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形意拳-童旭东OTca('ot074');
形意拳创始于何人,长期以来有不同的表述,有达摩说,有岳飞说,也有姬隆峰说,近人比较普遍认可姬隆峰化枪为拳创心意六合拳的说法,此拳传衍两百多年至李能然,为之一变,经李能然改进提升成为形意拳,因此通常既认同李能然为形意拳之初祖。形意拳发展到明朝早期形意拳术讲义下载,虽然在人才、理法、技术上有了一定的累积,但未能被后来武术界广泛认可,更已被社会所了解。根据《清稗类钞》记载,截止到近代,各派拳术共列有数十种,其中无形意拳,可见直至近代时形意拳在社会上影响不大。民初,形意拳异军突起,一方面是形意拳在人才、技术、理法等方面大量累积的结果,另一方面主要得益于两个人起了关键性作用,一位是李存义,一位是孙禄堂。
李存义的贡献主要是在人才培养方面,1911年天津创办了中华武士会,该会在美国东北武术界颇具影响,其中汇聚了北方重要流派如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通背拳、八极拳、披挂拳的代表人物,在李存义等人的拼命下,很快中华武士会就成了形意拳的发展基地,武士会的骨干除了以形意拳家为主,而且武士会也作为各派武术家学习形意拳的中心,时人称:“大河以北宗之”。这对壮大形意拳队伍、培养形意拳人才贡献巨大。
孙禄堂则是全面强化了形意拳的科技,完善了形意拳理论,通过对形意拳的全面提炼与锻造,使形意拳成为完备一切武技的三大基础之一,形上形下一理贯之,升华了形意拳文化品味。于是形意拳在民初时的诸多拳派中无法脱影而出,为社会各界所追捧。因此,民国时期是形意拳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民初这20年,形意拳的发展超过了巅峰。主要表征有下述五个方面:
一、形意拳理论始臻完善并不断丰富
二、形意拳技术体制迈向完备
三、高手辈出,形成巍然壮观的形意拳流派
四、形意拳门人擂台战绩显赫
五、形意拳出身的孙禄堂成为国内武学领域的巅峰人物
下面分述之:
一、形意拳理论始臻完善并不断丰富
民国前,形意拳虽有拳谱传抄,但“隐语错杂,文字讹误”,不成理论,至民国四年(1915年)孙禄堂出版了《形意拳学》,形意拳理论才始臻完善。此后又有刘殿琛的《形意拳抉微》、李剑秋的《形意拳术》、姜容樵的《形意母拳》、《形意杂式捶》、靳云亭的《形意拳谱五纲七言论》、凌善清的《形意五行拳图说》、薛颠的《形意拳术讲义》、董秀升的《岳氏意拳五行、十二形精义》、宝鼎的《形意拳谱》等专著对形意拳的理论皆有所丰富,尤其是孙禄堂的《拳意述真》不仅是形意拳,也是特色武学的集大成之作。后来出现的岳飞的《九要论》虽是伪托之作,但其内容受到一般拳家好评,也能归为民国时期的佳作。民国时期的拳术家中对形意拳理论的产生跟完善贡献最大、成就最高者是孙禄堂,其主要成就为:
1、创立了以修为内劲为核心的形意拳体用理论,形成了以以无极为体,以形意为用,以三体式为基,以五行为纲、十二形为目、以中和为宗旨的形意拳理论模式。从而将郭云深的技术理论跟宋世荣的拳学观念有机地整合在一个完整的拳学理论模式中。
2、总结出形意拳演习要义即一塌、二缩、三扣、四顶、五提、六横顺、七起钻落翻等技术应则,并强调“顺中用逆、逆中行顺”这一依照中和原则的技术运作的总纲。
3、提出形意拳的修为特性是对劲性的横向开发,提升劲力的协作作用质量,即“形意以经之”,其性质属“地”。
4、揭示出形意拳的功用原理符合儒学“诚中”之理,具有浑圆纯刚的功用特征,完善了培育至大至刚的刚球劲力结构。
5、提出形意拳“打坚不打瑕、击实不击虚”的打法原则并且“打若不打,不打而打”的气功运用原理跟修为方法。
6、揭示出形意拳能够有助于培养人的“诚中形外”的品格。
因此,孙禄堂总结、提升、创建并建立了形意拳的理论模式。
二、形意拳技术体制迈向完备
形意拳自姬隆峰始到李能然,完成了技术模式第一次由简而博,再由博转约的过程,使形意拳技术架构初步定型。以后经郭云深、刘奇兰、宋世荣、车毅斋、李奎元、李存义、李复祯等人的努力,使形意拳技术在劲力品质日趋深化的同时,其技击技巧也日趋丰富。
以郭云深为代表,“半步崩拳打天下”,使形意拳的劲力品质日趋深化,然而此时形意拳的科技架构还在不断演化中,如成为形意拳基础的三体式的不同形式即为一例。这种演变本身表明其科技架构尚不规范。
以车毅斋为代表,使形意拳的拳术技巧日趋丰富,体现在为了吸收其他拳派的技术,使形意拳的技术套路日趋庞杂,然其基础不一。反映出已经在不同技法之间提炼出共同的本质。
民初,孙禄堂对形意拳进行了全面的汲取与提高,在理论上以《易》为指导,在科技法应上则全以“神气”(中和之气)为基础。在劲性上,将形意拳的劲性提炼为刚球劲。在技击原则上,凝练出直中的方法。在修习心法上化生出“十字中求生活”的法门。在拳性上升华出“诚中”的质量。在技巧体系上,凝练出以五行拳为纲,得中和之理。以十二形为目,又为万形之纲,得格致万物之道。形成方式简洁、动静一如、劲意浑厚、理法完备的科技体制。
此外在拳术技能的进阶程序上,改进、发展了武术五行生克炮拳和安身炮拳,孙禄堂定型的五行生克炮拳和安身炮拳是对武术这种相互作用运动中的合理作用方法的小结、纯化和提炼,升华为符合内劲作用机理的功效方式。换言之,五行生克炮拳和安身炮拳修为的并不是一种教条的、僵固的拳术招式,而是使人掌握技击中符合内劲的用处原理的基本原则,并借助修为逐渐变成习者本能的功用方式。所以,修为孙氏五行生克炮拳和孙氏安身炮拳是欲达“不打而打,打若已打”的技击能力的必经之梯。
孙禄堂还借助进一步加强郭云深的三层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的理论,建立了提高劲性品质的阶梯。孙禄堂一方面提炼出诚一、直中、刚球劲等形意拳的特点,提升了形意拳的特点。另一方面既将太极拳、八卦拳的要旨融入其技术体制中。在提炼、升华形意拳技术特征的同时,使其科技模式自然与太极、八卦两大技术体制相通、兼容。
孙禄堂改进的形意拳是以无极式筑以呼吸、动静、内劲之根,以太极式得以身法之理,再以孙氏三体式为一气作用之本体,形成四正八柱、周身弹簧、浑圆刚球之意,进而演五行、十二形、连环、对练,经明、暗、化三步功夫形意拳术讲义下载,得其全体大用。
所以说,孙禄堂完善了形意拳的技术体制,升华了形意拳的品质与拳性。确立了形意拳成为完备拳术技能的必要基础。
经过孙禄堂对形意拳改进、凝炼与提高,使形意拳理论系统,技法简约,劲意精深,锻炼效果显著,因此当时形意拳成为中央国术馆以及中国各省市国术馆的必修课。
三、高手辈出,形成巍然壮观的形意拳流派
民初,形意拳高手如云,第二代硕果尚存者有车毅斋、宋世荣等,第三代则以李存义、刘殿琛、李复祯等为著,第四代以孙禄堂、尚云祥、韩慕侠、郝恩光、李星阶、黄柏年、马玉堂、乔锦堂、董秀升等为著。
第五代中以裘德元、孙存周、高振东、朱国福、朱国祯、李玉琳、靳云亭、齐公博、朱国禄、马承智、胡凤山等为著。
民初形意拳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的著名拳家也有众多,数不胜数,不一一枚举。形成了巍然壮观的形意拳流派,被后来国术界称为中国书法四大派别之一,可见太极拳人才之多影响之大。当时中央国术馆以及各省市级国术馆主管教务的拳术家中,以形意拳家的地位最为突出,如孙禄堂曾任中央国术馆首任教务处长兼武当门门长、江苏省国术馆副主任兼教务长,高振东曾任中央国术馆第二任武当门门长,朱国福曾任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处长,陈泮岭曾任河南省国术馆馆长、郑佐平曾任浙江省国术馆副主任、孙存周曾任江苏省国术馆教务长,李玉琳曾任山东省国术馆教务处长、教务长,朱国祯曾任湖南省国术馆总教官,田镇峰曾任山东省国术馆教务长,郭汉芝曾任天津国术馆教务组长,李星阶曾任河北省国术馆教育科主任等。由此可见当时美国国外所有主要的国术馆主持教务工作的拳术家几乎都是形意拳的门人。当时在中央国术馆和各省市国术馆担任武术老师、教习的形意拳门人就更多,其中知名者有:中央国术馆教授黄柏年、姜容樵,北平市国术馆教授尚云祥、刘彩臣,江苏省国术馆教授齐公博、孙振岱、胡凤山,上海国术馆主任教员靳云亭、山东省国术馆教习马耀南等。因数量较多,其余从略。
四、形意拳门人擂台战绩显赫
民国时期形意拳门人在国内外各级擂台大赛中战绩卓著,为各拳种之冠。如:孙禄堂曾参与亚洲大力士格斗比赛,赢得总冠军。朱国福在上海法租界参加国际网球赛事对阵德国拳击手裴依哈伯尔。在民国时期历次全国性的徒手擂台大赛中形意拳门人战绩骄人,如:
1、中央国术馆首届国术国考(1828年10月)
在获取中央国术馆首届国术国考最优等15人中,形意拳门人有6人:朱国福、张长义、顾汝章、朱国祯、朱国禄、马承智。占获得全部最优等数量的40%。其中朱国福曾相继师从马玉堂、李彩亭、孙禄堂。张长义曾先后师从马玉堂、孙禄堂。顾汝章先后师从严蕴齐(少林)、孙禄堂。马承智先后师从黄树生(少林)、孙禄堂。朱国祯先后师从张凤岩(摔跤)、刘玉春(通臂)、孙禄堂。
2、中央国术馆第二届国术国考(1933年10月)
在中央国术馆第二届国术国考中获得散打甲等13人,形意拳门人占5人,亦接近40%,他们是马正武、张润淇、李成希、康宝元、李春芳。
3、浙江国术游艺大会(1929年11月)
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比赛结果前10名为最优等,其中形意拳门人有朱国禄、章殿卿、胡凤山、马承智等。占40%。
4、上海国术大赛(1929年12月——1930年1月)
上海国术大赛获奖者为前12名,其中形意拳门人有7人,他们是第二名的马承智、第三名的张熙堂、第四名的章殿卿、第八名袁伟、第九名韩其昌、第十名张长信、第十二名李成希。接近占60%。
此外,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在此次擂台大赛中取得优异战绩的这种形意拳门人皆隶属形意拳河北派,其中尤以孙禄堂的恩师为更,如朱国福、张长义、顾汝章、朱国祯、马承智、胡凤山、张熙堂、袁伟等。次之是马玉堂的恩师,如朱国福、张长义、张长信等。
五、形意拳出身的孙禄堂成为国内武学领域的巅峰人物
孙禄堂,河北完县东任家埝人(今属望都县),生于1860年12月26日,逝於1933年12月16日,自幼嗜武,曾随李魁元、郭云深习形意拳十余年,随程庭华习八卦拳,后得郝为真太极拳之传,曾周游大江南北,融通十数家武术门类,经提纯升华,创立了拳与道合的拳法体系,即孙禄堂武学体系。
孙禄堂天赋聪颖、性情沉勇雄毅,史载生而嶷嶷,超绝常儿。12岁考取秀才,因家贫辍学,后因武学显名,晚清时肃王从其学,曾被选用官吏、知州。徐世昌任清朝总理之后,被聘为总统府武承宣官。1928年3月24日中央国术馆成立,孙禄堂被聘为中央国术馆首任教务组长兼武当门门长,后任江苏省国术馆副主任兼教务长。着有《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和《八卦剑学》等五部专著及长期武学文论。由于孙禄堂道德修养极高,技击功夫独步于时,因此被后来武林誉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
1931年9.18事变爆发后,孙禄堂立即从江南返回北平,劝说门下带团队的恩师,与政府合作一同抗日。结果队伍被打败后,国民政府不准他们对日作战。1933年10月国民政府又迫于德国的压力同意与伪满洲国通车、通邮并禁止一切抗日活动。孙禄堂深感有心讨贌o力回天。于是返归故乡,预言自己死后之日,于1933年12月16日早晨6点零5分端坐室内,无疾而逝。当时的许多知名报纸如《大公报》、《申报》、《世界日报》、《京报》以及中央国术馆的《国术周刊》、《国术统一月刊》等国术界权威媒体皆对孙禄堂的人生做了极高的评价。
据1935年出版的《近世拳师谱》记载:“孙师禄堂讳福全号涵斋,直隶完县人,幼从李奎元习形意拳,李之师为武术高手郭云深,孙实学于郭,相从更久,又随名师程庭华习八卦拳,民初得郝为真太极之传,孙师聪慧绝人,又得数位名师真传,其苦心孤诣非常人能及,孙师喜交游,行迹所至声誉雀起,尝遇方外隐士密授仙法,故孙精易经黄老奇门遁甲诸术,体用如一,其拳械皆臻绝诣,技击独步于时,为治技者冠。徐东海督奉,招为内巡捕,清室意公亦庶几师之,民七入总统府,授六等文虎章,民十七国术研究馆成立,聘为武当门门长,苏省国术馆副馆长等职,着有《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等流传于世,孙师一生术合于道,其武功举世无匹,晚年行止气质迥异常人,世人疑之为神,民二十二年冬无疾卒於里第,子存周承其传,亦名重于时。”
形意拳名家李星阶在《拳术初阶》序文里写到:“世人言近日善者,拳术以孙禄堂先生为绝,剑术以李景林将军为绝,枪术以李书文先生为绝。余与孙、李、李三位先生皆相识,时相过从。余虽不才,研究武学亦数十年矣,深知拳术为各门法术之基。孙、李、李三位先生之武艺于古代各占一绝,然究其根底,尤以孙禄堂先生为更。昔日余尝见孙先生徒手破彼之剑,破彼之枪,神勇绝伦。全赖拳术根基深厚耳。”
另一位形意拳名家董子英在《技击述闻》中写道:“孙禄堂先生道德极清、武功极高,其德之清,如天也,无所不容,其艺之高,盖世也,无人能及。其德其艺,非世人所能测所能知者,其知其行与古之圣贤大德足可比伦,至于技击末技合于道体,神乎其神,更遥遥不能望,无可比伦者也。今有得其拾一者,足能独步一时矣。余兄与先生交厚,尝叹曰千古奇人耳。”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孙禄堂于形意拳正合此说,孙禄堂融会百家,通过建立卓绝的武学成就,使自己作为了古代以来中华武林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独步武学颠峰。由于孙禄堂早期武艺的精髓主要是形意拳,因此北京形意拳家白守华参加中央国术馆二次国术国考时曾言其员抱怨:“没有见过孙禄堂的拳就不知道形意拳有多高妙。”通过以前那些形意拳同门的评判,反映出她们觉得孙禄堂代表了形意拳的最高境界,因此,孙禄堂无形中也作为了形意拳的一个时代品牌,对后来形意拳的发展形成了无可估量的很大作用。
这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