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傅乐成《中国通史》——给孩子读一本干干净净的历史书
作者通过十个专题,讨论了传教士及其输入的世界史、区域史、国别史、编年史、年表史等各种体裁的史书,讨论了这些着作在历史视野、史学观念、史书体例、历史词中等方面对近代中国史学变革的影响。史革新的《20世纪初西史东渐与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发轫》中认为20世纪初期西方史学思潮的大规模输入对中国社会,尤其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和思路,为新史学倡导者批判封建旧史学、创立近代新史学提供了新的思想理论武器和效法的模式,推动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确立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璀璨的明珠不会永远沉默于历史尘埃中,虽然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墨学几乎是悄然消失,但是千年之后的近代,墨学又兴起了新的热潮。
以当时和后来的眼光来说,吕思勉的通史写作(《吕著中国通史》和《白话本国史》)开了一个新纪元(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但通史写作,以一人之力完成尤其困难,不过若真正有能以一人之力完成的,则多为良品,古今多是如此。到了近代,有纂修中国通史的宏愿的也大有人在,而完成这一使命的却鲜有其人中国通史(傅乐成),大体也就是“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意思吧。梁启超和章太炎是最有名的倡导者,而吕思勉和钱穆等则是完成通贯历史的少数人,二氏的作品在现如今的专业内外也都得到公认。
已出版著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等12种。3、书籍定位:有较大影响、可读性强、脉络清晰的多卷本通史著作,曾为多部通史类著作“提供”史料。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茅家琦主编的《太平天国通史》以及共数十巨册的史料大书《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资料》等著作,更为太平天国研究掀起新的热潮。
傅氏在自序中说:“力求忠实严谨,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虽新颖动人,也尽量割爱。”书中没有特殊的史观,但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许倬云序)。傅氏这本《中国通史》可以说汇集了二战后台湾史学界中国史研究的精华,许倬云序言赞傅氏此书“将几十年来史学界专业研究的成果,纳入通史的叙述中”。此书在台湾一般作为大学历史学科的教科书,而若用来作为青少年的入门读物也绝非高妙玄远。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下,等而下之”,立高标的,总不为过吧。
书中除了吸收近代以来中国史研究的精华,由于傅乐成本身是著名的中古史研究专家,其更著有《汉唐史论集》和《隋唐五代史》等作品,而其中的最得意处大多都收录到这本《中国通史》之中。
下面试举几例:
卫青的预定作战目标为左贤王部,因汉军情报错误,导致卫青遭遇匈奴大单于主力(卫青所率部为霍去病挑剩的,战斗力远不如霍去病部),卫青在此次战役中,以弱胜强,以五万疲惫士卒对阵匈奴大单于主力精锐部队,仍杀敌一万多人,但由于李广和赵食其未能按时赶赴作战地点,导致匈奴大单于逃脱,后李广因性格刚烈不堪询察而自杀,此战卫青充分展示了其非凡的军事天赋,利用武钢车结阵阻挡匈奴的骑兵冲击,利用5000骑兵作为诱饵,诱敌深入,卫青主力分两路包抄匈奴主力中国通史(傅乐成),适逢沙尘暴起,卫青抓住战机迅速出击,击溃匈奴,匈奴单于单骑脱走,卫青帅轻骑追至赵信城未果,焚其粮草而还。大将军卫青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比如卫青,又改任骑郎将,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楚七国叛乱时:“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匈奴敌兵很容易对付啊,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虚耗时光,我诱骗他们投降,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以战功被封侯。” 典故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与.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
又如讲到曹操,其在汉末军阀中能所向披靡多归因于任人能“唯才是举”。但傅乐成所见的则是“曹操是宦官之后,因而仇视高门,他得志后便对当时的世族大姓如孔、袁、杨诸家,恣意摧残……士族的破落,使社会失去道德上的瞻依。”后来在曹魏时仅存的几个才士“被司马氏诛除净尽,只剩下些无德而又无才之人,作了晋室的佐命功臣”。所以西晋短命也多肇因于此。(上册第242-243页)
再如说到唐太宗的即位问题,当然不脱“玄武门之变”这一场兄弟恶斗。不过傅乐成称之为李世民“一生最艰危的奋斗”,固然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英勇与忍决”,“但也留给后世不良的影响。唐室的骨肉之变,几乎无代无之,世民应负首开恶例的责任。而此后唐室许多次的中央政变,其成败仍然维系在玄武门的得失上。”(下册第343页)
近来,多有人好讲民国范,民国热,民国的教科书也热。故民国时撰写的中国史书籍也得到关注不少,吕思勉、钱穆、雷海宗等等,或被重新发现,或被大力推举,不过后继乏人,就今日所举的傅乐成或可真正称得上是”民国范“的接班者。傅乐成通史所吸收的是其去世之前将近整个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的精华,可惜其后继似尚无人选,故如许倬云所言,这“未尝没有(半个世纪的)阶段性的意义”。
除了傅乐成自己撰写的这部《中国通史》,傅氏还主编过一套七卷本《中国通史》(九州出版社2010年),其篇幅更大,傅氏也专写了其中一卷,可作为本书的扩展版。
傅乐成主编的七卷本《中国通史》(九州出版社2010年)
房价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