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的女儿_长孙无垢的女儿_刘少奇长孙观礼
人物生平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唐初人,祖籍河南洛阳,世代为官,幼好学,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太宗长孙皇后即其妹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长孙无忌的女儿,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无忌与太宗友善,玄武门之变中,先发诛建成、元吉等,天下初平。贞观元年由吏部尚书进封齐国公,十七年画无忌等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犹豫不决,经无忌、房玄令等周旋晋王乃立,加授无忌为太子太师,太宗病危,封无忌、褚遂良二人为辅政大臣。李治继位后,欲立武昭仪为皇后,无忌屡言不可,高宗偏听许敬宗诬陷,逐去其舅父长孙无忌的官爵,流放黔州,后令自缢,籍没其家,天下至今哀之。
长孙无忌
墓地介绍
墓台长60米,宽40米,墓地直径20米,墓高8米,左丘明墓碑高8米,前有供桌、香炉等,墓台下为10米宽的沥青路面,前有墓门坊,高10米,又重修左丘明墓碑文。经县政府认真审核,同意以下二十四处古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长孙无忌墓、“李进土故里”石刻、“和平中学”旧址三处已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将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公布如下:1.长孙无忌墓,墓周围20米为重点保护区,50米以内为建设控制地带。墓地面积754平方米,墓圈青石砌就,高1.50米,墓围7.93米,土堆坟尖高0.37米。
长孙无忌墓
史料记载
据《永寿县志》记载,从西魏大统十四年(548-558年)永寿境内建广寿县,县治就在永寿坊村,先属泾州,后属豳州;北周明帝二年(558年)迁永寿县治至今永寿村,改县名为永寿县,属新平郡。唐武德二至四年(619-621年)复置永寿县,居豳州,县治在麻亭(今永平乡),唐贞观二至三年(628-629年),又迁县治至永寿坊村。唐兴元二年(785年)德宗李适复迁县治于永寿村。前后算来,永寿坊村作为永寿县的军、政、文化要地时间长达167年之久。加之该村长孙氏家族唐时出了一个名相长孙无忌,所以自古以来,永寿坊村就是一个历史上很有名的村落,该村的长孙氏家族为永寿县的名门望族。2003年,永寿坊村长孙氏族面对和谐盛世,遂起修谱之心。于是由该族长孙振文、长孙振敏、长孙书亭、长孙仲泰、长孙学亭、长孙博等人组成了一个修谱小组。由长孙氏的八十世孙长孙振文、长孙振敏和董沐谨执笔撰写。历时一年,于2003年12月15日修撰完成了《永寿坊村家谱》 。家谱是一个家族内部的信史,是家庭演变的记录,是以严整的单位、明确的分类,用以记叙人、事、物的录籍,是纯正血统的可靠蓝本。一部完善的族谱记录着每个家族的发源、生息、繁衍的过程。《永寿坊村家谱》,就是永寿坊村长孙氏家族的一部鲜活的生命史。
长孙无忌墓碑
长孙无忌墓
据《永寿县志》记载,永寿坊村的长孙姓氏相传是唐相长孙无忌后裔,祖籍河南洛阳,唐初来永寿坊。初来者长孙步云,自称是长孙仁的二十四代孙,定居永寿坊村。今长孙姓聚族永寿坊村,分支龙头沟村。同《永寿县志》记载相似,在永寿坊村的村民中流传着另一种关于长孙家族的传说。说是长孙无忌在唐时的朋党之争中被许敬宗、武后一派陷害失宠后,被唐高宗贬到了黔州(今四川彭水县)。朝廷随即派杀手一路到黔州刺杀了他,并祸及家族。长孙无忌的儿子为了使父亲落叶归根,于是准备将父亲的尸体运回洛阳老家安葬,半路打听到洛阳老家的族人也已遭通缉杀戮,便改道长安方向长孙无忌的女儿,当时京城长安城内凡和长孙无忌来往甚密的官员也同遭祸患。无奈之下,长孙无忌的儿子便载着父亲的尸体一路北上来到了永寿坊村,以金头玉身安葬父亲于此。自己从此也隐居于此。半道途经五峰山(永寿、乾县、礼泉三县交界处)的时候,为了惑众遮目,他曾将父亲的头埋在了永寿境内的上邑乡南顺什村。至今南顺什村埋有长孙无忌头的一个小山包,人们还叫它无忌头。长孙无忌密葬于永寿坊村的事后来被官方知晓后,直到民国时,凡来永寿做官的官员,上任前都要先去永寿坊村拜祭长孙无忌,村民为了接待这些一拨一拨的客人,就在长孙无忌墓旁建了一个占地四十亩之大的拴马桩场,供来客歇息,安置车马,并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戏楼,供来客休闲娱乐。
后来,村民实在无力应付这些络绎不绝的来客,就对外宣称,该村的长孙无忌墓为假墓,是衣冠冢。慢慢的,永寿坊村便无人问津,安寂了下来。如今四十亩大的拴马桩场已没有了踪迹,戏楼虽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毁坏,但经过修复仍在。从长孙无忌后裔繁衍至今,永寿坊村的长孙氏子民已达1339口。该族唐初至今千余年,没有流传谱牒,仅存各支系清末民初一些支离破碎的篇章。民国时期长孙邦俊,长孙有章曾修家谱一册,也未能留存,仅找到了初修谱。这次修谱,摈弃旧规,本着男女平等的原则,入赘男之子与兄弟同列,抚养不作区别,独女入谱。行辈字从北魏时的世祖长孙仁起至24世祖长孙步云,记叙清楚;从25世祖至64世无考;从65世至今83代记载完整。该《家谱》共分为序言、凡例、姓氏溯源、姓氏考证、行辈字、世祖谱、长孙氏名流、重修长孙无忌墓草图、长孙氏家规、长孙氏世祖谱、东分谱、西分谱、南分谱、北分谱、中分谱共14个部分。《家谱》收录了自十六国时代至民国时期的长孙氏名流60余人,其中就有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父亲长孙晟等人。《家谱》不仅翔实地记叙了永寿坊村长孙氏家族的繁衍变迁,同时也为研究永寿县的历史变迁、古时民居分布、社会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数据。
长孙无忌墓
长孙无忌墓
它已超出了双边或多边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