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读后感】历史,值得我们回眸,值得我们纪实——读许钧华的《回眸与纪实》有感

2019-10-09 14: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中央历史记录篇读后感200字_公元2000粤语中字_深夜食堂1中字 下载

历史,值得我们回眸,值得我们纪实

——读许钧华的《回眸与纪实》有感

郑建军

许钧华是浙江嘉兴1961年入伍的铁道兵战友,在他退休十年之际,整理出版了《回眸与纪实》一书。年春节前夕惠赠于我,直至昨天才拜读完。

深夜食堂1中字 下载_中央历史记录篇读后感200字_公元2000粤语中字

一、《回眸与纪实》其书

微观“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对过去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的功过,借以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回眸”,乃回顾之意;“纪实”,则是对事情或事件所作的真实报道。《回眸与纪实》一书中央历史记录篇读后感200字,很好地把握了“回眸与纪实”对历史的诠释。

《回眸与纪实》收录了许钧华在退休后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写的28篇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揭示了个人从军五年所经历的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人生底蕴,并延伸至今天历史的再现和精神的焕发。

深夜食堂1中字 下载_中央历史记录篇读后感200字_公元2000粤语中字

从《回眸与纪实》的装帧看,很大气,虽然不到200页,32开本,但图文并茂中央历史记录篇读后感200字,用文鼎古印繁体书写书名、采用项维战友32?span>045米的国画长卷《成昆铁路》做衬托并舒展至封底,无疑都彰显着该书丰厚的内涵。

二、《回眸与纪实》内容

许钧华战友的《回眸与纪实》,用“回眸”和“纪实”两个篇章反映主题。回眸篇是对铁道兵战士当年的生涯回顾,纪实篇则是对铁道兵撤消后当年老兵风采的真实写照。正如作者所说:“回眸篇里有纪实,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纪实篇里有回眸,许多往事在文中有叙述。”两个篇章是有机联系的。

回眸篇站在历史的高度,回顾了作者从军五年的军旅生涯,表面看是平铺,但通过作者的笔端,你会发现当年的历史题材又是多么的厚重:作者曾与《铁道兵志在四方》曲作者郑志洁共同生活三个月;经历了施工便桥洪水的生死考验、向乐线的紧急备战和八一大桥的昼夜抢险;记叙了成昆线上生活过的第二故乡、并肩战斗后倒在施工现场的战友……每一篇文章无一不让人回到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

公元2000粤语中字_深夜食堂1中字 下载_中央历史记录篇读后感200字

纪实篇站在现实的角度,真实记录了作者回到地方直至退休后的所见所闻,表面看是直叙,但通过文章内容,你会发现,当年不少战友通过军营的磨练逐步走向了成功,书写了自己的人生辉煌:当年的英雄回村修路留下口碑;伤残军人住院受到刘少奇主席的夫人王光美和陈毅元帅亲到医院看望;身残志坚永不言弃的战友艰难创业使产品远销国外;陪同《永远的铁道兵》摄制组在浙江各地采访;全面描述战友画家项维创作国画长卷《成昆铁路》的艰辛历程(成昆铁路竣工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近距离接触有着铁道兵活词典之称的90余岁老兵吴大中先生(铁道兵组建就一直在铁道兵,见证了铁道兵的存在和发展历史,曾连续三年以一个连队的新闻素材刊登于《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每一篇文章都让读者接地气般的体会到正能量的不断升华。

三、《回眸与纪实》作者

许钧华战友入伍前是学生,凭借自己在部队生活的历练而成熟,伴随着《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成长。施工中他掌钢钎、抡大锤、下沉井、登高桥、立模板、打风枪,施工后他写稿件、编节目、吹笛子、搞宣传、读报纸、教唱歌。铁道兵的艰苦环境和战斗生活,不断丰富着自己的人生阅历。本书代序《退休十年乐》更是作者全面反映自己人生态度的认识和人生履历的认知,淋漓的体现了自己的“天伦乐”、“知足乐”、“电脑乐”、“写作乐”、“旅游乐”、“健康乐”和“奉献乐”的精髓。

许钧华与我是战友,但于我来说,则感觉更像是兄长。他年长我20岁,虽然我们从未见面,但感觉心有灵犀,对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我钦佩许钧华战友。

我钦佩他忠于史实的态度。2009年6月底,他发现《中国军网》上刊登了一篇《武警云南总队某中队深山守桥三十年》的文章,并被多家网站转载。文中涉及“向7号桥墩宣誓,那里面铸进了军人的灵魂”。这座桥正是作者当年修建的位于黑井镇附近的成昆铁路大田箐特大桥。凭记忆,根本没有“把战士浇筑进桥墩”的事情;凭感觉,铁道兵也不可能如此不珍视战士的生命。为了还原历史,许钧华战友开始多方调查,甚至找到了“被浇筑进桥墩的战友”所在连队的老排长,数次取证,终于澄清了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误传[!--empirenewspage--]——原来,所谓“被浇筑进桥墩”的战士——熊汉俊烈士是在大田箐特大桥附近的黑井隧道施工中牺牲的。铁道兵云南战友还专门把北京战友恳请一位老将军题写好的“汉俊之桥”改成“汉表神州辽阔大地,俊现华夏锦绣河山”,以“汉俊”来泛指牺牲在成昆铁路沿线的所有的铁道兵烈士。

我钦佩他认真负责的精神。2012年春节刚过,浙江省铁道兵战友经济技术协作会主办的《联谊信息》原总编因病住院,他应邀临时出任副总编之职。60多岁的老兵,每月多次往返于嘉兴和杭州之间,编辑稿件、排版组合、逐字校对……一道程序跟着一道程序,每当从印刷厂取出样报,还要再一次认真校勘,当熬过多少日夜之后,报纸寄发全国各地了,他才会长舒一口气。一年多的时间,共编辑了16期报纸76个版面,约42万字。同时,还编篡《铁兵情怀》一书。

我钦佩他为人低调的风格。1999和2011年,《联谊信息》两次举办全国征文比赛,他是两次获得一等奖的唯一通讯员。但他不张扬,不炫示,一直也不引人关注。我接触《联谊信息》比较早,但一直没有注意到他。之后到了2012年,《联谊信息》申报并取得了内部刊号,改名为《中铁浙江》,我给小报投稿,他才逐步进入我的视线。再之后,我们通过战友群开始交流,从生活情趣到文章写作,以致无话不谈,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很惭愧,年前收到许钧华战友的书,断断续续的,直到昨晚才拜读完。有时几天顾不上看,有时一篇文章看几天,由于工作岗位所限,事务繁杂,似乎24小时都如同卖给了单位,实在无法静下心来再深研战友的作品,实在无奈。谨以此文,聊作《回眸与纪实》的读后之感罢。这正是:七十之际手头功,彩云追月大事成;回眸历史多点滴,纪实才能显底蕴。回望军旅五年整,历阅人间盼和平;不曾计较得与失,钢钎笔杆镌人生。

年3月14日作于成蒲铁路工地

( 关注读书感悟,就上E层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