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孟子的民本思想_语文追梦人_新浪博客_语文追梦人_新浪博客,

2019-05-05 23:3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孔子和孟子思想_孔子与孟子思想_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孟子的民本思想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还以史为鉴,指出桀纣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于失其心。《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孔子与孟子思想_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_孔子和孟子思想

他有这样一则经典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教学应关注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应朴素、灵活, 朴素能使学生明白地参与学习, 灵活能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 并选择适当方法。法院要求言论不但相当可能导致即刻危害,而且危害必须相当严重,政府才能限制受宪法保护的言论。这些诋毁造谣诬蔑诽谤你好万维网的言论极大的伤害和损害了你好万维网的名誉和长期树立起来的良好口碑,使得你好万维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这些莫须有的对你好万维网的造谣诋毁言论,给你好万维网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当时社会,庶民之上有高高在上的大夫和国君,还有掌管命运的神灵,属于被奴役的对象,可是孟子却认为他们存在的依据则是“得乎丘民”。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挑战,表现出可贵的勇气与胆量。从思想层面上,孟子之所以这样比较,在于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正下”的道理。

孔子与孟子思想_孔子和孟子思想_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孟子与齐宣王曾有过一次尖锐的对话: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答:“于传有之。”

齐宣王又曰:“臣弑其君,可乎?”

孔子与孟子思想_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_孔子和孟子思想

儒家的礼法主张规定了男女、夫妻、父子、君臣各自的名分,不可逾越,是当时占支配地位的政治伦理体系和正常的封建秩序。这种不讲人伦亲情、“一任于法”即完全以法为断的精神,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荡然无存,父子夫妻之间毫无恩情可言,上下、君臣之间的关系唯有以利益相维系,如此则动摇宗法社会的人情伦理根基,撕裂社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伤害,这自然与儒家法思想大相违背。虽然我们可以说儒家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与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有一定关系,但是都不如韩非讲的明确。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的回答是无比智慧的,他首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界定: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由于夏桀、殷纣残害仁义,那么商汤、周武王诛灭他们就不存在以臣弑君的问题。

可以说,孟子的回答锐利而深刻。实际上表明,无道之君是可以诛灭的,因为他已经失却民心。

孔子和孟子思想_孔子与孟子思想_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孟子作了这样的分析: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面对这样的现实,忧心忡忡,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衰的历史考察,他认为对百姓的“仁”和“不仁”是统治者能否取得天下的关键,得天下者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就需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使百姓心悦诚服,以达到“王天下”的政治目的。狭义上的“仁”即学者们所言的“仁政学说”,广义上的“仁”还有“仁人”、“个人修身”其它意思,这也是孟子对孔子学说继承的地方。孟子对“仁”的论述远没有孔子繁杂,单独使用“仁”的情况很少,更多的是用“仁义”、“仁政”、“仁术”之语,“仁”成了一个修饰名词,其主体意思也似乎发生了转移。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养民”“护民”“教民”的仁政理想是联系在一起的。

“民之归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