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中考舞蹈艺考都考些什么内容,舞蹈特长生考試又有哪些(2)

2022-11-02 18:1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学生体验完这些大数字后,问这样的问题:“2335、63万、19亿、3270,这些数字你学过哪些,你学过哪些?你没学过。那么这些数字是什么? “没学过?怎么写?”

学习从思考开始。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进行思考,激发好奇心,从而介绍教学的第二部分“自我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2.自我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的计数单位。

学生对相邻数字之间的递进率有初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计数器数一万和一万,从一万到十万,明白一万就是十万;一万就是十万;数10万,从10万到100万,明白10 10万就是100万;数一百万到一百万,一千万就是一千万。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与讨论,可以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充分体现了一个知识逐渐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理解整数的含义,学会写和读数字。

在拨号的基础上,我会追逐胜利,让同学们拨出柜台上例题中的三个号码,并让同学们充分说明如何快速拨出这些号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多少百万就是多少百万,所以需要在10000这个层次上分配多少。然后让学生在拨完后对着柜台写字和读字,并交流读字和写字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写数字时只需要在10000级上写数字, 并且每个级别的个数都用 0 填充。

然后完成“思考与做”题2。通过柜台上的数字与所写数字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写读方法。

3.认识数位序表

学生已经有过万以内数列表的经验,学生可以直接结合计数器探索写出亿以内数列表。老师适时向学生介绍我们习惯采用四级评分法,并要求学生说:从数字顺序表看,数字级别是多少?有多少个数字?万级有哪些数字?此时,出示第三题“Thinking, Doing”,让学生念出来,然后比较每组的两个数字,意识到万串的阅读和十串的阅读是相似的,只要在万字系列之后,念“万”字。

3.连接生活,深化新知识

数学教学要善于走出“书本数学”,回归“生活数学”。整个数以万计有多大,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通过生活中的大数读写,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数字的读写,还可以初步了解一万个数字到底有多大。.

《思与行》第4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熟悉的教室或校园的面积,从而感受天安门广场和颐和园的实际面积。最后,让学生再次展示课前收集的大量信息,并请学生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做出评价。让学生深刻理解整数在生活中的用处,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生活服务。

4.总结

引导学生做课堂小结,说说今天的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使学生在交流中互补,共同进步,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由于本人教学水平有限,本班教学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不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谢谢你们

四年级数学口语手稿4

一、教材

我说这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版四年级数学版第二单元《角度的测量》第一课时间。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角度的测量方法,正确测量角度的大小。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学了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本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和解疑的过程,最大化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操作探索角度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讲道与学习: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主探索的,永远不会被取代;无论学生能独立思考什么,他们都不会被暗示。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创造一定的问题场景,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独立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度的度量单位。他们会在量角器上找到不同大小的角度,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和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操作活动可知,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叉子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度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探索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是: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度,正确读取角度。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五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难点: 1.创设情境,引入兴趣;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3.尝试测量角度,寻找方法;4.有趣的练习,扩展和延伸;5.归纳总结,升华理解

(1) 创造情境,引入兴趣。

展示草图并问:你从这两张草图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和角组成的,于是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对角了解多少?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它还为较弱的学生提供了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在这个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单笔画的特点,用简单生动的笔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先展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作文,老师问,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是什么?团队合作,谁能找到不止一个?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并以小组的形式亲自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认知和情感发展同步。学生了解量角器的结构和测量单位,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了解内外圈。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可以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一个1°角的样子,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认识; 然后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一些特殊的角度,老师在这里提出探索性的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和150°,你认为哪个应该读对,为什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度。学生的思考,同时在学生身上做出这些特殊的角度。为了突破内外圈刻度的误读难度,学生们为后面的部分做了充分的准备。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和150°,你认为应该正确读取哪一个,为什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度。学生的思考,同时在学生身上做出这些特殊的角度。为了突破内外圈刻度的误读难度,学生们为后面的部分做了充分的准备。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和150°,你认为应该正确读取哪一个,为什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度。学生的思考,同时在学生身上做出这些特殊的角度。为了突破内外圈刻度的误读难度,学生们为后面的部分做了充分的准备。

(3) 尝试测量角度并探索方法

在这节课开始时,老师建议:试着测量,边测量边思考,你是怎么测量的?有什么好主意吗?学生带着问题自己测量角度,并与同学讨论如何测量这个角度的度数;导言一开始就引导学生严格使用数学语言,并及时改正。针对难点设计了两个问题: 1、量角器的边与角的边对齐,对吗?应该做什么?2.看度数的时候有两个数字,看什么?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它是培养学生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最后老师根据学生总结方法,

整个环节中,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探索问题,掌握测量角度的方法,充分利用

(4) 趣味练习、扩展和延伸

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我为本课的练习设计了以下三个级别:

(1) 量取数量并排队

用量角器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把这些角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排列起来,既可以巩固本课的重点内容,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量一尺并放置图片

测量三角形板的每个角度的度数并布置 75 120 135 180

(3) 切割和切割,测量和测量

手工切割五角星,分组工作,测量五角星每个角度的度数

在整个练习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角度比较、角度拼写、找角、测角等一系列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为学生创造运用新知识的空间充分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五)总结升华认识

首先让同学们说说自己,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己的总结和整理,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信心。

四年级数学课本5

一、教材:

《数据的切分》是江苏教育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是统计数据的初步教学部分,所以例子和练习已经明确了每个部分的数据和数值范围,不需要学生独立设计部分。教材通过营造学校准备为鼓号手采购服装的教学情境,引出分割数据,让学生思考身高数据分割的必要性,感受分割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排序后的数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仅应该是教材的忠实实施者,而且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应该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贴近每个学员的生活经历,让学员们有话可说,我重新开发了教材,将购买鼓角队服改为购买武术队服装。围绕购买服装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分段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学习重点是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使用多种方法在沟通和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到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正”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绘制“阳性”二字整理出一组数据,初步分析统计结果。

3.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维,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兴趣和态度。

4、结合统计数据,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而难:关键是要学会数据的划分,难点是能够根据统计数据的简单分析做出决策。

三、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学生之间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对话法、比较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画“正”字的全过程,分段组织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统计数据。在任务完成的紧迫感和对探究的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对原本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了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合作、讨论、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式,自然地体验用统计学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尤其是学习分段的方法,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经验。

四、教学过程

1、场景介绍,拉动需求:

在学校准备为武术队成员购买新衣服时,介绍全班同学。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的结论是,要知道每种服装要买多少套,首先要知道每个身高的人数,从而进行细分。

2.自我探索和学习组织:

(1)第一次尝试:同桌合作,尝试分段组织。这时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在交流中进行了方法的优化,提出了“郑”字的排列方式。

(2)再试:继续同桌合作,但规定排序方法,采用画“郑”字的方法进行排序。教师在学生操作期间巡逻和收集资源。在资源比对中,学习绘制“郑”字时的注意点,如:合计的含义、在统计表中填写日期等,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绘制“郑”字,分节整理。

(3)回顾总结: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

3.联系例子和感受方法:完成第一个关于思考、做、做的问题。

(1)展示活动要求,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 让学生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分析统计结果,说说你知道的

4、用方法解决问题:完成思考、做、做的第2、3题。

(1)第2题由4人小组完成,第3题独立完成。过程与问题 1 相同。

(2) 简介:你知道吗?

(3)展示第2题和第3题的两张统计表,说说自己的看法。

通过实践,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程总结:你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5.黑板书写设计:

数据碎片化

将数据分段排列(画“正”字)——做统计表——分析数据

【四年级上册数学5篇范文汇编】相关文章:

大约四年级,数学第一卷

10-14关于9年级的10-14汇编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6篇范文汇编10-14

10-14 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五篇范文的编写 10-14

10-15关于四年级数学作文9篇的合集

大约四年级,数学第一卷

关于四年级数学上册六篇范文集10-15

10-14 10-14

10-13 四年级数学上册五篇范文小结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卷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