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向德国学习君主立宪制 中国君主立宪制为什么没有推行成功?为什么人们觉得清朝皇帝不能做君主立宪的合法代表?
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在
这两本书里讲得很明白了,只不过你们没有好好听讲,没有认真研读这本神奇的书而已。
“历史已经不再给腐朽反动的满清贵族机会,而新主义的种子也早已在人民心中播下。”
这句话可以简练为几个字:
没赶上
——————————————————————————————————————————
这趟二路汽车没赶上的主要原因有四个,待我慢慢道来:
经济原因
先看外国那几个立宪成功的例子。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虚君实权,正式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而17世纪末的英国也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但在此之前由神圣罗马帝国解散成的一堆小诸侯国们早就形成了早期的议会制度,同时18世纪末期也是德国工商业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868年明治维新,同时19世纪中叶也是日本工商业告诉发展的时期。
姑且算作同样的历史时期,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12清朝灭亡),我国食品,机械,五金,纺织等工业行业所有的企业加一块一共698家,连700都不到...........
列举这些数据的目的是,要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共和国,必须有足够与皇权势力和旧贵族势力一较高低的资本。
相信大家也还记得《山伯爵》中众贵族跪舔山伯爵的一个个情节,纵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伯爵头衔是买的,可是谁让人家有钱,人家是壕呢?
民间出现了大量的资本,大量的商品,大量的货币,原有旧贵族优势中钱这一项就转移给了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有事了。随着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入,货币贬值,旧贵族占有的社会的资源大量减少,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能量等,都大幅度地降低,这是那些国家贵族向资产阶级妥协的原因,也是君主立宪成功的原因之一。
中国这时还只有不到700家民间资本团体,民间重农抑商观念也使得商人无法走上舞台,而大多数商人压根也没想走这条路,遇到统治者,能躲就躲,矛盾没有激化。
传统与文化差异
欧洲从古希腊、罗马起,就有共和的历史传统,虽然后来转为君主专制,但是遗风犹存。比如《套中人》里的别里科夫,就经常歌颂那个时代。英国早在12 世纪金雀花王朝时期就已出现了由贵族们组成的咨询会议,不时对国王建言献策。德国从13 世纪起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纷纷形成由贵族和商人、手工业者等市民阶层代表组成的市议会,可以就市政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自行决策。
中国当然也有,中国明朝的内阁制度到后期也算是共和式的国家雏形。
但是啊但是,赶上了清朝这个坑壁朝代,我真的没见过这么坑的朝代。在明末期,在王守仁心学的理论大旗指引下,对的指责,对司法的需求,人性的解放纷纷跳了出来,甚至还有个别无主义者,就算不血腥革命,一股改良之风也已不可违逆。
满清上线了
满清倒行逆施具体做法就是,将知识分子与人民完全分离开来,以防止民变。
这招太狠了,逆时代地繁化汉字,满大街都是孔乙己那样的又穷又不接地气天天研究茴香豆有几种写法的秀才,文字狱的盛行使得普通百姓不敢乱学习知识以招致无妄之灾,商人及其子女终身不得为官也彻底阻绝了资产阶级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激化。人民与朝廷之间的矛盾到时天天激化,可是没钱,没知识。商人与朝廷有矛盾,但是没有意识,矛盾无法激化。知识分子矛盾基本被抹杀,有个别想通了的也因为跟人民以及资产阶级的知识隔离无法联合发动革命。
真是一手好棋,才怪
以至于满清开始松口准备实行,却没人催,一拖拖了7年之久。
国力差距
实际上那些君主立宪成功的国家你也可以看到,欧洲那边的国家都是一个个小国,分得细细碎碎,数千年的征战让这些国家几乎不分你我,今天蹦出来个新的小国家,明天那个国家吞并了。比如这个时期法国革命,贵族们都拖家带口跑到德国去,该过日子过日子,自己国家革命失败了,再接着回去住,成功了就等着复辟,实在不行我不回去不就是了吗,我在这边过得也挺滋润的。
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