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典:古诗词《雨霖铃》教学案例篇二(2)
案例构思:
本案例力图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通过课堂实践来培养教师赏析古诗词之美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突破:1、教学目标的建立既立足此文本教学又着眼于此类文体教学。出发点是以培养教师对古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既是个例也是大量教学的方向。2、以“感知美、探究美”为宗旨来设计诗词教学。课例分为五个环节:“美的启发、美的感知、美的探究、美句赏析、美的朗读、美的迁移”。每一个环节仍旧围绕诗词之美而展开,既互相独立又紧密联系,每一个环节都有确立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都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构成五个教学环节的逐渐加强。最终完成整节课的课堂目标跟重难点的突破。3、教学方法以诵读法、点拨法、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教学的主导作用。其中的诵读教学以静水流深的形式贯穿教学一直,朗读指导又有单独环节由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探究美点、美句赏析”环节中老师就会启发学子通过美读来诠释诗词。
学习方法的突破:自主学习跟合作研究学习相结合。其中的自主学习主要在课前备课中完成,比如对诗歌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的学习,对诗歌句子意义的学习都是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完成;合作研究学习也有设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组织有目标有实效地加强。
案例描述:
具体古诗词的课堂操作中我选择下面几个方面实践: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柳永词两首》中的一篇,其中的《雨霖铃》是叙写离情别绪的经典之作,不管是从词的生动语言、婉转音韵、优美景色,还是词的丰富情感、绝妙写法等方面都有其超绝之美点。本课力图带领师生在实践中研究词作之美,感受和感悟词作的精妙之美,并把握鉴赏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带领师生以真诚的情感品读作品,感知作品内容跟思想情感。
2、通过对诗词美点的探讨,体会婉约派词作之美。
3、培养发现跟鉴赏古诗词之美的能力,提升教师对古诗词的兴趣跟文学素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经过大学阶段跟高中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了一些诗词赏析的方式,对诗文之美也是了一定的体验;
2.根据学员课前导学案的备课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行分层教学,适时点拨引导学习有困难的师生,使每个老师都学有收获有所提高。
3.学生在之前学习了李清照的这些佳作,对婉约派词作的初步展现已经具有,对柳永的生平事迹和本词的写作背景也是所认识。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美点的探讨,体会词作的诗意美、情感美、写法美。
教学难点:对句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
六、教学过程
(一)美的启发:
教师活动:
1.多媒体系统播放乐曲《雨霖铃》,创设氛围。
2.导语:同学们,离别是一生常常的苦楚,古道长亭,芳草斜阳,曾诠释过多少悲欢离合的独白,古今作家词者吟咏离别之情的词句更是屡见不鲜。让我们一同怀念一下,我们都学过这些诠释离别之情的诗句?
3、恋念人生看似不得不飘然远行,难舍的情结,匆匆的脚步,都化作一句句缠绵悱恻、凄婉感人的诗行,千古传唱。“多情自古伤别离”,柳永的一曲《雨霖铃》波澜迭起、层层深入,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堪称词中绝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学生活动:
1、聆听音乐,感受词境。
2、回忆所学的关于离别诗句,积极发言。
(二)美读感知
教师活动:
1、教师配乐范读:以钢琴独奏的戏剧《江河水》作为范读配乐,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场景,让学生沉迷在离愁别绪的感伤气氛中。
2、朗读指导:朗读好诗歌,首先要读好它的节奏,其次要把握好诗词所蕴含的感情。
3、师生一起探究词作朗读的语调停顿和节奏快慢,读出词作的戏剧美、情感美。
4.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词的内容:这首词写哪些内容?
学生活动:
1、聆听教师的朗诵,初步感受词作内容。
2、点评老师的朗读,共同探讨朗读的语调、停顿、节奏。
3、根据朗读指导试着读出自己的体会。
4、学生配乐朗读。
5、明确本词的内容。
明确:这首词书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跟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苦闷情绪。上阕主要写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情境,下阕主要写别后的寂寥凄清的情景。
(三)美点探究
教师活动:
1、美是必须认知的,一首古诗词的美需要从这些方面去感知?
点拨:音韵、语言、意境、形象、情感、写法等方面去反思。
2、这首词是婉约词的代表之作,历来为人称道,它的美诠释在那里?不妨自己找一找。
3、请你们按照自己的意图建立小组,确定研究内容,并选好组长,组织小组研究学习。
4、各小组选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它组同学补充。
备注:对学生没有选到的内容教师带领全体老师进行研究;对重复的内容根据展示补充的方式进行;对师生研究不到位的学生补充引导;朗读指导同步进行。
点拨预设:
(1)意境美。找出叙事句子,写了这些景物?有哪些特征?营造了如何的意境?
明确:凄凉、冷落、落寞、苍茫。
(2)情感美:无奈、孤独、惆怅、伤感。
(4)写法美: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融情入景”;写景有实景有虚景,“虚实相生”。
学生活动:
1、探寻词之美。
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写法美等。
2、探究词之美。
自主学习,发现研究这首词的美点。概括归纳: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写法美。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美之详细表现。
(2)意境美
(3)情感美
(4)写法美
4、各学习小组选代表展示研究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补充。
(四)美句赏析:
教师活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 教师设问:明代词评家贺裳称《雨霖铃》中有一“千古俊句”,请问是那一句?
2. 此句为何被冠以“千古俊句”?
点拨1:此句中有哪几个典型意象?这些意象给了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学生结合当时所学中国古典诗句中关于这种典型意象的描写反思。
(“柳”有“留”意,残月如钩,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此句将这三种很可触动离愁的事物。)
点拨2:这幅画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以后,这一特定时刻使你联想到哪些?回忆古典诗歌中写“酒”的词句,这些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此句作者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妙就妙在问得清晰明白,答得风趣生动,似答非答,韵味无穷。因此被冠以“千古俊句”。)
学生活动:
1、 思考哪些是意象?
2、 此句采用写实技巧将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可触动离愁的意蕴集成一幅鲜明的场景。
3、 关于“柳”这个隐喻在古诗词中的意义。
4、 古诗词中“月”这个隐喻的丰富意义。
5、 古诗词中“风”意象的深切含义。
6、 古诗词中“酒”这个隐喻所承载的涵义是哪个?
7、这首词中酒醒以后的感情是如何的?
(五)美读诗词
教师活动:
1.自由美读:明确词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情感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根据朗读指导,有情感地放声自由朗读。
2.展示美读:学生自主朗读作品,鼓励毛遂自荐,作示范朗读。(配乐)
3、欣赏美读。播放《雨霖铃》情景戏剧短剧。
学生活动:
1、自由美读: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跟美点感想,根据朗读指导,有情感地放声跟自由朗读。
2、配乐展示自己的美读。
3、欣赏《雨霖铃》《雨霖铃》情景戏剧短剧
(六)美的迁移
教师活动:
根据你对这首词意境和感情等美点的认知,选择适合的文体写一篇评述文字。字数500字左右。
学生活动: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就你这智商也学人借打假之名来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