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教案模板
学前心理学教案模板相关热词搜索:学前 教案 心理学 模板 心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案怎么写 理学标准教案模板篇一:《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 授课老师 一、学科性质:学前教育专业课 二、教材:陈帼眉编:《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课时:64 课时 四、参考书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B.C.穆欣娜著,陈帼眉、冯晓霞、史民德译:《儿童心理学》,人 民教育出版社 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4、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6、孟昭兰著:《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7、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的对象、任务跟步骤 学习规定: 1、了解学前心理学的探究对象跟任务; 2、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类别; 4、掌握并懂得利用学前心理学的探究方式。 第一节 研究对象跟任务 一、研究对象: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的出现 2、学前幼儿心理发展的通常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跟个性的演进 研究任务:1、揭示儿童心理差异的基本体现(知其然) 2、揭示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的诱因、影响因素及措施(知其所以然)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第二节 研究原则跟步骤 一、研究类别: 按研究时间分: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 按研究范围分:整体研究(系统研究) 分析研究(专题研究) 按研究课题分:差异研究 相关研究 因果研究 按研究任务分:双生子研究 跨文化研究 二、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结论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根据 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 (四)伦理性原则 尊重、有益、公正三原则 三、研究方式 按普遍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1、哲学原则(指导观念) 新生儿从近乎完全无能到人类心理渐渐完备的过程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只能揭示关系,不能揭示关系的性质 不允许从“期待”出发,采用符合期望的结果 不能出示与教育目的相违反的弊端 美国国家卫生部于1993年颁布了《保护人类被试行为规范回顾指南》,要 求将实验对参与者可能造成的生理、心理攻击降至最小 2、一般原则 观察法 调查法(谈话、问卷、访问) 实验法(实验室、自然实验) 测验法 品分析法3、特殊方式(研究科技) 各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互补方能在效 第二章 各年纪学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学习规定: 1、了解三岁以内婴幼儿的心理及动作发展特征;2、理解孩子无条件反射 的含义和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 3、掌握儿童常见的无条件反射的特点;掌握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掌握 三到六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纪特征。
第一节 人生第一年 这一年是成人心理开始出现跟一些心理现象开始萌芽的阶段。 一、初生 到满月 新生儿期是人类一生中惟一可观察到纯正的先天本能行为体现的时期。 (一)适应新生活 简介新生儿的生理特征跟神经系统特点:新生儿遭受生死存亡的抗争;身 体脆弱,娇嫩,神经系统简单,功能还不健全。 为适应人间生活渐渐形成人的心理: 生存模式的差异:寄生——独立 生活环境的差异:恒定舒适——变化无常 (二)依靠无条件反射 这些无条件反射均在儿童长至几个月时再次消失;若到时不消失,反还是 婴儿发育不正常的病症。1、无条件食物反射:吸吮反射 觅食反射 2、无条件防 御反射:眨眼反射 3、无条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 4、返祖性反射: 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4——5个月消失 巴宾斯基反射,6个月时消失 P23 晴天时,产院的小孩象向阳花面向太阳 惊跳反射(莫罗反射),3——5个月消失 击剑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 4个月消失 行走反射(迈步反射),2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6个月时消失 所举的无条件反射,前三种对新生儿维持生命跟保护自己有现实含义,后 一种没有,但在人类进化历史上,可能当时是有含义的。如抓握反射,反映了人 类社会需用爬树来保护和保持生命;无论能否有含义,都是最初学习的基础。
无条件反射的意义: 保证了新生儿基本的生命活动,是应付外界刺激的本能。 局限性:具有刻板性,不适应差异;数量有限。 (三)条件反射的出现 和心理发生 1、条件反射对成人最初生活的含义: 弥补无条件反射的不足,是保持生命、适应新生活的新制度; 标志着个体心理活动的出现。 2、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 健全的大 基础反射;条件刺激物;(出现的时间与效率) 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的多次结合。 3、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 决定于起初练习成人制定条件反射的时间。 4、心理的出现: 出生即有,可追溯至胎儿期。 (四)认识世界跟人际相处的起初 1、认识世界的起初:感觉的出现;视听的集中; 2、人际交往的开端; 产生交往需要 二、满月至半岁(一月一变样) 突出地体现在视听的发展,眼手 协调,定向探究,开始认生。 (一)视觉跟听觉迅速发展出来 会主动寻求视听目标 婴儿早期能够表现出视听协调活动;声音定向是靠两耳接收信息的时间差 形成的,而小小孩头小,两耳离小,时间差小于成人,但却偏向于对声音进行视 觉定向。 (二)定向反射作用降低 无条件食物、防御反射对完善条件反射的功用减少,现时定向反射的功用 增强;依靠定向反射认识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条件反射。
(三)手眼协调 动作开始出现 经常伸出的手也许暗示其习惯用手 只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固定的反应 大脑皮质的成熟完善 非条件反射和已巩固的条件反射 个体变化较大 3-7个月的婴儿对音唇一致的人脸注视更久 1、本能的抓握:动作混乱 无意抚摸 无意抓握 2、手眼不协调的抓握 手眼协调的微曲与姿势有关,是有目的地认识世界跟探索物体的萌芽 (四)开始认生 1、表现:找妈妈;摆脱生人 2、意义:感知、辨别跟记忆能力发展的标志; 情绪跟人际关系发展方面 的重大差异 三、半岁到周岁 主要体现在动作非常灵活,出现语言的萌芽,亲子依恋关系的巩固。 身体动作快速发展婴幼儿动作的发展通常可表明其心理水平的发展,因为人的动作主要由高 级中枢支配,其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有紧密的关系。 1、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整体——分化 上部——下部(首尾规律) 中央——边缘(近远规律) 大肌肉—— 小肌肉(大小规律) 无意——有意(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与儿童动作发展规律一致,是成人从躺着的姿势解放出来的时期,是其脱离成人怀抱的时期 (二)手的动作开始产生 1、五指分工:大拇指的分工 2、双手配合 3、摆弄物体 4、重复动作 语言开始萌芽1、练习发音;音节清楚但无意义 2、听懂指令 3、用发音进行交往(前语言的交往方式) (四)依恋关系逐渐发展 子跟成人开始互相理解第二节1——3岁 这时期是真正产生人类心理特征的时期;幼儿完成了几大任务:学会走路、 说话,使用工具,有了自我意识。
一、动作的发展; 两眼不协调,手发抖 照视线去抓;简单的动作目的;不相干的动作;神秘的中线屏障 牵一发而动全身抬头-俯撑-翻身-坐-爬-站-走 头、躯干-双臂、腿-手、脚 3、4个月,手弯成大钩子打破中线屏障 针对物体,带有目的性 开关盒子24次 喜欢练习,只为发音愉悦 语调决定理解 分离焦虑 篇二:学前心理学教案 导入:心理学,一个富有极大探索性的科学领域,不仅造成了大批科学家们 的深思,也导致了大众的好奇。在这个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领域里,充满了 许多未解之谜,神秘而又实在,成为人类探索全球的三大奥秘之一。在人类走过的 里程中,人们在不断探索外部宇宙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揭示着人类自身的心理世 界,并将各类心理现象称为内地球。特别是人类探索的焦点由内部世界转向人类 自身时,脑科学的探究逐渐变成生命科学中的核心难题之一,而探究脑的心理机能 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21世纪--被视为生命科学的年代,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自身 的科学逐渐显示出其不可缺少的功用。科学地了解自身是我们遭遇的永恒的主题, 各类科学家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对心理现象进行了构建,力求揭开心理奥 秘,打开这一神秘的"黑箱"。
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曾让古人为之慨叹,随着现代科学 技术的快速演进,科学家揭示的心灵奥秘也愈发越多,令现代人为之愉悦。心理学 已经被现代人视为21世纪中三个最有演进前景的学科之一。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探究对象跟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 贝克莱(1685—1753)和休漠(1711—1776年)可以视为19世纪欧州联想 主义的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莱的《视觉新论》和休漠的《人性论》, 虽然属于文学著作,但对之后的心理学的发展具备很高的制约作用。 从亚里斯 多德起,在将近十几个世纪的时期内,心理现象大多是由哲学家作为文学问题加 以探究的。 心理学从美学中真正分离下来而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主要由法国生理学 家冯特 (1832—1920年)完成,1879年,冯特在日本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试验的方式来探究心理现象,被公认为心理科学独立的 标志。冯特反对用文学哲思的方法去思考心理困惑,坚持用观察、用实验或者数 理统计等自然科学的方式去探寻心理过程的规律,因而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并培育了一批来自全球各国的师生。冯特一生的专著这些,其中《生理心理学原 理》一书被誉为“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心理学教案范文,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平台机制的心理 学专著。
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 (一)什么是心理学 1、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人类更普遍、最 熟悉、最深奥的现象。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跟个性心理两大类。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比如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跟信念过程。 认识过程: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感到、知觉、思维、想象、 记忆。其中,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恩格斯称思维是“地球 上更美好的花朵” 情感过程:认识事物时形成的心里体验。如:喜、怒、哀、惧。 意志过程: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2)个性心理: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 个性倾向性系统(动力结构平台):需要、兴趣、志向、动机、世界观、 价值观 自我观念系统(调节系统):自我了解、自我感受、自我监控; 个性心理特质系统(最稳定,体现某些变化):气质、性格、能力。 2、心理学是探究心理现象出现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探究人自身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至入学前(学前期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 二、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涵义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82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蒲莱尔(WPreyer)的 《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有利于家长和学生塑造正确科学的幼儿发展观,既应尽早适当地对幼儿提 出发展的要求跟目标,动态地评价幼儿的演进,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某些变化, 教学目标:1.知道学前心理学的概念跟研究对象; 2.了解心理学的起源与演进; 3.能够举例说明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 学前心理学的探究对象跟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心理学—一门既年轻又奇特的科学 最初,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被觉得是社会学科。亚里士多德的《灵 魂论》,被觉得是心理学的第一本著作。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知名心理学家冯特在日本莱比锡大 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平台的试验探究,使 心理学从文学中摆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学的概念1、心理学是哪个? 心理学是探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的学科。 2.什么是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如观察一个人,有 人观察得更细,身高、肤色、体貌特征都可展现,有的人则观察得更粗。
又如学 习,有人对公式记忆深刻,有人对年代记忆准确,有人则对事件印象最深,当然 也有人对学习内容记不住,但对影视明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对一诉讼的犯 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怜。对一交通事故现场,有人挤着凑热闹,有人远 远躲开。男孩喜欢车,女孩喜欢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静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跟个性心理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包含: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情感过程:喜悦、 愤怒、哀伤、恐惧等 (3)意志过程: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行动 个性心 理包括: (1)个性倾向性:能力、气质、性格 (2)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世界观 自我意识:自我感知、自我感受、自我控制三、什么是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前心理学是探究学前 儿童心理发展特征跟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的出现:在讲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言语、 情绪、意志、个性、社会性等很多章节时就会看到他们是何时形成的 2、学前幼儿心理发展的通常规律:一般在每章会看到哪些心理现象的发 生或通常趋势。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跟个性的演进:研究每个心理现象的各自特征跟规 四、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含义(一)理论价值 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根据; 2.有助于丰富和充 实心理学的通常理论。
(二)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必须是成人心理学产生的诱因;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 为实践服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作为将来 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教育工 作成效,科学的教育成人,还能巩固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练习: 一、思考下面该段中都发生了这些心理现象? 小张清晨起床,看到亮光照进房间,听到远处树上的小鸟正在吱吱地叫个 不停。她关掉房间,一阵微风吹拂,使她觉得暖和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 的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测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院子里吹来的。 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现在虽然未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心理学教案范文,便在 脑子里盘算着现在既然去花园玩儿,该如此美好啊!她很喜欢花,已有很多天没 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忽然她既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今天需要交 了,必须忍受一下,坚持读完。想到此处,她随后收拾了一下,吃过晚饭就开始写稿了…… 第一章 学前幼儿心理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的实质:脑是造成心理的器官; 2.了解脑的结构跟神经系统的 组成; 3.理解并举例说明影响成人心理发展的诱因; 教学重难点: 1.心理的实 2.了解影响小孩心理发展的主要原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 教学过程第一节 人的心理实质 一、什么是人的心理? 心理的实质是哪个? 观点1:心理是非物质的、至高无上的心灵活动,是形成黑洞万物的本源。 观点2:身心平行论(冯特) 观点3:人脑产生心理,如同肾脏排泄胆汁 脑是心理的脏器 心脏是心理 活动的器官
小米移动电源我都买了三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