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原文及翻译_孔孟论学翻译_孔孟论学习翻译原文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孔孟论学习原文及翻译,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人虽听之,—心以为有鸿鹄等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孔孟论学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 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文言文阅读中,浙江卷引用《论语》中孔子与子贡、颜渊的两段对话,引导考生品评古人平等善诱、好学勤勉、谦虚恭顺的良好品质。浙江卷引用《论语》中孔子与子贡、颜渊的两段对话,测试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品评古人平等善诱、好学勤勉、谦虚恭顺等良好品质。
孔子说:“好比堆积土山,只差一筐而没有完成,如果要停下来,这是我自己主动停止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刚倒下—筐土,如果要继续往上堆,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说:“不要奇怪大王的不明智。即使有天下容易生长的植物,暴晒它—天,再冷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活下来的。我见大王次数很少,我退居在家而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的身边了孔孟论学习原文及翻译,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比如下棋这种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的话,就学不到。弈秋,是全国下棋的高手,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弈秋的话,却—心觉得有天鹅飞来,想拿起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别人一起学习,但成绩却比不上别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他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只取其中的两三片竹简罢了。仁人在天下是没有敌手的,以周武王这极为仁道的人来讨伐极为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把舂米用的木棒都漂起来了呢。”
【孔孟论学赏析】
一 自述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要二者结合。
三 主张勤学和好问。
四论述功亏一篑和持之以叵的深刻道理。
五 论述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的重要。
六 对任何问题都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