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元代历史属于中国史吗 元朝皇帝简介(9)

2018-03-01 19: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历史功绩

他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颇有意于兴文治。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由奎章阁学士院负责编纂,赵世延任总裁,虞集任副总裁,次年五月修成。全书八百八十卷,目录十二卷,附公牍一卷、纂修通议一卷。据《元文类》所收《经世大典序录》记载,全书分为十篇:君事四篇,即帝号、帝训、帝制、帝系,别置蒙古局负责修纂;臣事六篇,即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各典复分若干目。

该书体例,参考了唐、宋会要,而有所创新。如工典篇分为宫苑、官府、仓库、城郭、桥梁、河渠、郊庙、僧寺、道宫、庐帐、兵器、卤簿、玉工、金工、木工、抟埴之工、石工、丝枲之工、皮工、毡罽、画塑、诸匠二十二目,多为唐、宋会要所无。各篇、目正文之前,均有叙文说明其内容梗概,或变革之因,或设立宗旨,便于读者了解;这种编纂方法亦较唐、宋会要为胜。其所依据,多为中朝及外路各官府文件,但将蒙古语直译体改为汉文文言,并删去了公文中的吏牍繁词。

...查看更多

元明宗和世琜简介 在位八个月被毒死的元朝皇帝

元明宗和世(1300年12月22日—1329年8月30日),蒙古帝国可汗,汗号“忽都笃可汗”。元朝第九位皇帝,庙号明宗,谥号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元代历史属于中国史吗

个人简介

姓名:孛儿只斤·和世琜

庙号:明宗

谥号:翼献景孝皇帝、忽都笃可汗

陵墓:起辇谷

在世:1300年12月22日—1329年8月30日

在位:1329年2月27日—1329年8月30日

父亲:元武宗海山

弟弟:元文宗图帖睦尔

儿子:

次子元宁宗懿璘质班;长子元惠宗妥懽帖睦尔;三子泰永王苏胡理多尔

年号:天历1329年

贡献

元明宗和世琜即位前,曾提议上书改革,遭驳斥,贬官,后封为明王。不断上书,在未当皇帝时,连续上书给泰定帝十余次,未果。

泰定帝逝世后,丞相倒剌沙十分伤心,并拥立阿速吉八为帝,实施改革。蒙古一分为二,元文宗进行篡位,丞相倒剌沙坚决反对,进行征讨,引起元文宗憎恨。

...查看更多

元宁宗懿璘质班简介 7岁小皇帝当了43天皇帝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26年5月1日—1332年12月14日),元朝第十位皇帝,1332年10月23日至1332年12月14日在位。庙号宁宗,谥号冲圣嗣孝皇帝。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琜次子。

基本信息

姓名: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庙号:宁宗

谥号:冲圣嗣孝皇帝

陵墓:起辇谷

在世:1326年5月1日—1332年12月14日

在位:1332年10月23日—1332年12月14日

父亲:元明宗和世琜

年号:至顺1332年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26年5月1日—1332年12月14日),元明宗次子。1332年10月23日—1332年12月14日在位,在位仅仅53天即去世,享年七岁,谥号为冲圣嗣孝皇帝,尊号(汗号)为宜林奇葆。葬于起辇谷,庙号为宁宗。

生平事迹

《元史》记载,元宁宗于泰定三年三月二十九癸酉日(1326年5月1日)生于北方草原,生母是八不沙皇后。

...查看更多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简介 元朝最后一位皇帝资料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320.05.25-1370.05.23),蒙古帝国可汗,汗号“乌哈噶图可汗”。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北元第一位皇帝,庙号惠宗,谥号宣仁普孝皇帝。

人物简介

生于1320年农历四月十七日,1370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去世。1333年农历六月八日-1370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在位。公历1333年7月19日-1368年9月14日为元朝皇帝,1368年9月14日从大都退回漠北草原,1368年9月14日-1370年5月23日为北元皇帝。在位37年,享年51岁。

在位期间共使用四个年号,分别是:

至顺1333年农历六月-1333年农历十月

元统1333年农历十月-1335年农历十一月

至元1335年农历十一月-1340年(元世祖时期有过至元年号,元惠宗时期再次使用此年号)

至正1341年-1370年

元惠宗是大元王朝统治全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

元顺帝被后人称为“鲁班天子”。

注:元惠宗之所以又叫元顺帝,是因为明太祖攻打大都时,元惠宗不进行抵抗,仅带部分家眷逃往上都,后又逃至应昌,因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抵抗,明朝史官认为他顺应天意,故在明朝史书中都以元顺帝称呼元惠宗。

...查看更多

结语

元朝自元太祖铁木真开始,至元顺帝,共有十一帝.对于一个起自奴隶社会,饮毛茹血的民族而言,没有一种励精图治的意志力和常换常新的学习精神,根本就不可能在中原站住脚并开疆拓土,元朝十一个皇帝可以说是代代励精图治没有松懈.魏源评价元朝皇帝“皆英武踵立,无一童昏暴谬之主。”