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戈尔巴乔夫访华_戈尔巴乔夫访华邓小平_戈尔巴乔夫胎记

2016-12-27 01: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内容摘要:1989年戈尔巴乔夫和的对话 1989年苏共戈尔巴乔夫访华,《真理报》记者欧福钦(原名弗谢沃洛德·奥夫钦尼科夫)以代表团成员、参与起草有关文件专家的身份随行。此人后来向世人公开了他所听到的戈尔巴乔夫与的一段对话,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令人叹为观止。...

1337345327276_83.jpg

1989年戈尔巴乔夫和的对话

戈尔巴乔夫胎记_戈尔巴乔夫访华_戈尔巴乔夫访华邓小平

1989年苏共戈尔巴乔夫访华,《真理报》记者欧福钦(原名弗谢沃洛德·奥夫钦尼科夫)以代表团成员、参与起草有关文件专家的身份随行。此人后来向世人公开了他所听到的戈尔巴乔夫与的一段对话,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令人叹为观止。

据欧福钦回忆,5月16日,他参加戈邓会谈被请退席之前,只听到戈尔巴乔夫对说,“我们应当用推土机把这个陈旧的主义体系推平,然后所有改革才能进行下去,否则所有一切都将掉进沙堆里”。

读了这段对白,不禁大吃一惊。对话双方当时是中苏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一个是58岁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一个是85岁的主席、中国实际掌门人,怎么能够表面谈改革,实际谈呢?仿佛对话的不是戈尔巴乔夫与,而是与布莱尔。

戈尔巴乔夫胎记_戈尔巴乔夫访华_戈尔巴乔夫访华邓小平

戈氏当着邓的面,直言不讳地讲:“我们应当用推土机把这个陈旧的主义体系推平”。请大家想一想,所谓的这个陈旧的主义体系,不就是主义(第一阶段)的制度,其核心即无产阶级专政吗!戈尔巴乔夫那来的胆子,公然邀请同他一道开推土机,把主义制度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推平?而这样的邀请,无异于劝说同他一道当叛徒(参见名著《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以及中苏论战时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面对这样的邀请,这样的建议,这样的挑衅,没有想到,竟然不恼不怒,不批不驳,反而与对方商量怎么办才更好些。在看来,问题不在于“推土机”,而在于牢牢抓住“方向盘”。抓住了“方向盘”,推土机也好,汽车也好,要驶那就驶那。“方向盘”者,权力也。在党是领导权,在国是国家,在操作中是控制器。戈氏认为主义体系应该推平。邓氏比戈氏更加老道,他主张不忙推平,可以先利用它来实现转轨,把主义的经济体系(计划经济)转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市场经济)的轨道上去,待时机成熟再全面集中地开展体制改革。在邓的心目中,计划经济根本不行了,被他斥之为“坑坑洼洼的乡间土路”,市场经济则被他美化为坚实通畅的“高速公路”。他建议戈氏同他一道,先利用主义体系这个“方向盘”,把经济的车子,从左边的“乡间土路”(计划经济)转到右边的“高速公路”(市场经济)上去。

什么是市场经济呢?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利润挂帅,就是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就是唯利是图。全世界的家、企业家和学者,不管是那党那派,大多数都公认:市场经济(即以市场为配置资源基础手段的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就是经济上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财产所有权上的私有制。按照主义的观点,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生产过剩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直至其灭亡。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由此可见,戈邓在改变主义的体系(无产阶级专政)和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上并无分歧,区别仅在于侧重点不同。前者主谈化,后者主谈市场化;前者着力鼓吹,后者着力贩卖市场;前者主张先政后经硬着陆,后者主张先经后政软着陆。什么“改革就是多一些”,“多一些”(见戈氏的《新思维》);什么“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等等,统统都是掩人耳目,说给外人听的。戈尔巴乔夫访华戈尔巴乔夫访华实践已经证明:先政后经硬着陆的结果,苏联瓦解了;先经后政软着陆的结果,中国变质了。这就是严酷的客观事实;而事实终归胜于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