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经济体系 扎实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要求,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和总体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紧抓关键环节,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确立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这些都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紧迫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没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不可能是现代化国家。人类社会迄今已经历三次比较大的现代化浪潮,西欧、北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国家抓住机遇,相继实现了现代化转型,成为发达国家。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经济体系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最重要的支撑。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作出“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作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我国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当前离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大而不强”的特征仍然十分明显。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这要求我们扎实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能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更好满足人民经济方面的需要,也能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要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一“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如果转得快、转得好,就能顺利完成工业化进而实现现代化,反之则会阻碍现代化进程。自由经济体系从我国现实经济基础看,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已经有了良好条件。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我国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发展新阶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是在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取得的。面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与西方国家所走的以大量破坏资源环境、殖民掠夺、贫富悬殊等为特征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国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在经济不断发展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现代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现代化。这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此外,中国国情也决定了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仅以资源为例,2016年我国GDP占世界总量的14.8%,但钢铁产量占世界约50%,电解铝产量占54%,水泥产能占56%,平板玻璃产量占56%,煤炭产量占45.7%。如果按照原有发展理念构建经济体系,资源是难以支撑实现现代化的。
即使做好最坏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