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维斗 清华大学 倪维斗:技术的一小步更新就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近年来,受能源转型及环保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减煤”已成潮流,多地甚至出现了“一刀切”的“去煤运动”。
煤炭产业是否真的已完成使命成为“夕阳产业”?清洁高效用煤能否真正实现?用好煤炭对我国能源革命意味着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他从能源战略角度对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及利用方式进行解读。
当前发展离不开煤炭
中国能源报: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处于何种地位?
倪维斗: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国“富煤贫油少气”,以煤为主。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GDP位列世界第二。经济发展的背后,能源消费总量也持续攀升,2016年达到了43.6亿吨标准煤,总量十分巨大。
在这一过程中,煤炭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可以说,没有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支持,我国的经济发展就没有如此大的动力。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功臣。现在,因为一些本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将煤炭“妖魔化”,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是很不公平的。
中国能源报:其它能源能否替代煤炭?
倪维斗:其它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未来的大趋势,但是现阶段看来,它们尚不具备成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实力。
以天然气为例,国产天然气加国外进口天然气,总量折合仅约7亿吨标准煤。而且,目前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超过30%,关系我国能源安全。核能方面,首先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内陆地区的扩张很不现实。同时核原料本身也需要进口,且当前进口依存度已达90%以上。核能折合为约1亿吨标准煤。此外,水电约相当于3亿吨标准煤。
而风电因其对生态如植被、动物生存环境、气流循环的影响尚未有深入研究,盲目无节制的发展是有问题的。风电和光伏发电无疑是要继续发展,但要坚持科学发展。目前,新能源发电的价格较高,国家补贴负担沉重。这几种新能源发电量只有几亿吨标准煤的体量。
可以看出,上述几种能源折算共计10几亿吨标准煤。这与煤炭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相比,并不具备优势。经济发展已经需要超过40亿吨标准煤的能耗,如果仅靠天然气及新能源等,而不用好煤炭,显然是不现实的。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看待大规模“煤改气”工作?
倪维斗:近期比较流行“以气代煤”,部分地区甚至提出“气化”的雄心,比如河南就提出了“气化河南”的口号。
减少能源使用带来的污染是正确的,但从安全性、经济性及热力学的角度来说,大规模的“煤改气”非常浪费。倪维斗 清华大学以热力学角度为例,天然气是一种高品质能源,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果简单地采用“一刀切”式的、不加区别地用天然气供热,难免出现偏差。所以,究竟要如何使用天然气,还需认真研究,从长计议。
中国能源报:把煤用好意味着什么?
倪维斗:天然气及新能源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担当主体能源的大任,意味着目前我国主力能源只能是煤炭,地位无可替代。同时,长期以来,我们对煤炭的使用方式比较粗放,导致污染产生。但是如果因为使用方式不当,就将问题推到煤炭身上,一味“去煤”,而去集中力量发展其它能源也不正确。
减煤是一个长期趋势,但要在当前“革煤炭的命”不现实,这是由我国能源禀赋决定。从能源战略角度来说,把资源丰富的煤炭利用好,才是解决我国当前能源问题的核心。如果能把煤用好,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能源的问题。
那就是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