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林彪的完整个人介绍!

2019-06-30 06:0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林彪 简介_林彪简介及其故事_林彪这一生小说简介

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接受教育

1907年12月5日,林彪[1]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一户地主家庭。9岁入私塾,13岁起就读于林育南、恽代英等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浚新学校。15岁转入武昌共进中学。少年时期沉稳内向,善动脑筋。随着“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各种进步思潮的兴起,林彪逐步接受了新的思想。他于1923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只有16岁,曾被共青团武昌地委指定为共进中学团支部书记。十八岁时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

抗战初期的林彪

所谓南昌起义军余部,是指在南昌起义军南下途中,朱德奉命指挥的25师(辖73团、74团、75团)和9军原南昌军官教育团大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直奔广东潮汕地区,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彭湃、汕头,成立了以刘伯承为参谋团长,所以2016年是建军88周年、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为委员的参谋团,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叶挺,开始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蒋介石、恽代英。驻扎在铅山县河口镇的国民党军83团团长罗英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和弋阳县的反动地主武装联合“进剿”这支年轻的革命武装。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抵达贵州遵义时举行的政治局扩大 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洛甫(张闻天)、博古(秦 邦宪)、王稼祥、邓发、刘少奇、凯丰(何克全)等二十人.会议批评了第五次 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 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 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 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在行军途中,中央先后决定由洛甫代 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指挥小组.遵义会议结束了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 领导.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午10点,全国青联委员汤灿的一曲《幸福万年长》拉开出了慰问演出序曲,全国青联委员、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新闻主播叶迎春一席真情告白,向乡亲讲述自己就是于都宽田人时,一下子拉近了观众的距离,紧接着《映山红》、《十送红军》等大家熟悉的歌曲又把军观众带入了当年红军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的那段历史。父亲是这样评价李德的:尽管指挥反围剿时让红军吃了大亏,长征初期他的指挥也很失败,但他的课却讲得不错,有许多新的知识性很强的军事术语。

林彪这一生小说简介_林彪 简介_林彪简介及其故事

抗日战争

抗大校长林彪

[3]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为了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党中央决定成立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林彪被任命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任政治委员。 1937年1月,“红大”从保安迁至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后,继续任校长兼政治委员,并兼任抗大第一分校校长和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林彪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和该师军政委员会书记,是3位师长中最年轻的,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军委前方分会委员。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以师为单位分头开赴抗日前线,林彪率部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日本侵略军占领平津之后,沿平汉、平绥、津浦铁路长驱直入。9月中旬,西进日军占据大同,其主力继续南下。进占蔚县、广灵、灵丘的日军第五师团主力企图夺取平型关。9月22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由灵丘进占平型关北部的东跑池地区。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于二十三日命令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115师接到命令后,林彪决定利用关沟至东河南镇之间公路修在山谷中间的有利地形设伏待敌。决心下定之后,部队于二十三日隐蔽进入平型关以东冉庄和东长城村待机。

与此同时,派出骑兵营和独立团向灵丘方向活动,钳制日军,以便保障主力的翼侧安全。9月24日,八路军115师组织了营以上指挥员进行现场勘察,并作出了具体部署。是日夜晚,各部队冒大雨向指定位置开进。为了配合国民党第二战区军队作战,9月25日拂晓,部队全部进入设伏位置,完成了各项战斗准备。9月25日晨,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携带大批辎重沿灵丘至平型关的公路开进,日军大摇大摆,根本不以为有中国军队敢于阻击。上午七时左右,日军全部进入115师设伏地区。指挥员当机立断发起进攻命令。一阵伏击的枪弹,给敌人大量杀伤。随后各团利用有利地势发起冲击。六八五团经激战歼敌一部。六八七团切断了日军的退路。六八六团第一、三营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日军虽遭突然打击,战斗力仍非常强大,还能组织起强大的火力进攻。八路军对日军进行分割包围,多次打退日军突围。东跑池方向的日军回援被围,被六八五团打退。战斗进行到十三时左右,被115师围住的日军全部被歼。但驻守团城的国民党军队临阵脱逃,给东路池一带的被围日军留下了机会,使这部分日军得以突围逃走。 由于部署周密,动员有力,指挥得当,所以打出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此战歼灭日军一千余人,缴获步枪一千余支,轻重机枪二十余支。

掷弹筒二十九余具,火炮一门,战马五十三匹,击毁汽车百余辆,马车二百余辆。 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挺进抗日战争前线后的第一仗,也是中国军民歼击日军规模较大的一次。此战之前,侵华日军并未遇到什么抵抗。他们把几十万华北国民党军队驱赶得望风而逃。所以,平型关大捷意义非常重大。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人抗战的决心,打出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由于平型关战斗的意义重大而深远,此战在全国的舆论工具中成了重大新闻,被各报刊登载。林彪作为作战的指挥官在党内的影响更大,在全国也成了知名人物。 平型关大捷之后,林彪继续率115师战斗在抗日前线。 1938年2月,奉命率115师师部和343旅由晋东北南下,到吕梁地区开辟根据地。3月2日带师直属队途经隰县以北千家庄时,因身穿缴获来的日军大衣并骑着洋马,被驻军阎锡山部第19军警戒部队的哨兵开枪误伤。子弹从右腋经左侧背穿出,伤及肺和脊椎骨,从此留下终生未愈的植物神经紊乱症,并逐渐形成了怕水、怕风、怕光、一紧张就出汗的毛病。后送延安治疗,师长职务由343旅旅长陈光代理。从5月开始,边休养边参加“抗大”工作,曾就“抗大”的教育方针、军队的领导问题等作过多次报告和讲演。

北宁之战第三节战争的扩大第四节清廷对法宣战及双方战略方针第五节东南沿海防御作战第六节北圻陆路反攻作战第七节战争的结局与经验教训中日甲午战争第一节战前形势第二节日本侵华的军事准备与中国的军事概况第三节战争的爆发和双方战略方针第四节平壤之战第五节黄海海战第六节辽东半岛之战第七节山东半岛之战第八节辽东清军的溃败第九节东北和山东人民的英勇抗战第十节《马关条约》的签订第十一节台湾军民的艰苦抗日第十二节中国战败的原因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第一节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节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节八国联军的组成与清朝军事概况第四节大沽。2016年4月12日下午3时许,福建永安(东南)抗战文化资料馆馆长安孝义先生与瑞金市党史专家互赠资料并探讨了长征目的等共同关心的话题,其中,安孝义向瑞金市党史研究室赠送的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宣言书《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等资料证明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福建出发和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同样高举北上抗日旗帜。在著名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林彪 简介,日军开始了入侵中国的邪恶计划,当时在日本天皇的授意下,日军几乎是出动了本国所有的陆军力量来对抗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在1938年的时候,苏联和日本却在吉林延边的张鼓峰发生的对阵,双方为了一个小小的阵地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且在日军的请求下,双方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刺刀对抗,双方损失惨重,最终战争以苏联获胜而结束,而在这场张鼓峰事件中,其实是反映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日军对苏联的军事态度,一个是苏联对中国的态度,本文就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张鼓峰事件的来龙去脉,解析一下张鼓峰事件中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解放战争

林彪简介及其故事_林彪这一生小说简介_林彪 简介

东北战场上的林彪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给毛主席发电,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毛主席“为团结大计”,于8月27日,美国大使赫尔利飞赴延安接毛主席和周恩来到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1945年8月28日,应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从延安乘飞机抵达重庆,为商讨团结建国大计,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开始重庆谈判。二是要求蒋介石带周恩来到西安,然后由周恩来飞延安,偕一人(林彪或其他负责人)回西安见蒋。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12月15日,解放军集中24个团约10.5万人的优势兵力,在宿迁县境内马陵山麓及附近地区打响了著名的“宿北战役”,一举全歼国民党整编第69师约2.1万人,重创国民党王牌师——整编11师,开创了解放战争初期全歼国民党整编师的光辉范例,这场战役成为整个华东战场的转折点,并对全国解放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最初的作战中,林彪指挥民主联军打得较为顺利,在四平以南先后歼灭国民党一个多师。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之后,林彪指挥民主联军进行了夏,秋,冬三大攻势,将东北战场的形势彻底扭转过来。

同年11月奉命率部入关,任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员和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书记,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行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 在东北战场上,林彪较充分地显示出他的指挥才能。他总结出“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等战术原则。“一点两面”就是在进攻敌人时集中力量突破一点,得手之后迅速扩大战果,正面进攻与侧面迂回包围、分割、穿插相配合;“三三制”即每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3至4人,进攻时以小组为单位,队形疏散可减少伤亡,容易聚拢便于形成战斗力;“三猛”即猛打、猛冲、猛追。林彪把复杂的战术问题用几个字简练地概括,好学好记,便于推广,这些战术原则,在东北野战军中推广很普通,应用也很广泛。 林彪带兵只管打仗,别的事几乎不问。在指挥东北战场的各战役、战斗的过程中,林彪差不多终日倒骑着椅子面对墙上的地图,长时间不许别人打扰,一个人面朝地图观察和思考。林彪布置战役计算十分精确,可以说他精干运筹。他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和讨论,而喜欢一个人默默地想。一旦他开口布置任务,那就是命令,别人只能是听命和执行。他对战场兵力的计算可以精确到一个营甚至一个连。他不打无把握之仗,每仗都留有余地。

在进攻时他要计算到有全胜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还要留出退路。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中央军委的指导下,与罗荣桓等指挥辽沈战役。在辽沈战役中打锦州,尽管毛泽东发了数10封电报,但在没有充分把握时林彪就是不下决心。有次终于下了打锦州的决心,但当他听说敌人又增调五个师的兵力增援锦州时,又把部队撤了下来。 在林彪等东北野战军高级将领的指挥下,围困长春,迫使蒋军起义或投降,和平解放长春;强攻锦州,堵住东北蒋军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攻占沈阳,全歼东北蒋军。东北野战军发动的辽沈战役,历时52天,以伤亡六万九千余人的代价,换取了全歼东北敌军46万人和解放东北全境的重大胜利。 1948年11月,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等指挥平津战役。平津战役中最难打的是天津。林彪调集东北野战军的三十四万人,由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莅临天津统一指挥。1949年1月14日发起总攻,激战二十九小时,全歼天津守军十三万人,解放天津。切断了傅作义的南逃之路,经过政治争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宣告胜利结束。以伤亡三万九千人的代价,获取了消灭和改编敌军五十二万人的重大胜利。至此,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使国民党军队驻华北主力基本丧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