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经验:第二篇:情感教学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2)

2020-10-04 04: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大部分是由学生全权完成的,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占据主体地位的永远是教师,而忽视了小学生在其中的重要性。这一状况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依赖性,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借助教师的帮助来完成,从而丧失了学员在观念品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教育能力及自我改善能力。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弊端的有效对策

1.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生仍然进入对全球的构建阶段,他们针对世界观的思维还是从现实生活的体会中获得的。因此,在学校阶段推行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将教师实际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现实状况急剧渗透到课程当中,这样就能真正促使起她们针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与喜好,帮助人们结合自身实际状况来产生一个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及思想品德观念。例如,在学习《互帮互助一家亲》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师生共同进行一些团队式游戏,让学生在真正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有助于课程效果。

2.完善德育体系,提高对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的注重

目前,我国教学一直是被应试教育这一方向所驱动的,对于常识及技能的传授过分注重,强调知识的把握程度,并不断采取强化训练的方式来推动教师进行学习,学习内容也只是局限在教材范围之内,使相关教育机构、学校就父母都忽视了小学生的德育。针对这一难题,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建立相应的德育体系及监管制度,对于一些严重的违法现象得到一定的体罚,例如思想品德课程被无故占用、取消等。同时,学校方面也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交谈,共同讨论正确的美育方式,培养小学生健康的观念品德。

3.通过心灵熏陶的方法来培养教师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人们在学校阶段所养成的习惯一般是相当稳固的,且无法伴随其成长。因此,无论是学生而是家长,在学校阶段都不需要过度注重子女的文化成绩及考试分数,而要把关注焦点放到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之上。应该秉持长期地对教师进行反复的观念品德训练,使它们在脑海中产生一定的观念及条件反射,将这种练习行为渐渐转换为自然习惯。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在识字教学中助力德育

识字教学中学生要抓住字、词、句,对教师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语言文字的练习和借助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强调:“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师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教师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护”字时,学生组了“保护、爱护”等词语。教师令学员结合听说训练使教师从小要善待公物,保护环境。又如,教“打”字,教育教师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骂对方。这样除了开阔了学生的模式,又渗透了观念品德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增加教师学习成绩的同时,对教师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在指导朗读中体会德育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借助朗读,在读中悟理,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洗礼,从而得到德育。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帮助学员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应指导教师朗读重点句、重点段,让教师通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情感地反复诵读来感受作者的观念,从而得到思想跟情感的磨炼。例如,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短文时,让教师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活动等有情感地朗读。在读中悟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又如,在指导朗读《桥》一文时,让学生用严肃的语调读出村支书执著,沉着冷静、威严的体现,用惊恐慌乱的语调读出人们在洪水来临时的体现。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不徇私情、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品质。进而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敢跟信心。在超过教学目标的同时,渗透了德育。

三、在习作教学中深化德育

在语文课堂中,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在课本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中也不可忽视。写作训练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教师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的习惯跟能力,如,在练习《我很敬佩的人》《美就在身边》等习作中,学生都可把人物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触发了种种观念感情,现在这些女孩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遭到父母的疼爱和责备。本人以写作练习为载体有计划地举行一系列活动。如:让学生在《今天我当家》《我学会了》习作中又体会到了做家务的艰辛和真谛,又可理解跟尊重长辈的辛苦,让教师遭到了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

四、在课外活动中践行德育

语文课外活动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个别,能丰富学生的数学常识,促进教师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也有培育教师良好思想品德的方式之一。因此,我按照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推行有意义的活动。如,通过举办排演小电影《负荆请罪》、“红领巾小记者”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会、“我选我”演讲等活动,把数学素养训练与品德培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德育于英语课外活动中。在课堂的实践跟探索中,我感受到学校数学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同学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教师进行教改,寓德育于英语课堂中。培养教师的观念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小学数学老师要在教学上进行德育渗透就要多下功夫进行研究。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物理课的德育功能受到充分发挥,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第六篇:新媒体环境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影响

一、新媒体的环境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新媒体的传播途径是借助互联网、手机等终端媒介,所释放的信息是实时出现、即时释放的。当今社会,无论是生活抑或工作,人们的节奏总是不断加快,不断向前的,这种生活状况是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的,也是很可为其所接受跟适应的。小学生天生追求快节奏,他们的性情特点与新媒体的特征相结合是相当适合的`,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定时、定向的释放信息,新媒体对信息的释放模式不受时间、地点等任何定时定量的限制,其时效、快速的特征体现的更为突出。手机信息、QQ、微信、微博等作为小学生沟通的新软件,借助新媒体小学生们可以迅速的获取所需信息,避免它们注意力时间短、精力不集中、耐心不长久等问题。

二、新媒体的环境下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弊端

1.网络语言冲击小学生基础语言的学习跟积累。网络词语就是在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些由数字、符号谐音构成的特殊语言以及文字,这些网络词语随着互联网的演进而发展,其影响范围和人群逐年递增,其蔓延和渗入之快速,是这些网络人士、学者始料不及的。网络语言除了改变了社会的语言模式,也颠覆着小学生的语言环境,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非常易于受网络环境的妨碍,小学生正是处于学习语言的基础时期,如果将网络语言带入课堂,将会严重制约其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效果跟程度,将会有巨大的负面效果。

2.鱼龙混杂的浏览内容缺失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新媒体的特点呼应着小学生活跃的认知、广泛的兴趣,对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很容易让人们沉迷,长时间使用网络,小学生和电脑或手机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不接触更多的人跟事物,缺乏真实的交流,容易产生抑郁、冷漠、自闭的性情。

三、新媒体环境下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弊端的对策探索

1.政府机构及社会组织积极尽力营建优良新媒体环境。越来越多的父母呼吁有关部门能够整顿小学生的上网环境,希望可产生绿色、健康的网络世界。这个梦想的谋求,必须应有一个前提作为基础,就是完善网络相关的法律规章,通过法律形式保护小学生的网路安全。例如,新加坡对互联网的管制办法就相当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推进了“分类许可证”制度,用户存储的信息都必须经过政府的电脑控制中心“中转”,这样做有效地过滤了消极的、非法的信息。如果不按政府规定申请“分类许可证”者,是应被处以重罚的。做到这种,(1)要成立建立网络督察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良信息的蔓延,可以构建网络信息档案,定期督察各种小学生使用的网站、信息、视频、图片等,肃清小学生网络环境。(2)建立完善完备的惩罚机制,并予以惩处责任。通过广泛征求专家、家长、老师、小学生等多方面意见,归纳总结不同的建议跟意见,形成小学生网络安全管控条例,做到有法可依。

2.教育管理部门跟大学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新媒体环境下的观念品德教育具有双向性、互动性,“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更重要的演进时期,也是一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利用各类系统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并作迅速引导,打开师生交流的渠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自由的在网络上交流看法、发表见解,“校园手机论坛”、“网上聊天室”、“在线辅导”等,通过轻松的交流与访谈,一起探索和求知,打破了特色教育的固定方式,使受教育者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学习、求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可以随时查阅信息,随时发表自己的想法、看法,与教师、同学交谈、探讨。这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模式,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及时沟通、探讨、交流,教育者将作为受教育者在道德建立途中的一个知心朋友。。

3.家长减少自身能力提高对小学生网络道德指导。家长在增加自身网络技能的同时,也需要对父母的网络行为进行指导,小学生正进入心理发展跟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遵循老师的指导,回家听从父母的安排,而在虚拟的网络亚洲,他们就变成了自己的主人,可以任意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正由于这么,特别易于得到不良信息的侵犯,在使用聊天工具的之后,不懂得保护自己,也易于得到负面思想、恶俗陋习的妨碍。所以,家长应做好人工“防火墙”,帮助小孩过滤掉坏的信息,“对家用电脑中青少年不宜的功能或网站加密等。要求父母对儿子上网的时间跟地点作出一定的限制跟监管,及时控制也许出现的违法意图跟行为,指导并监督孩子们理智地处理上网娱乐跟学习的关系”放下对网络所持的片面态度,通过与父母真诚、耐心的交流,了解它们的心灵所需和真实所想,就会导致小孩沉溺于网络。总之,家长通过恰当的鼓励,家长合理的监督跟管理,就会大大降低网络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网络生活是目前社会的常态化生活方式,要想让小孩有效、安全、合理的借助网络,最大程度的降低网络的消极影响,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同孩子的交谈与交流,在网络活动上起到榜样的作用。正确的鼓励,合理的管理,网络将会变成小孩蜕变中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