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古希腊罗马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种“道”文化

2018-01-08 05: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古希腊罗马文化_古希腊罗马文化是什么_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特点

原标题:中国文化是一种“道”文化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两个层面,或者说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中国人称之为“艺”和“道”。《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具”的“器”,就是具体可见、可操作的“艺”。在中国文化中,这两者统一而不可分,并且着重强调要“以道统艺,由艺臻道”,把“求道”作为一个最根本的旨归。“道”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甚至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某种意义上将之称为“道文化”也不为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是明道、行道、传道,其人生境界以求道、悟道、证道为根本。各种技艺也都以“载道”为内涵,以达到这种“道”作为它的最终究竟。

中国文化中“道”和“艺”这两个层次也可称为“本”和“末”。人们做什么事情都首先要“知本”,然后“求本”,以“本”为最终归宿。“道”是形而上之学,“艺”是形而下之学,所以“道”这个层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艺”这个层面的东西是可见、可操作的。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地方描述“道”。道家自不必说,《管子》里也有很多对“道”的描述,如“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道”只能心领神会,不能通过语言、形象、声音来传达。

儒家非常强调学习要“下学”和“上达”,这也相当于“艺”与“道”的关系。“下学”者,学人伦日用、日常生活的礼仪规范等等;上达者,达天道、性命等抽象道理。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现代教育把下学和上达割裂,人文科学特别是哲学,专门研究上达,走上极端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空空洞洞的学问。而下学只朝向所学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下学必须要上达,上达也必须落实到下学,二者结合的最终目的还是上达。“读书学习所为何,通晓人道明事理,开启智慧增艺能,变化气质美其身。”变化气质、使人完美,这才是读书学习的目的。

任法融书

“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

有句话完全被误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们通常理解为:“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利,老天爷也要诛灭他,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老天爷难道如此护私?天地是最大公无私的。人向天地学习,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天地的大公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这是天地最根本的品德。它能够包容,天生地养,天地养育万物完全是奉献,从来不求回报,也不去主宰。老子曰“生而不有,长而不宰”,天地让万物自由、茁壮生长,而不是占有甚至主宰它们。如果不为私利奋斗就受诛灭,这样的天地还要敬畏它干嘛?所以人们常常形容圣人“德配天地”、“德侔天地”。

那么“人不为己”的“为己”是什么意思?《论语》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中国历来就分“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荀子解释说:“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为己之学是完美自身,为人之学是将之作为财富的象征,“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以为禽犊”实际上是一个贩卖,“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因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意思是人如果不为己则枉为人也。作为一个人,一定要不断完美自己、提升自己,否则天地也要诛灭他。一切探讨和研究都是围绕“天、地、人”来做,研究“天、地”最终也是为了人,让人能够更好参与天地变化,与天地达到最和谐状态,让人的生命能够生生不息。为了人类并不是让人类凌驾于天地之上,不是去支配、改造、控制天地。

孔门“君子之学”

科学是万能的吗?

人们常说“以人为本”,提倡人本主义、人本精神。很多人认为“人本主义”是西方、尤其是西方近代史上的一个理念,这完全是错误的。人本主义、人本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西方近代所提倡的人本主义也是受中国文化影响而提出来的。西方进入中世纪以后,基督教的神本主义占统治地位,排斥一切其它文化,因为它是一神信仰,人们对于造物主应该绝对服从,不允许其它文化思想去干预,否则一律被定性为异端而受排斥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