他阶级的开明人士可以加入这个党,甚至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以后,可以在议会代表这个党。英国疑欧政党主要以英国独立党、英国保守党和英国工党为代表。

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英国政党历史发展与政党制度变迁的基本脉络与内在逻辑?以下四个方面值得考量:首先,是王权至上还是议会权力至上,这是区分英国政党政治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王权至上时代,政党政治难以充分发展;只有在议会权力至上时代,政党政治才能充分发展,才能成为政治权力中心。其次,选举权扩大与政党组织完善是近代政党向现代政党转变的主要动力与主要标志。这一方面是因为精英选举还是大众选举是衡量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选举权的扩大与普及是影响以选举为中心的“选举型”政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在根本上影响着政党的政治策略、选举策略与转型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政党与近代政党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完备组织体系。正如美国学者拉帕隆巴拉和魏纳所言,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必须具备组织延续性、长期存在的地方组织、政治决策权、一定的支持者和大众基础等组织特性。再次,政党实力变化是推动政党制度发展的动力,政党格局变化是政党制度形成的前提,没有政党格局的相对稳定,就难言所谓的“一党制”“两党制”还是“多党制”。因此,分析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必须密切联系政党格局来进行。最后,科技革命、生产力变革、社会阶层变化是推动政党与政党政治发展的原动力,没有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变革,就难有社会阶层变化、政党与民众关系的重大变化。总之,上述四方面可谓考察一个国家的政党、政党政治、政党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维度,以此分析,英国政党发展与政党制度变迁可具体划分为七个历史阶段。

传播发展与中国政治改革进程_政党政治发展_政党产生的政治前提是

1 第一阶段:王权之下的权贵派系之争与英国近代政党萌芽

有人认为,有无议会以及议会内部是否有派系之争,乃政党政治产生的重要条件与重要标志。从英国议会斗争历史看却并非如此,早在13世纪英国强大的贵族势力就迫使英王成立了议会,如1258年迫使英王签订了旨在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规定国家权力由贵族操控的15人委员会掌握,并为此引入了“Parliament”(议会)这一新名词,1265年英国第一次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议会的正式诞生。从14世纪上半叶开始,英国议会便分成了贵族院与平民院上、下两院。在这一时期,英国议会中的派系之争无疑属于“朋党之争”。

政党产生的政治前提是_传播发展与中国政治改革进程_政党政治发展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揭开英国开启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以后,围绕维护王权还是限制王权问题,英国议会内部逐渐形成两大政治派别:一派主张维护王权、代表封建地主与贵族的利益与立场,起初被称为“骑士党”;另一派主张限制王权、代表新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与立场,起初被称为“圆颅党”。1679年英国议会内部两派围绕詹姆士继承王位问题发生了激烈争执,这促进了英国议会“朋党”向近代“权贵党”的转变。其中,“圆颅党”主张提高议会权力、反对詹姆士继承王位,“骑士党”则拥护詹姆士继承王位。在双方相互斥责与谩骂中,“圆颅党”被保王派斥责为“辉格”(即强盗),“骑士党”则被反对派斥责为“托利”(意为歹徒),从而促成了“托利党”与“辉格党”的诞生。1680年以后,议会中这两大政治派别开始采用“托利党”与“辉格党”称号。

其中,故乡党、社会民主党、尊严党、共和国党和祖国党进入了议会,为吉尔吉斯斯坦的主要政党。保守党的第二种选项是与其他政党谈判,组建联合政府,不过这样做也有两个问题:首先,议会内其他主要党派除死对头工党之外,苏格兰民族党(35席)、自由民主党(12席)、新芬党(7席,作为北爱尔兰共和主义者原则上拒绝进入英国议会)威尔士党(4席)和绿党(1席)如果不是处在左翼,就是在脱欧问题上与保守党有难以调和的矛盾(保守党在竞选期间标榜自己是唯一有单一执政能力的政党,更加剧了这一矛盾),唯有同为保守派的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10席)有可能成为保守党的救命稻草。但也有议会的少数党组阁的现象、英国,同时对总统和议会负责、总统候选人由政党或政党联盟推荐,包括如英国、总统或国王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职位,大都有一个从上到下的组织系统。

政党产生的政治前提是_政党政治发展_传播发展与中国政治改革进程

2 第二阶段: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与近代英国政党组阁的发端

1628年,英王查理一世要求开征新税,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列数国王滥用权力的行为,重申过去限制国王征税权利的法律,强调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0、德国议会、法国议会、美国国会、英国议会的结构与权力:(1)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这样,原来人们认为詹姆斯二世死后他的信奉新教的女儿将继位的希望破灭了,于是人们决定采取行动.包括伦敦主教在内的几位著名人物发送了一封密信给在荷兰的信奉新教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邀请他们到英国来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对威廉来说,他主要关心的是如何能为他的妻子和他自己争夺英国的王位继承权,同时他也认为他入主英国可以防止英国同法国结盟以共同反对荷兰,因而接受了邀请. 为了避免当年(1660年)邀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前车之鉴,英国决定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自己的权力,于是在议会上、下两院共同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向威廉和玛丽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得担任英国国王,任何国王不能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了这些要求,即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三世,玛丽即位为英国女王,是为玛丽二世.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是为《权利法案》.。

传播发展与中国政治改革进程_政党政治发展_政党产生的政治前提是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渡性。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国家权力由君主向议会的转移也具有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一时期,英国的近代政党政治还是有限的政党政治,或者说,处于政党政治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如此说,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时期的议会选举还主要是少数特权阶层、权贵与精英的“政治游戏”,比如在1831年英格兰的选民只占3.1%,广大下层民众乃至基层精英仍被排除在选举权之外;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时期的议会内阁还不是按照“议会多数党组阁”原则产生的,而是带有明显的“王权意志”。政党政治发展如“光荣革命”后为满足党派执政的强烈愿望,威廉三世建立了一个兼容两党、由托利党与辉格党分享政府要职的混合内阁;直到1694年,威廉三世才任用支持其对外战争政策的“辉格党”组成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一党内阁”,开启了英国党派“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开端”[4]283。而到了1700年,英国“一党内阁”又变成了两党混合内阁;1710年安妮女王又罢免了不愿停战的“辉格党”人,任命“托利党”人组成一党内阁。这些历史事实充分说明,当时的政党内阁还是王权主导下的内阁,当时的政党政治还是英王主导下的有限政党政治,而非政党主导下的充分的政党政治。

3 第三阶段:英国现代政党的形成与“两党制”萌芽

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德国也有民粹主义政党:德国另类选择党是反欧元的政党,选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主流政党造成威胁。2:美国三大权力体系的相互制约与牵制明显,这尤其是在多个党进入了议会、美国的总统尽管名义上是所在党的领袖,但一般都把在政府中当政的党视为执政党,并组成各自的党团,其政党背景和痕迹淡化,不易于导致专制和专权、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