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史学家高华:红军长征记忆中有哪些真相被删除?

2019-05-30 19:1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高华讲座mp3_高华讲座mp3长征_高华讲座mp3延安整风

核心提示:被删去的主要原因,是依着那个年代宣传工作者的思维逻辑,发现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干部的某些叙述和已成典范的叙述程式有不吻合之处!

在人们的认知、记忆和印象中,参加长征的同志每天冒着枪林弹雨,食不果腹,被迫吃草根、啃树皮,而遵义会议则是决定红军和革命前途命运的一个划时代的转折,可是何涤宙的《遵义日记》,却写了干部团(红军大学)的几个红军干部在1935年初进入遵义城后的十天里,经常去饭店点菜吃饭,而店主因生意太好,炒辣鸡的质量越做越差;作者还利用空闲时间,把组织分配的打土豪获得的一件皮袍送去裁缝店改做皮衣,被贪小利的裁缝偷工减料,生了一肚子的气。对遵义会议,反而没一字的描写。

可是这能成为删去这篇文章的理由吗?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0年12月4日第B05版,作者:高华,原题:《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长征》

早在上世纪30年代,长征就已中外闻名。苏联和共产国际知道它,宣传它,英美世界也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一书的广为流传,对之也很熟悉。1950年1月,出访莫斯科的毛泽东特别指示,对外发布任命张闻天担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的新华社稿件,需标出张闻天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闻名天下,和它的成功有极大关系。当时,还有一个由巴西共产党领袖普列士得斯参与领导的巴西农民的长征,也很有名,但他没有成功,巴西共产党没有开创出新局面,以后更没有夺得全国政权,人们就忘记了它。

长征的叙述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解释体系中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其作用之巨大和影响之广泛,犹如“英雄创世纪”。“长征”成为一个骨架和桥梁,把1949年前中国革命的两个历史阶段:瑞金时期和延安时期,联结了起来,它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高华讲座mp3长征_高华讲座mp3延安整风_高华讲座mp3

高华:南京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现代史、党史研究专家。1954年生于南京,文革期间曾做过八年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民国史、中国左翼文化史、以及当代中国史的研究。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来源:资料图)

壹、号召回忆长征的最初目的

红军到达陕北后,困难重重,外有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内部财力物力又极为短缺,陕北地瘠民贫,很难养活几万人的军队和干部,到了1936年的前几个月,情况更加艰难。

1936年下半年,毛泽东就开始号召写红军长征的回忆,直接起因是很现实的,就是争取外国人对红军的物质援助。本来,在长征结束后,党的领导人就有计划,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征集有关个人日记等,但因1936年上半年东征等军事紧张,此议就被耽搁下来。到了下半年,全国的形势有新的发展,两广发起反蒋运动,周恩来等对张学良的统战已见成效,陕北的局面出现转机,1936年7月初,燕京大学美国讲师、记者斯诺在上海中共地下组织和宋庆龄的联络和安排下前来陕北采访,这是一个向外宣传红军和争取外部援助的极好机会,这样,征集长征史料的工作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8月5日,毛泽东和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联署,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发起征稿:“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文字只求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

因为当时毛主席、周恩来到达陕北不到一万,就朱德带了四万人过来,这是奠定了长征的胜利,完成了长征的历史任务,保留了这个红色种子,保留了南昌起义这个我们这支红军部队,否则就被国民党吃掉了。他们分别是:109岁的酒届泰斗秦含章先生,107岁的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105岁的全国政协委员、女红军王定国女士,101岁的经历过长征的女红军刘汉润女士,100岁的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李其华将军,93岁朱德总司令儿媳赵力平女士,北京新四军研究会老战士宣讲团团长焦润坤先生,92岁的央视夕阳红模特队顾问、被誉为中国模特届常青树的高颖英女士,92岁的中国声乐泰斗著名艺术家的岑冰女士,92岁的国医大师宋祚民先生。退休后,先后撰写出版了《解读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中的重大战略抉择》、《中央红军征战记》、《三大主力红军大会师》、《解读长征中的重要会议》、《红军长征中的六次会师》、《长征实景记录》等专著。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跨雪山,过沼泽,穿越枪林弹雨,经受血与火淬炼,斯诺在上个世纪赞叹:"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1937年10月英国伦敦戈兰茨出版公司出版的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引录了毛泽东的《长征》。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 遵义会议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 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

1937年,徐梦秋(前左五)、谢觉哉(前左四)、贺子珍(后左三)等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来源:资料图)

贰、徐梦秋这个人

高华讲座mp3延安整风_高华讲座mp3长征_高华讲座mp3

说起《红军长征记》这部最早的有关红军长征的历史记录文本,就不能不说到它的总编辑徐梦秋。他就是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多次提到的那个“红色历史学家”,可是他却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徐梦秋是安徽人,于1923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进入江西苏区,曾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和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徐梦秋在长征过雪山时冻坏双腿,到延安后锯掉,这在参加长征的领导同志中,特别是文职领导同志中是唯一的。众所周知,年近六旬的徐特立和五十多岁的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等“四老”,也没有一个不是安全到达陕北(“五老”中的另一老吴玉章当时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没有参加长征)。所以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对徐梦秋特别疼惜,很快就安排送其去苏联治腿。

徐梦秋的妻子李玉南,是四方面军的红军干部,1937年,组织上安排李玉南和徐梦秋结婚,之前,两人互不认识。李玉南初不愿意,后组织上对其进行劝说,要李玉南“为革命作更大贡献”,才和徐梦秋结了婚,并随丈夫一同去了新疆。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后,徐梦秋听闻苏联正在进行大肃反,不少中国同志也被害,曾一度打消去苏联医腿的念头,留在了新疆,化名“孟一鸣”,担任新疆教育厅副厅长、代厅长及新疆学院院长,和陈潭秋、毛泽民等一同工作。

怕右派不理解回国的意思,这家男主人专门解释,他们的父辈是苏联人,是1930年苏联搞集体化农庄时逃到塔城的,现在那边允许回去,明天就要打开边境放行,所以他们要举家回国了。事实上,苏联军队在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关东军放下武器以前在东北战场,没有攻克任何一座大中型城市,甚至连日军的主阵地都还没有接近,苏军主力还在和边境日军守备队打。苏联军队在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关东军放下武器,以前在东北战场,没有攻克任何一座大中型城市,甚至连日军的主阵地都还没有接近,苏军主力还在和边境日军守备队打。

解放初,徐梦秋在重庆向政府自首,即被长期关押;政府给了李玉南一笔钱,让她带着三个孩子回到四川通江老家。李玉南同徐梦秋离婚,她告诉孩子们“父亲是个坏人,要跟他划清界限”。李玉南从此一直单身,其子徐维陶虽然成绩优秀,但因其父的历史问题“不能升入高中”。“文革”中,全家几次躲进山里,也不知道徐梦秋是何时去世的。

李玉南说过一句话:“长征是自由的,从此就不自由了。”

伍、被删去的长征日记

以后有关长征的叙述就如历史学家顾颉刚所说是“层累的堆积”。

随着中国革命在1949年取得全面胜利,党和政府从政治的高度开始了对红军长征事例广泛的宣传。红军纪念碑、纪念馆、烈士陵园,戏剧、电影、歌曲、舞蹈、美术,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科书,使全国人民对长征史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笔者至今还记得小学时读过的两篇课文:陆定一的《老山界》和吴华夺少将的《我跟父亲当红军》。

继大型党史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解放——人民的选择》之后,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拍摄的9集党史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终于和观众见面了。016红军征胜利80周9月1晚8点我爸爸妈妈观看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型公益节目《第课》节目先辈旗帜主题围绕征精神我讲述红军征路故事 节目信念移、何炅带领同起聆听征故事习征精神展现征精神同寻找征与结合点给青少价值观启迪引导 第篇章《信念移》撒贝宁《三棵柳树》故事作场白整节课致敬征主题定基调第二篇章《勇往直前》主持何炅则邀请独臂军贺炳炎讲述位传奇英雄故事 董卿接棒第三篇章《百折挠》军讲述许红军百折挠故事第四篇章《坚持懈》撒贝宁提新代我应该传承征精神思考 今《第课》邀请位经历征红军平均龄都超百岁革命岁月用自双脚踏征路用自意志谱写征精神。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高华讲座mp3延安整风_高华讲座mp3长征_高华讲座mp3

李爱德、马普安所走的路线远比当年红军走得少,走得近,走得容易,除经济发展,修了大量的公路,自然条件发生变化,环境大为改善外,还有一个原因,他们是在和平环境,得到众人帮助,平安走完长征路的。红军长征的胜利,意义是多方面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首先,它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红军的破产,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并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的革命人民.毛泽东在谈到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意义时曾形象地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凭借战士们的骁勇善战和沿途百姓的积极拥护,这支出发时仅有2900余人的队伍,成为五支长征红军中唯一一支在长征途中建立根据地的红军队伍,唯一一支在长征途中人数不减反增的红军队伍,同时还是最早到达陕北、被毛泽东称赞为“中央红军之向导”“为革命立了大功”的红军队伍。

大歌舞《东方红》中第三场"万水千山"中整个一场节目,《十送红军》《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遵义城头霞光闪》《飞越大渡河》《情深谊长》《过雪山草地》《七律·长征》等多首曲目,完整地以舞台形式浓墨重彩地呈现了长征这一史诗性的历史画卷。在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秦邦宪代表党中央作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会议对他在报告中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遭到的重大损失,归咎于“反动派力量的强大”等客观原因进行了批评,认为报告基本上是不正确的。同时,恰恰是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其一是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其二是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其三是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问题,实现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从组织上、思想上确保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也为党和红军胜利开辟未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