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_陈诚回忆录电子书_陈诚回忆录摘要
陈诚回忆录读后感
我看的是陈诚回忆录的抗日战争部分,所以读后感也只谈这一部分。
读了陈诚的回忆录,可以看得出抗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回忆录开篇就谈到了一个很关键的协定,也就是课本常提到何梅协定,为什么陈诚要把这个协定放在篇首来讲,真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事情。其实在我们课本看到的和陈诚讲的协定内容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陈诚解释到这个协定是口头协定,是中日双方自愿执行的协定,而中方执行的时候并没有公开,而日方却大张宣扬,从而形成了事实的原因。这个解释是不是很可笑?可笑,就是日本方面的宣扬让中国不得不执行协定,这难道不可笑吗?有这样解释的吗?
随后讲到的华北抗战的失败,把责任推给了宋哲元,指责他不顾国家安危,在关键时刻患得患失,致使军的主力不能进入华北平津一带,从而失去北京和天津。当然宋哲元的患得患失也还是你搞的名堂,象东北军一旦被撤到华北,一下子被拉到西北,去喝西北风,最后被分解成一块一块的。对以军队为命根子的地方军宋哲元,当然会考虑后果,这可以理解。但后来宋哲元的部队在徐州会战的时候打得也很好,基本洗脱汉奸投敌的黑锅,出了一个著名将领张自忠。可惜了张自忠死于抗日战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人说他是汉奸。
而对军的部署对不提一字,实际上,在华北战场上,即然不能部署在平津一线,那后退一步,还可部署在石家庄一线吧,还有一个逃跑将军,那就是军的刘峙,把石家庄给丢了,陈给的理由是军部署太迟,无法做防线。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这样的理由后来放弃济南的韩复渠拿来过来,丢了山东,结果韩丢命,刘一点事也没有。
回忆录很奇怪的丢掉了上海抗战的内容,包括丢掉南京的内容。在书中只是少少的提及,做为英勇抗战的楷模战役,陈为什么不写呢?奇了怪了。还有台儿庄战役以及后炸黄河大堤也一字未提。是故意不写,还是有所隐呢?所以一下子跳到了武汉会战让人摸不到头脑。
讲到武汉会战写得很多,讲到两个问题,地方军队实际很弱,还有一个指挥问题,看了也确实好笑。有战区司令、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团长、营长,当官的方式也真多。陈诚也自认乱来。还有地方部队不能编入军,结果弱师一打就散,反而连累好的部队。这个问题一直到失败也没有解决。为什么呢?这其实是蒋不能一碗水端平的原因。
回忆录里谈教育
《中等以上学校公费制度实行办法》
.......除学费、图书费、体育费、实验费及寄宿费一律免受外,并供给下列各项费用
主食.....
副食.....
服装:每两年发棉服一套,每年发单服一套
私人回忆录,总要对自己温柔一点,所以做为当事人的他,难免往自己脸上贴金。
《李宗仁回忆录》,不是也把自己写的像花似的,自己提的都是正确的,做的都是错误的
接下来的会战,变成了对白崇禧的痛斥。
是什么会战呢?原来是三次长沙会战和桂南会战。
三次长沙会战,陈诚倒是如实写出了薛岳、陈诚和白崇禧的争论。陈诚写的一段话真令人感动。摘录:健生(白崇禧)坚持持久抗战,以保全实力为急务。伯陵(薛岳)愤然曰:"如此我上无以对,下无以对国人,从今不敢再穿军衣了!"我见二人相持不下,因谓:"汨罗不战,退长沙;长沙不战,退衡阳;衡阳不战,退桂林,如长此退却,广土亦有尽时,究在何地可以一战?我为二公计,不如且就当前敌我情势,研究我军有无一战之可能?"伯陵深信士气甚盛,可以一战。长沙三次会战的结果当然是胜利的,这如果要算到白崇禧的身上,恐怕薛岳会气得吐血的。
看了桂南会战,不知白崇禧做如何感想?以前看了很多关于昆仑关血战的传说,然后又有宣场桂系在抗日战场如何无敌的神话。现在看来全是放屁加造谣。日军不过十二个团,共有二十七个师,人数多过日军不知多少,居然打到最后,丢盔弃甲,广西首府南宁不保。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不知白崇禧做何感想?到44年,日军从广西长驱直入贵州,桂系一败涂地。桂系抗日从何说起。
然后陈诚写到第六战区司令官任职时的两次战役,宜昌战役和鄂东战役。
接着写到了和史迪威及龙云的合作。奇怪的是,为什么陈诚的司令部没有指挥远征军作战的布署,那他在远征军里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可能搞了一些前期的工作,按照他的说法就病倒了。当然他在云南还顺带解决了云南王龙云。再接下来,就一下子跳到受降。
看来陈诚真的很会生病,从一九四三年一直生病到一九四五年受降。生病期间估计什么事也没有做。
受降部分令人感兴趣的是他对遣散伪军的解释。这也是后来他受到批评的原因。其实无论现在还是过去,伪军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从陈诚的解释来看,大部分遣散是正确的做法。不可能一边审汉奸,一边让伪军留任,这无法取信于民的。陈诚写道:伪军应一律遣散,实为当时正义所归及众议咸同之主张,那时我以军政部部长立场,自然也主张遣散。
谈到接收,陈诚写道:因为接收接得太不像话,以致当时街头巷尾流传有"人心思汉"(汉谓汉奸)、"收复失地,丧尽人心"等语。可怜八年浴血抗战的结果,最后却带来了一场"胜利灾难"。所以当有人写道,红灯记李玉和在东北过的日子很好的时候,当来时,还不如日伪时期,那结果就是胜利了。
而今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