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为什么会败?国共内战共产党为什么赢?国民党里面派系林立无法集中兵力_共产党善于化敌为我改造俘虏兵_1948背后的故(2)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妄图争夺和固守东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放手发动群众,不断壮大革命力量,“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九一八,中国不战而丢失东北,当时关东军只有一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和北京雄踞有东北军30多万大军,武器装备并不输日本,但蒋介石和张学良就是不敢抵抗,将东北大好河山拱手让予侵略者,大大出乎日本统治者的预料,更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继续侵略中国的野心。当时,汉奸凌印清刚刚被义勇军歼灭,日本关东军正在物色其替代人,张学成的话传到关东军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马上把张学成找到关东军司令部,对他说:“日军进攻东北原无侵占中国东北之意,本意促使张学良觉悟,脱离蒋介石的牢笼,速归东北,实行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共同保卫满蒙,防御赤化势力的侵入。
这一下蒋介石非常着急,因为东北是中国的工业基地,蒋介石必然要占这块地方,所以蒋介石派了缅甸远征军最精锐的部队在杜聿明的指挥下开赴东北。
尤其是林彪,蒋介石称其是打败了黄埔的学长学弟和老师,不过在新中国的将帅里,蒋介石对林彪的感情并没有多少,相反对另一位开国大将,蒋介石甚至为其流过泪。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1925年3月孙中山死后,在蒋介石前面的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下面才排到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1925年7月,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在共产党人和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大力支持下,汪精卫、廖仲恺、蒋介石以黄埔军为骨干(这时黄埔军已发展到两个师),强令各军队交出财政大权,这导致了黄埔军和粤军的激烈斗争。
所以1946年5月的四平保卫战也是林彪和杜聿明之间真刀真枪的第一战。
我们的东北民主联军当时是各地的部队集合起来的,林彪当时到了那儿以后这个也不认识那个也不熟悉,可以说是仓促打了这一场正规战。
国民党进东北的口号是“接收东北主权”,所以这些军队进去以后士气也是相当高,四平这一战林彪因为武器不行、兵源不行、指挥也不协调,守了一个月最后败了,林彪当时是最难受的一段时间,兵败如山倒,退过松花江,就剩下哈尔滨、北满那一块地方。
蒋介石四平这一仗打赢之后,下定决心非要消灭共产党不可了。
毛泽东跟国民党打还是不打,胡乔木说毛泽东苦苦思索了三天三夜,最后决定跟国民党彻底决裂,打。
但是打的赢打不赢,当时共产党的将领中几乎没有几个人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打赢国民党。
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富春、黄克诚给中央写了一封长篇报告,说二次大战以后苏联受了很大的伤害,不能马上支援我们,国民党现在得到美国的支持又是那么强大,我们现在经过四平这一仗,要认识到以目前的实力不具备与国民党对抗的条件,所以我们现在要忍让、积蓄力量等待国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起来反攻。
这份报告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中共党内高级将领的普遍思想。
继而又密令国民党反动军队先后在张家口、上党、邯郸等地区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妄图以此向我施加压力,逼我在谈判桌上就范,由于我军坚决执行毛泽东提出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早有准备,坚决击退了蒋介石反动派的军事进攻。对于蒋介石的逆行,毛泽东予以坚决反击。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正是因为懂得清醒地面对失败与笑对失败,在血的教训中找到了符合中国革命事业的斗争指南,带领着数以万计的革命者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之后才推翻反动统治,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
毛泽东这个指示发表在毛泽东的军事文集和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上。
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结论,蒋介石比共产党还困难,谁相信呢?结果事实证明蒋介石就是比毛泽东困难,毛泽东当时就是要占地盘、扩大根据地、扩大军队,但是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的领袖有好多事情要做。
第一是恢复沦陷区,伪军日本占了那么大的地区他要接收,要把一个一个城市的政权恢复起来,还要养活沦陷区的老百姓,还要处理伪军和日本的战犯,还要把日本的几百万军人和家属遣返回日本,国民政府要干的事情多了。
他和毛泽东是战略关系,尽管过去开始时他地位比毛泽东高,但是后来他看到毛泽东的确能够对付蒋介石,能够领导中国共产党从挫折中、从失败中走出困境,就把毛泽东推出来,出任党的核心。毛泽东关于战争本质、关于战争性质、关于抗日战争性质和意义、关于战争全局的重大论断,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根本理论前提和政治前提。该文通过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作战指挥能力的对比考察,比较充分地展示了毛泽东卓越的统帅才能和战略智慧。
解放战争在1946年7月正式揭开战幕,三年打下来,居然是国民党一败涂地。
这个过程相当的复杂,但是我们说在战争表象的背后必定有一些条件,共产党能够做到的但是国民党做不到。
他对密友范绍曾说:“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还说:“过去帝国主义统治租界时期还有些建设,秩序也比较好,国民党来了以后只知通要钱,搜刮民脂民膏的手段超过帝国主义十倍不止。19、2010年冬前保留在福建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管占炳老厝的与北上抗日宣言口号一致的红军标语“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和“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的谈古协定及一切密约”等(赖晓斌摄影)。长久以来被认为极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传教工作,反而成了部分女性“自我解放”的一种方式,在“为上帝工作”的口号之下,隐藏的是脱离原有家庭环境、体验未知国度的冲动,甚至是基督教所谓“拯救世界”、实现灿烂人生的雄心。
我觉得这里面需要好好地研究。我从个人的研究中悟出来几条,共产党能够得天下、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共产党之所以胜利
而国民党处处受到牵制,有优势,但是无法集中兵力。为什么这么说?
国民党每收复一个地方就有守土之责,比如占领沈阳、长春要留下一个军,占领张家口、鞍山得留下一个师,占领一个县城起码得留下一个连,国民党越前进、占的地方越多,八百万兵力就越分散,把部队都分散开了,越前进则可以集中的兵力、可以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越少。
共产党则不同,毛泽东的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所以丢多少地方他不在乎。
地下少先队 1947-1949年,上海、武汉、重庆等大城市,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先后建立了地下少先队,为迎接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毛泽东当时对大家说:暂时放弃延安,是意味着将来解放延安、南京、北京、上海,进而解放全中国,离开延安有延安,守延安失延安。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十几年里,延安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全国人民都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请听诗朗诵〈延安,我把你追寻〉。
他走了以后,老百姓可以就地掩蔽,该怎么样怎么样,反正国民党来了以后,他是政府,他也不能大屠杀,共产党可以把自己的兵力调来调去,在不利的时候就大踏步地后退,甚至后退到什么程度呢?这里可以举个例子。
四平之战之后,杜聿明大举进攻,林彪带着军队全线退过松花江,国民党的军队到了松花江边上突然停止前进了,当时林彪做了最坏的打算,哈尔滨准备放弃了,他带着主力部队到北满的树林里打游击。但是杜聿明到了松花江边上不动了,蒋介石也很着急,为什么不前进?
不是不想打,而是兵力不足。只有一个军过了松花江,那么大的地盘怎么打?所以他被迫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而南满当时是肖华指挥的部队,国民党进攻的是刘玉章的52军,共产党的军队节节后退,一直退到安东,国民党军队眼睁睁地看着共产党的部队从鸭绿江大桥上跑到北朝鲜去了。
国民党军队过不去啊,他是政府军,要出国得有外交手续。
大家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最后南满就剩临江县一个据点了,南满部队后方伤病员全都在北朝鲜,当时鸭绿江冻住了,所以共产党的军队在北朝鲜境内往来自如,养好了伤、准备好武器再打过来。
看着共产党是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共产党这个办法国民党学的来吗?
所以共产党在战争初期表现的相当的灵活,就是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能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但是国民党的行动就受到种种牵制。
过了一年,共产党能够反攻了,蒋介石集中起兵力来跟共产党决战还是不行,共产党想打哪儿打哪儿,蒋介石又处于被动状态,因为他的部队在全国散开了,哪个城市都要守,共产党就抓住蒋介石全盘散开的机会集中兵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打。
比如1948年3月粟裕打开封,本来粟裕是想在陇海线跟国民党进行决战,但是一看国民党摆开大军不好打,怎么办?
另一方liuxue86.com面也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内部的腐朽,军队里派系林立,各自保存实力,打自己的小算盘,在莱芜战役中,74 师为保存实力,没有支援友军,致使在孟良崮战役中,外围后援部队也没有全力营救74 师,最终导致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华东战场的全面溃败。华东解放军以部分兵力分别钳制敌人的左右两翼,而以主要兵力实施中间突破,即选择了冒进突悬的中路敌人,实行猛烈的围攻,经过5月13-14日的浴血战斗,我军将国民党素有“王牌师”之称的整编74师全歼于孟良崮山区,此战共毙伤俘敌3万2千多人,该师师长张灵甫亦被击毙,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也是后来小说《红日》的历史题材。"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大举进攻我山东解放区,1946年夏解放战争爆发后,又集中三十多万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1947年6月,一个炎热的夏天,胡琏亲率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美械化部队整编11师18旅占领山东枣庄,由副师长杨业孔指挥,胡琏则亲率整编11师11旅和118旅北上,继续追击陈毅粟裕的华东解放军,整编11师18旅控制所有的铁路线,并严密封锁并围剿微山湖的铁道游击队,以虎子。
尤其是林彪,蒋介石称其是打败了黄埔的学长学弟和老师,不过在新中国的将帅里,蒋介石对林彪的感情并没有多少,相反对另一位开国大将,蒋介石甚至为其流过泪。逃亡台湾之前,蒋介石从来不敢承认是自己下令扒开了花园口,后来台湾编写的“抗日战争史”承认了这件事,总算替蒋介石认领了这份历史旧账,但却极力为蒋介石辩解,说成是抗战的需要。身在台湾的蒋介石,听说陈赓病逝后,流泪痛哭,令人不禁伤感,而陈赓也是开国将帅里,唯一让老蒋流泪的将军。
但在6月18日,粟裕部攻进开封,由于开封为国军补给基地,于是整编第五军奉命驰援开封。三军配合是指刘邓大军实施中间突破,直趋大别山,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为左后一军,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为右后一军。一九四八年粟裕提出淮海战役设想 ,由两大野战军协同完成,其实主要还是华东野战军在作战,而中原野战军围了一个黄维兵团,还很难吃掉,在华野部队的协助下,歼灭了黄维,而华野不仅灭掉了黄伯涛,还吃掉了杜聿明集团的邱清泉,李弥兵团。
1948年以后蒋介石终于醒过来了,组成重兵集团准备跟共产党进行决战,但是为时已晚,因为当时共产党的优势已经形成了。
为了集中精锐兵力消灭蒋介石在河南的有生力量,阎锡山和冯玉祥召开了联席军事作战会议,分别制订了精密的作战计划。但事实上,由于这时中共在东北所占地面较广,兵力分散,且新兵较多,而国民党的兵力则相对集中,装备也相当精良,因此从4月18日开始,国民党陆续集中了将近7个较精锐的师猛攻四平,民主联军很快就陷入苦战。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多次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苏区面积迅速扩大.国民政府背后,两广的军事政治力量也在同蒋介石的中央政府作军事对抗.如何保持国民党统治。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说是歼灭3.2万人,实际上打死的不到一万,俘虏74师8000多人,当时把74师的俘虏集合起来分俘虏,结果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都来抢74师的俘虏,因为74师士兵素质特别好,是模范师,受过非常正规的训练,每个士兵起码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解放军里的连长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平。
74师8000多俘虏被分到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里,陈毅说这些俘虏兵真顶用。
山东野战军时期,毛泽东曾有一个设想:将华东分成三块,徐向前一块,陈毅一块,粟裕一块。参与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又率部解放大西南直至西藏,二野是四大野战军里吃苦最多的部队,连陈毅都感到不安,向中央要求率三野挺进西南,让二野留驻华东,但毛泽东没同意。华东司令员陈毅与毛泽东“相知多年值得托付”,并且陈毅与华东一把手饶漱石不和,留在当地也有制衡作用。
一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