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阮长耿_阮长耿出诊_阮长耿院士

2016-11-23 06: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阮长耿院士_阮长耿出诊_阮长耿

阮长耿(1939.8.14- )男,1939年8月生,上海市人,中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教授,博导。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后留 学法国,获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总编。

阮长耿上海市人。著名血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同年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从事医疗科研工作。曾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Saint-Louis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进修,并获法国血液学博士学位。现为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实验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中华血液学杂志》总编、《中华内科杂志》副总编,以及《中华医学杂志》、《J. Thromb & Hemost.》、《Thromb. Res》、《Int.J.Hematol》等国内外杂志的编委。

阮长耿 - 科研成果

阮长耿院士_阮长耿出诊_阮长耿

做实验 阮长耿院士长期从事血液学研究。在赴法进修期间,从事国际上第一株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I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的研制,并首先应用该单抗阐明了GP I在血小板粘附过程中作为vW因子受体的生理功能。1981年10月,他学成回国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血栓与止血研究室。在当时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利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我国第一组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单抗。随后,不断研制出抗vW因子、抗人活化血小板、抗纤维蛋白和抗人尿激酶受体等9类一百多株苏州(SZ)系列单抗。其中5株单抗SZ-1、SZ-2、SZ-21、SZ-22、SZ-51已通过国际分化抗原委员会鉴定,成为国际上血小板研究的标准试剂。应用SZ系列单抗,深入地进行了基础和临床研究,并成功建立了血小板膜GP、vW因子和活化血小板(GMP一140)等检测药盒,在全国推广应用,提高了我国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水平。近年来研制成功的“抗活化血小板”和“抗纤维蛋白”等多种“血栓导向单抗”可用于血栓显象和导向溶栓治疗。这些单抗的“人源化”基因工程研究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为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中“抗人活化血小板单抗可变区基因序列”(专利号:ZL 95 1 05904.1)与“具有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抑制活性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专利号:ZL 021 11104.9)获得国家专利。他还进行了多种出血性疾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在血小板无力症、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的研究中都发现了新的基因突变,该研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他先后承担国际资助重点项目、中法先行研究计划课题,国家“863”、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课题、“十五”攀登专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3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70多篇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主编《血小板》、《血栓与止血》和《血液学》等专著8部。先后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1项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培养博士研究生43名、硕士研究生37名。一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研读外文书籍 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苏州,让“中国血液”登上国际学术交流的讲台,阮教授致力于促进与国外的科研和文化的沟通,应邀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并被推选为IAEA生物分子导向诊断和治疗研究顾问组成员、国际血栓止血学会血小板专业委员会委员。他还主持召开了“中法血栓与止血交流会”、“国际血小板免疫学研讨会”,并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形式,与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日本等十多个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为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对外国际合作和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富有成效的努力。

他组建并亲自担任部级“核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主任,2000年9月实验室被批转为江苏省核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他创建的国内第一个血栓与止血研究室成为江苏省医药卫生重点科研基地,先后举办了10多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血栓与止血”学习班。在阮长耿院士的领导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血液病学学科在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为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1]

阮长耿 - 所获荣誉

曾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及省部级劳动模范、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和奖励。1994年鉴于他为中法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法国总统授予他“法国功勋骑士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