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什么时候回归中国 《中国乐队》收官,击碎文化“区隔” ,搭建中国乐队“桥梁”
作为一档前所未有且备受争议的乐队综艺节目,江苏卫视大型纪实类音乐综艺——《中国乐队》在今晚正式收官。
香港宗师级别的摇滚乐队太极乐队,以一首极近温柔的粤语歌曲《每一句说话》,瞬时将观众拽入了香港八十年代的乐队热潮中;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带来了乐队版《最最遥远的路》,娓娓道出“你我需穿透每场虚幻的梦,才能走进自己的门”的人生体悟。
重庆摇滚先驱者碎瓷乐队也以一首《I’ll be missing you》唱尽思乡之情,乐队推荐人谭维维与陈伟伦分别登台演唱了原创作品,此外,五位电台DJ的加盟助阵也为《中国乐队》最后一期的舞台带来了又一抹纯音。
在《中国乐队》的十二期节目中,从第一期的备受争议,到通过一步步“试错”来摸索电视音乐综艺类型的“底线”,伴随着第一季的结束,节目可谓完成了这艰难使命的第一步。
“摸爬滚打”的乐队综艺,
与“绝不认输”的摇滚精神
经历了三年筹备、不断复审与无限期延播等风波的《中国乐队》,终于在万众期待中播出了第一期,却陷入了一片质疑漩涡中,关于节奏拖沓、每期呈现的乐队数量过少等质疑声比比皆是。
好在节目组把这些都一一扛了下来,在此后的节目中,《中国乐队》的收视及口碑开始在上升曲线中一路攀爬。无论是更加丰富的乐队种类呈现、更加细致的乐队成员的人物群像、还是节奏上非常明显的简洁,在整体制作上明显更加用心,而这些努力也让《中国乐队》的收视率逐步攀升。
一档优秀的综艺节目,一定是以内容为内核辐射开来的,在《中国乐队》的舞台上,一支支乐队便是内容呈现的根本。
有如指南针这样的摇滚老炮儿乐队,也有飞鱼乐队这种新生代00后乐队,摇滚、电子、雷鬼、民谣、爵士、流行,一批各具风格和特色的乐队登上电视舞台,不仅较为完整的展现了当代中国乐队的完整生态,也在大众层面为观众进行了一次较为成功的科普和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乐队》总导演陈韬曾说过:在乐队最好的发展时光里,如果有一个合适的渠道去扩散影响力,那么公众就会记住这个最好的你。台湾什么时候回归中国对于中国乐队而言,如果你觉得你处在自己创作的“黄金年代”,那么我们希望能给你一个与你成色相配的舞台,让大家认识你、欣赏你。
用内容回归音乐形态,
创新实现“区隔化”
尽管《中国乐队》的舞台给了风格迥异的乐队们一个展示舞台,但是显然,这些内容对于不熟悉乐队的观众们而言,是具有一定的"代际感",并被贴上了“区隔性”的文化标签,而这正是《中国乐队》想要做的——用创新实现区隔化、再用内容击碎区隔化标签,让更多的人“认识你、欣赏你”。
为此,节目的核心点没有落在传统娱乐节目常用的套路和模式上,从舞台灯光设计到表演,包括前面恰如其分的纪录片,以及各界人对这件事情的态度,都是构成节目的核心点。
将最本源的乐队文化呈现给观众,再以各种形式的创新元素让音乐回归音乐。流行歌手谭维维,近年来也对中国乐队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扶持与发掘,而在《中国乐队》的舞台上,她却以DJ身份登上音乐调频,这也显现出节目在弱化明星元素、凸显音乐本源的意愿。而如致力于融合中国文化的新乐府创始人陈伟伦、代表老一辈乐队文化与新生代的交集的音乐制作人郭亮等等,也在这条思路上形成了一致性。
节目的阵容搭配中,每一期都会有一组老炮儿乐队、新锐极具感染力的年轻乐队和民族、爵士等风格独特的成熟乐队。而每一组乐队的专属故事也会在表演结束后以访谈方式呈现。观众们能够通过各种接地气、让人印象深刻的小细节来加深对乐队文化的了解,也会让乐队形象更加立体鲜活。台湾什么时候回归中国
一些登上节目的乐队音乐人都曾谈到,“《中国乐队》是自己参加过的最尊重乐队的节目”。无论是从灯光舞美创新效果的体验,还是从专业制作人及设备的角度来看,《中国乐队》已经力所能及的将每一支乐队最完整的呈现传递给观众。
规模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