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两德统一的历史意义 罗骞:中国强起来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指导

2018-02-11 23: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两德统一的历史意义_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意义_隋统一的历史意义

2013年12月3日下午,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用好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就能够兴旺发达;我们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事业就可能遭遇曲折,甚至可能走上歪路邪路。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当代中国现实,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我们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走向强起来的今天,更需要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西方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革命。这一思想革命的实质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旧唯物主义,包括近代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人道唯物主义,使唯物主义成为一种“新的唯物主义”,我们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把历史观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从扬弃旧唯物主义同时批判历史唯心主义的双重视角来看,历史唯物主义既是一种世界观,也包括了一种新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本质所在,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有人类,就始终存在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相互作用的问题。人始终处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并且只能从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理解自然和理解历史。在这个相互作用中,现实就是人在改变环境对象的同时改变自身的双重过程。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理解为变革现实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不仅从劳动实践的观点出发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而且以这种相互作用的实践观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批判它们不能在感性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事物和现实。如果说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种脱离实践、抽象的形而上学的话,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就是对这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超越。现实存在根本不是抽象的物质或者抽象的精神,而是实践活动中展开的具体过程。因此,应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和实践关系中解释现实,解释事物,形成正确理论,并依据正确理论指导改变现实的实践。所以说,“实践的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体系的核心范畴,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观点,才能把握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才能理解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它产生之后100多年里的生气勃勃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以实践的观点否定、而是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用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观点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和封建迷信,这是现代启蒙哲学和启蒙思想的基本任务。作为现代启蒙思想的批判继承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但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个立场上。对马克思来说,批判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任务已经完成。新的任务恰恰是揭示现代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马克思将现代唯物主义称为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等,批判这些唯物主义没有实践的观点,只是从物质世界本身来看物质,只是看到自然对历史的作用,而看不到历史实践对自然的作用。这些唯物主义甚至用理解自然世界的方式理解社会历史,诸如将人理解为机器,将社会理解为机器,等等。通过批判这些旧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实践观点为基础,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实践的、历史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不再是抽象的自在的物质世界,而是在物质世界中展开的超越物质世界的自然与历史相统一的现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不是自在之物,存在也不再指广延性的实体,而是实践中介的现实存在关系、存在方式、存在结构和存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存在才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才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才成为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和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