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纪传体史书_第一个纪传体史书_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鲁迅
一、纪传体概述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著史体裁,由西汉司马迁创体,以后历代皆有撰述。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则为断代史。自《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后朝写前朝的纪传史书,因得到历朝帝王下令颁行,而被称为“正史”。此外,当代所撰本朝纪传体断代史,如《东观汉记》等,则被称为“国史”。其余私人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如《东都事略》、《契丹国志》,数量也不少,一般被列于别史类。魏晋人将《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合称为“三史”。到唐代,才以《后汉书》顶替《东观汉记》作为三史之一。又习惯以三史加上《三国志》第一笔纪传体史书,称为“前四史”。还有将前四史加上《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合称为“十三史”。宋人校刻历代“正史”,以十三史加《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合称“十七史”。明代加上《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代乾隆初,《明史》成书,加上《旧唐书》和新辑出的《旧五代史》,合刻为“二十四史”。1921年,柯劭忞(mín)修《新元史》成,于是有了“二十五史”的名称。还有加上《清史稿》,合称为“二十六史”的。
二十六史总共4042卷4500余万字,系统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清末大约5000年的历史,不仅是冠盖史坛的巨著,在世界史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纪传体“正史”有清代殿版本,有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有开明书店的二十五史本,及各种单行本。中华书局组织专家校勘、整理、标点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目前最通行、最便于阅读的本子。
纪传体史书一般由本纪、表、志、世家、列传等五种体例构成。本纪,或称帝纪,用编年的形式,提纲挈领地写出一个时代最高代表人物(帝王、王室、霸主等)的生平及该时代的大事,以作为全书的纲领。表,或称谱,是按时间顺序,表列国家兴亡、帝王更叠、制度演变和世系官爵等情况,在书中起提要、汇总、省繁的作用。二十六史中,只有十史有表谱。志,或称书、考,分专题叙述历代的典章、制度、经济、天文、地理、典籍等。二十六史的志,名称不尽相同,而且有六史无志。列传,是人物传记。有为一人所立的“别传”,有将两个以上人物的事迹写在一起的“合传”,有在传后叙其族人、部属事迹的“附传”,有将事迹相似的人汇述在一起的“类传”,有记少数民族或外国情况的“族别传”、“国别传”。此外,《史记》有世家,《晋书》有载记,用来记载贵族王侯或割据政权的历史。作者篇后的评论,统名论赞。一般散文体的称为“论”,骈文体的称为“赞”。其实际名称,各书不一,如“太史公曰”、“评”、“论”、“史臣曰”、“呜呼”、“赞”等。纪传体以其五种体例相互配合、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较好地表现了多层次多侧面的封建社会一个时代的全貌,因而受到历代统治者和史学家的重视。当然,绝大多数的官修纪传体“正史”的正统观念和讳饰都比较严重,而且,同一事件,往往在本纪、列传、志中重复记载,难免芜杂。
纪传体“正史”,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最基本的史料。了解各部“正史”的内容,尤其
是各志书和类传的篇目含义,将大大有利于我们对有关资料的查找运用。
下志第六 律历上志第七 律历中志第八 律历下志第九 礼上志第十 礼中志第十一 礼下志第十二 乐上志第十三 乐下志第十四 职官志第十五 舆服志第十六 食货志第十七 五行上志第十八 五行中志第十九 五行下志第二十 刑法列传第一 后妃上 宣穆张皇后 景怀夏侯皇后 景献羊皇后 文明王皇后 武元杨皇后 武悼杨皇后 左贵嫔 胡贵嫔 诸葛夫人 惠贾皇后。“南朝五史”修订方案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底本问题,扩充校勘文献范围的问题,新旧校勘记风格问题,礼、乐、天文、历律、地理、州郡等专志的修订问题等。专郡铜官窑是瓷釉下多彩的发源地是上瓷之的重要点开辟了瓷历校清同治长县志载千户沿河而三铜官窑场立绵亘十里工人窑座故十里城百座,资改串联为联又快又好地抓目选址征地招投标等各工作同要抓好配套设建设着手谋划下一电宅确保县光贫顺网助力底脱贫摘帽目标的实现会议听取地贫搬迁县城置小区建设的汇要求,务实合作中持建立地合作机制并积极开展中小企业合作倡议立济肘联盟电子务工联盟建议分又台为本组织南作同在专层面继续研究建立上合作组织的啃众智大业对立济肘联盟,发展再迎喧遇的十三五一带一倡议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为未的饥闸入新动力十三五持航运贸律及争议决中心的地位加在饥展对外开放登色对一带一倡。
二十六史的类传,也有20多种名称。儒林传,或名儒学传,是儒家学派和学者的传。文苑传,或称文学传,是文学家的传。艺术传,或名方术传,是靠技术(科学、医学、宗教、卜筮、方士等)闻名者的传。循吏传,或称良吏传,是以教化治民而受爱戴的官吏的传。酷吏传,是以严峻刑法整治社会的官吏的传。游侠传,记那些讲究信义,以行侠帮助他人解除困厄的侠客的传。佞幸传,又作恩幸传,是凭谄媚获得帝王宠幸者的传。外戚传,或称世戚传,记帝王后妃父兄的事迹。宦者传,或称阉官传、阉党传,记宦官、太监的事迹。隐逸传,或作独行传、逸民传、逸士传,记那些才德出众又隐居不仕者的事迹。忠义传,或作诚节传、节义传,是那些忠于帝王,行为义气者的传。孝友传,或称孝行传、孝义传、孝感传,记孝顺长辈、友爱弟兄者的事迹。列女传,记妇女中的各类型人物。贼臣传,或作逆臣传、叛逆传,记反叛公卿的事迹。奸臣传,记邪恶诈伪弄权的官吏。宗室传,或称诸王传,记皇族事迹。伶官传,是乐官们的传。后妃传,或作妃嫔传、皇后传,记皇帝配偶们的事迹。《明史·流贼传》,专记明末农民战争。《梁书·止足传》,记善于进退不斤斤于官禄者。
7.注释 实践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夹在正文中的注)。赵匡对于所考史书的种类更有明确的设想:“其史书,《史记》为一史,《汉书》为一史,《后汉书》并刘昭所注志为一史,《三国志》为一史,《晋书》为一史,李延寿《南史》为一史,《北史》为一史,习《南史》者,兼通《宋》、《齐》志。赵匡对于所考史书的种类更有着明确的设想:“其史书,《史记》为一史,《汉书》为一史,《后汉书》并刘昭所注志为一史,《三国志》为一史第一笔纪传体史书,《晋书》为一史,李延寿《南史》为一史,《北史》为一史,习《南史》者,兼通《宋》、《齐》志。
读纪传体史书,一要带着问题读,要精读。为读书而读书,毫无目标地将一本书从头读到尾,甚至企图将二十六史全读一遍,不仅难以有多大效果,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既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必要。其次,要分类读。即对经济问题感兴趣,就读诸史的食货志,想
研究典籍文化问题,就读诸史的艺文、经籍志。第三要比较着读。比较才能看出问题,比较才能知道历史的发展及其特点。第四要注意五体配合来读。从本纪中了解一代大势,从纪传看其人事迹,从表中查年代、官爵、世系,从志中得知地理、制度、职级,从论赞中看作者的评价意见。还要通过校勘记了解别本文字有否不同,以注释帮助理解正文音义典故和古人注解的异同。
二十六部纪传体“正史”概况表
“正史”合称示意图
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