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乌江以南明明有12000楚军!项羽何苦要自刎?

2019-04-27 06:0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高祖本纪而_高祖本纪翻译及注释_高祖本纪

风楚:根据《樊郦滕灌列传》,灌婴歼灭项羽后,又接受了一万两千人的楚军投降,而根据《史记》功臣列表,这支部队是乌江亭以南的历阳县投降的。东城以南在当时其实非常荒僻的地方,不可能有一支庞大的楚军驻守,而事实上从史书看,这支部队其实就应该从垓下突围到历阳的。

垓下离东城境约100华里,而东城县最北部边界离南边界达240华里,东城县最南端也就是乌江亭乌江渡口。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项羽被刘邦困在了垓下,刘邦手下有不少人会唱楚歌,项羽几番突围失败,兵孤粮尽,夜晚听到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楚营里的将士们听见家乡的歌声,军心涣散,都纷纷逃跑了。眼望着滔滔乌江,项羽突然向自己发问:从垓下突围奔驰到了这里,一路作战,行程500余里,所为何事。例如:秦国大将章邯后来率兵投降了项羽,但在进入咸阳(秦国都城)前,项羽知道投降的秦兵情绪不稳,怕管不住降兵,结果除了章邯和两个降将外,一夜之间把二十多万秦兵全部缴了械,统统活埋在大坑里,所以他的残暴也出了名。而楚汉相争时的西楚霸王项羽,刚愎自用,导致垓下之败,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前还不自省,反而感叹道:“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可见当时东城附近确实有大量突围的楚军,项羽身边周围也不止800骑兵。所谓在东城“斩首八万”,即便是垓下到东城合计斩首八万,那么东城被歼灭的楚军也应该占到很大部分。

《项羽本纪》

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

垓下时并未有楚军大败的记录,只有围困的记录。

高祖本纪

“那是看在什么人手中用了,历史上的项羽,以一屠百,三千汉军将士尽死刀下,你想想什么人也给会给斩得刀钝了吧,可是项羽呢。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军向垓下后撤。当年汉军抵楚营外,楚歌四起,使楚军众人以为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从而军心紊乱,助汉军分尸项羽,其歌云:九月秋凉兮,四野飞霜,日月征战兮,终归刘邦。

————

虽有垓下“大败”的记录,但是项羽“乃败而走”后才大败,说明突围后才又一次大败,如果项羽真不过八百人被歼灭,不可能使用“大败”。之后又将斩首八万解注在东城而不是垓下,可以说明八万楚军被歼灭主要地区其实是在东城。

《樊郦滕灌列传》

[15]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西击将杨熊军於曲遇,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在鲁国一带,打败了项羽将领项冠的军队,部下将士们斩杀楚军的右司马,骑将各一人。“第一代超级血清的试验者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一百三十一人左右,这一百三十一名士兵年轻、坚韧、无论是身体状态还是心理素质都无可挑剔。

高祖本纪而_高祖本纪翻译及注释_高祖本纪

————

《高祖本纪》已经说明灌婴是“定楚地”,而这里详细说明灌婴追击项羽、定楚地的过程,而且还是斩项羽后接受了一万两千人部队的投降,可见项羽突围时身边不止八百骑。高祖本纪而而“垓下”、“东城”在项羽军队覆灭中处于相同地位,“东城”的记录反而更加详尽。

关于项羽的骑兵,但是项羽却是游而致命一击,项羽同意了,快到秦军反映过来已经全军覆灭,而忽视了前者的重大意义。李陵被单于三万骑兵围困,李陵命令汉军部队在营外列阵,单于看到汉军部队兵力甚少,于是率领八万骑兵向汉军进攻。(参见龙且和项羽与韩信对战详情,龙且兵败,兵投降了很多,项羽兵败,汉军死伤十几w,楚军宁可被屠杀不投降)换句话说,项羽与小霍这样的人,可以被打败,但前提是,你本来就战了绝对优势,靠人海战术击败他们,靠人海战术还未必胜,你还必须有个韩信这样会带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