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同创新中心_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_北京协同创新 工资待遇
新华网北京频道8月28日电(付志伟)作为校地联合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28日上午在中关村核心区正式揭牌。
研究院以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核心,采取开放式、集团式的方式,“整合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聚焦一批世界一流的高端人才,创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致力打造“原创科技的策源中心、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中心、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中心”。
调动高校积极性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键
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众多的高校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都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宝贵财富。如何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北京市出台了“京校十条”和“京科九条”,这些政策都旨在探索破除科研和生产脱节的问题,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全面盘活人、智、技,进一步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据介绍,在北京市上述政策的基础上,中关村海淀园在促进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调动高校积极性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设立了一批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基金。先后联合社会资本与驻区高校设立了1支母基金和16支参股基金,其中出资超过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60多亿元。并参照DARPA模式与北京大学联合成立了重大科技成果孵育基金,助力重大科技成果孵育转化;二是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北京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北大、清华在北部建设新一代大学科技园,以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而不是地产经营为核心,形成“基地+基金+平台”模式,构建高校科技成果全链条转化体系;三是打造核心区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整合高校院所的技术创新服务资源,构建集网络平台、创新驿站、创新导师为一体的研发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校院所研发资源提供对接平台;四是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与清华、北大、北航等高校院所深入对接和长期跟踪后,借鉴北京大学工学院在南京、包头研究院的模式,推动北京大学按照北京特点建立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决心。
研究院打造市场化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据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王茤祥介绍,研究院在发展上以协同创新为导向,按照各产业领域的技术需求,组织最优秀的大学科研团队设立研究实体,并遴选出覆盖该领域全产业链的若干企业结为创新共同体,共建协同创新基金,系统开展该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与转化,项目完成后由中心内最适合企业组织实施产业化,形成“目标一致、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行动同步”的“正金字塔”的协同创新中心。同时采取“双课堂、双导师、双身份、双考核”的模式,在创新中培养产业领袖,并以知识产权与地方进行产业发展的合作。实现大学与大学协同、大学与产业协同、企业与行业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和首都知识经济与地方产业经济协同。
据介绍,研究院设立由、高校等多方出资,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总规模10亿元的协同创新母基金,同时,引导和鼓励其他高校院所、社会资本围绕特定领域建立协同创新子基金,通过市场化利益分享机制吸引和整合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院所的广泛参与,开展协作创新。北京协同创新中心
与此同时,研究院将结合重大科技任务引进人才,结合科技创新实践培养人才,结合知识技术转移转化向社会输送人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训人才。首批将培养100名产业博士生发展成为专门的科技创新产业化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此外,研究院还将成为科技和产业的市场化通道,通过研究院这个平台将有一大批高校院所的技术成果实现和市场的早期对接,扩大高校科技成果辐射范围,形成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批量成果,成为首都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已有近40项高校科技成果会进入首批建设的计算与仿真、智能机器人、智能材料与微机电系统(先进制造)、大气治理及水处理、信息安全等5大协同创新中心进行成果转化产业化,多家高校将联合中国商飞、潍柴集团、启明星辰等20余家企业参与其中。
倒是身边守着世界最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